天天看點

兩會熱詞:資料災備

作者:英方雲

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數字中國已上升為國家戰略。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生産要素,資料在提高社會生産和運作效率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今年全國兩會,農工民主黨中央送出了《關于強化國家資料災備體系建設》的提案,分析了大陸在資料災備領域的現狀,并就加強資料災備體系建設提出建議。

何為“資料災備”?

資料災備全稱為“資料容災備份”,是指在異地建立多套功能相同的資料容災和備份系統,當一處系統因意外停止工作時,整個系統仍能正常運轉且不丢失任何曆史、實時資料,保障資料資訊的機密、完整、可用。資料災備的關鍵是存儲災備。

在資訊化的 IT 系統中,災備是指在災難未發生前,利用 IT 技術對資訊系統的資料和應用程式進行保護,包括本地及異地的資料備份、應用和場所的接管等,確定系統遭受災難時資料的安全,以及業務的快速恢複,為企業的正常運作提供服務。

災備起源于 20 世紀 70 年代的美國。1979 年,IT公司 SunGard 在美國費城建立了全世界第一個災備中心。當時人們關注的重點是企業 IT 系統的資料備份和系統備份等。随後 IT 備份發展到了災難恢複規劃(DRP),并在 IT 備份中加入了災難恢複預案、資源需求和災備中心的管理,形成了生産運作中心的保障概念。

兩會熱詞:資料災備

此後,人們進行災難恢複規劃時,将保護 IT 系統的災備範疇拓展到 IT 所支援的業務領域,并根據保護業務的要求衡量災備的目标——哪些業務最重要?哪些業務需要最先恢複?

美國“9·11 恐怖襲擊事件”後,全球使用者提升了對災備的重視程度,異地災備建設一時成為趨勢。在 IT 技術的不斷更新以及全面風險管控要求提高的環境下,災備的範疇從傳統的資料和系統備份、恢複,業務連續性規劃、災難恢複規劃、災備演練、災備從業資質認證、人才培養、法律法規制定等領域,拓展到了通信保障、危機公關、緊急事件響應、第三方合作機構和供應鍊危機管理等。

兩會熱詞:資料災備

△9·11 事件造成多家跨國公司資料損毀

雲和大資料時代,資料已經成為重要的生産要素。特别是在棱鏡門、永恒之藍、汶川大地震這類造成大規模資料丢失和洩漏的人為或自然災害事件發生後,無論是使用者還是國家,均通過一系列的措施,強化對資料的安全保護。

中國也相繼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對各組織機構的資料安全保護條件進行限定,如 2016 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2019 頒布的《資訊安全技術網絡安全等級保護基本要求》、 2019 年起草的《資料安全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以及 2021 施行《資料安全法》等。尤其是在大力發展數字經濟、建設數字中國的當下,資料安全成為提高數字轉型、智能更新、融合創新等服務的關鍵因素。

資料災備的重要性

資訊系統災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存儲專家 Jon Toigo 認為,如果不做 DR/BC 的規劃,就可能有 5% 的機率引發企業的财務危機。對于災備的重要程度,科研機構已經進行了量化的分析:美國德克薩斯州大學較早的一次調查顯示——隻有 6% 的公司可以在資料丢失後生存下來,43% 的公司會徹底關門,51% 的公司會在兩年之内消失。另一份針對這一課題的研究報告也顯示——災難發生之後,如果無法在 14 天内恢複資訊作業,有 75% 的公司業務會完全停頓,20% 的企業在兩年之内被迫宣告破産。

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的研究也表明,在遭遇災難時,在沒有災難恢複計劃的企業中,将有超過 60% 的企業在兩到三年後退出市場。而随着企業對資料處理依賴程度的遞增,該比例還有逐漸上升的趨勢。

IDC 在全球範圍内針對多個行業的中小型企業(員工數 <1000 名)的調研結果顯示——近 80% 的企業每小時的停機成本預計至少 2 萬美元,超過 20% 的企業估算其每小時的停機成本至少為 10 萬美元。

