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雲時代,CIO如何玩轉雲災備,實作“資料零丢失”?

雲計算、大資料的興起與普及,帶來企業資料存儲量的飙升,安全隐患更加凸顯。是以,無論我們所在的企業是傳統金融行業或是其他的領域。目前的科技發展對現階段企業内部的災備建設都提出了新的挑戰。

雲時代,CIO如何玩轉雲災備,實作“資料零丢失”?

目前,企業災備建設所采取的慣常做法從保障程度上一般分為三個級别:資料級、應用級和業務級。其中前兩種的着眼點都在it系統範疇之内,而業務級則需要考慮到it系統之外的業務因素,包括企業多種辦公場所及辦公人員等。

不同層面的災備建設其關注點迥異。比如,資料級災備的關注點在于資料,即災難發生後可以確定使用者原有資料不會丢失或者遭到破壞。比較低級别的資料級災備是将備份資料以人工方式儲存到異地,比如将備份錄音帶定時運送到異地儲存。再進階一點的資料災備手法是依靠基于網絡的資料複制工具,實作生産中心和災備中心之間的異步或同步資料傳輸,比如采用基于磁盤陣列的資料複制功能等等。既然談災備,就離不開資料存儲。

傳統資料存儲無論是租憑機房,還是重建機房,在投入的同時還需要面臨搬遷帶來的資料丢失等潛在危險。而海量資料存儲對企業的存儲系統擴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的資料存儲僅靠現有分散式的資料中心孤島,已經不能滿足行業和社會需求。特别是一些早期建設的典型缺乏規劃的資料中心更是面臨這樣的資料災備問題。不論規模大小,資料中心目前及未來的存儲和災備能力,成為企業cio們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企業資料備份的政策與方式

一個好的備份系統需要以下2個條件:

1)    需要配備有好的軟硬體産品

2)    良好的備份政策和管理規劃

而備份政策的選擇需要考慮4大因素:

1)     要統籌考慮需備份的總資料量

2)     線路帶寬

3)     資料吞吐量

4)     時間視窗以及對恢複時間的要求

目前的備份政策主要有全量備份、增量備份和差分備份。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多數企業在資料備份方面采取的是全量備份和增量備份,差量備份使用相對較少。全量備份雖然所需時間最長,但其恢複時間最短,操作最友善,當系統中資料量不大時,采用全量備份最為可靠。而差分備份所需的備份媒體和備份時間都比全量備份少,但資料恢複較為麻煩。這也是很多企業不願意選擇差量備份的主要原因。

不過,企業還是需要根據不同業務對資料備份的時間視窗和災難恢複的要求,來選擇不同的備份方式,也可以将這幾種備份方式進行組合應用,以得到更好的備份效果。

除了資料備份外,在系統備份方面企業cio們也尤為重視。此次在cio調查中我們了解到,多數企業采取本地的ha叢集系統備份方式,還有一部分企業是采取了本地ha叢集和異地dr資料中心系統備份兼具的方式。ha,作為高可用性叢集,是保證企業業務連續性的有效解決方案,dr是實作對重要系統資料定時、實時線上備份,持續保護業務資料。無論是ha還是dr模式,作為系統備份,都和資料備份一樣需要根據企業的具體情況進行選擇。

企業最為關注災備中哪些問題?

無論是資料級備份,還是應用系統級備份,我們還不能忽視災備中的哪些問題和環節呢?

中國民生銀行北京分行科技部負責人郭慶表示,在發生災難需要啟動災備時,他最為關注的是災備環境的可用性,切換後的資料完整及有效性和是否可以平滑切換等問題,無論是哪種備份方式,以上要素都是確定災備切換有效性和業務連續性的最基本保障。

此外,高效完成備份、保障備份資料的可用性、資料的完整性、以及資料的高效恢複能力、各備份任務管理的便捷性以及日常如何同步應用系統整個架構、如何進行災難發生後資料是否可以進行恢複的驗證測試等問題,也是多位行業cio關注的重點。

雲災備存在的挑戰與應對方式

那麼,随着資料的增長與應用的多樣性,企業it在雲與本地并存的情況下,目前災備建設主要存在哪些挑戰?不同行業企業又會采取怎樣的災備政策和方法來應對這些挑戰呢?

郭慶表示,如果自建災備中心,建設成本高,周期長和後期運維成本高會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内仍為災備建設的主要挑戰和瓶頸。

雖然目前本地災備模式依然是主流,但随着資料和應用逐漸遷移到雲端,雲災備模式可能會成為未來的發展趨勢。

為了解決自建中心可能遇到的瓶頸,他認為,或許可以考慮災備外包或未來使用雲災備的方式。而災備外包可請專業的災備外包商實施,并負責災備衍生出的事務處置,如災備環境的基礎設施,即風火水電意外的管理以及運維人員的管理等等,隻需定制需求,其它事宜交由外包方去實作,在承擔費用及安全責任的前提下,免去企業大量的建設,以及事務性工作的處理。未來,或許能夠将災備應用存儲到雲端,進一步強化系統的容災性。

針對這個問題,甘肅馳奈生物能源系統有限公司韓傑榮認為,目前災備建設主要存在以下幾大挑戰:

1.   雲的安全性;

2.   雲的可靠性;

3.   雲的寬帶及傳輸速度;

4.   流量費用以及總體成本;

5.   雲災備的複雜程度和易學易用性;

在這個問題上,他所采取的災備政策和方法是“本地優先,雲為災備。”

從不同行業對雲災備的态度可以看出,雲災備已然将成為企業未來災備建設的一個重點考察方向。廣東海印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技術總監齊春曉認為,災備是一項系統性任務,本地災備體系投入巨大,缺乏彈性。對于廣東海印來說,将會繼續了解雲體系的解決方案,制定相應标準,統籌考慮本地災備方案與雲方案結合的情況。

不同行業應該如何選擇災備技術的等級?

此外,有觀點認為,災備技術等級越高就越好。但是,作為企業cio, “成本效益”是他們永恒考慮的問題。是以,“因地制宜”是企業從早期災備建設到目前雲時代下的新災備政策,同樣不變的法則。

衆所周知,資料級災備解決了資料的備份和恢複兩大