2016 年災備行業的一份可用性報告顯示,企業每年因應用停機造成的損失達到 1600 萬美元, “可用性差距”(這一差距存在于使用者所需,例如全天通路關鍵性應用和資料,與 IT 部門的傳遞能力之類)進一步擴大。該報告指出,盡管去年發生了諸多備受矚目的當機事件,但依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比如,全球 84% 的資深 IT 決策者承認,他們正在經曆“可用性差距”的困境,這個比例隻比去年增加了 2%。

根據權威資料機構預測,到2025年,全球整體雲計算市場将超過1.3萬億美元,中國也将超過萬億元人民币。雲服務已經全面覆寫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企業和個人的資料存儲、各類業務的正常運作、大檔案的高效傳輸均離不開雲服務。

兩會熱詞:資料災備

雲伺服器一旦當機,企業業務以及資訊安全等必然會受到波及,甚至成為安全隐患。2019 年 3 月,谷歌雲、阿裡雲、騰訊雲就相繼發生大規模當機時間,造成大量産品和服務受到影響,在騰訊雲當機的 4 個小時中,僅騰訊遊戲就損失高達千萬。

且随着企業資訊架構複雜程度的加深,影響系統正常運作的因素也越來越多,無論裝置故障、雲平台當機,還是人為誤操作、斷電等,均對企業業務造成巨大的影響,如 2020 年 2 月發生的微盟惡意删庫事件,就因為缺乏合理的權限管控和全面的資料備份和恢複計劃,造成大量使用者資料丢失,影響線上近 300 萬商戶,兩天内市值蒸發超 11 億元人民币。

兩會熱詞:資料災備

關于“強化國家資料災備體系建設”的建議

為此,關于加強資料災備體系建設,農工民主黨中央送出了《關于強化國家資料災備體系建設》的提案,就加強資料災備體系建設提出以下五方面建議:

  • 一是實施新時代資料強基工程。資料災備的核心在于存儲器相關關鍵技術。建議“十四五”期間接續加大投入,實施新時代資料強基工程,争取實作資料災備、存儲器技術關鍵點的重大突破。
  • 二是推進資料災備信創工程。建議“十四五”期間在資料災備領域大力推進信創工程。關鍵資訊基礎設施部門應組織風險自查,及時補齊短闆;建議全國一體化大資料中心各節點、各級智慧城市(城市大腦、政務大資料)平台、垂直領域智慧平台研究建設“統一災備中心”,實作關鍵業務異地實時災備、兩地三中心容災的基本配置。
  • 三是完善資料災備規範體系。結合不同行業需求,盡快組織修訂、完善資料災備相關技術标準、規範體系,并落實到監督檢測機構。
  • 四是培育産學研合作創新生态。圍繞資料災備、資料基礎設施安全,建立跨專業跨區域的産學研一體合作創新平台組織,充分調動、發揮行業龍頭企業作用,培育生态、協同攻關,保障供應鍊安全。
  • 五是拓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展現科技大國擔當,讓大陸的資料災備技術和産品走出去,結合“一帶一路”倡議,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助力第三世界國家補強數字化資訊化安全的短闆。

災備市場發展趨勢

全球市場,根據 IDC 統計,2020 年全球資料備份與恢複軟體市場規模約 92 億美元。

國内市場,根據智研咨詢統計,中國災備軟體市場規模從 2015 年的 42.10 億元增長至 2020 年的 114.30 億元,最近 5 年平均複合增速為 22.11%。未來幾年,大陸的災備軟體市場也将保持較穩定的增速,預計 2025 年市場規模将達到 206.9 億元。

兩會熱詞:資料災備

2015-2025中國災備軟體市場規模及預測(機關:億元)

資料來源:智研咨詢《2021-2027 年中國災備行業市場競争現狀及投資風險評估報告》

随着大資料技術不斷演進和應用持續深化,資料複制軟體作為大資料産業的基礎支撐軟體,在資料彙聚、分發、采集、流通的環節将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市場規模有望快速增長。

部分資料及圖檔參考來源:新華網、IDC、2021中國災備行業白皮書,侵删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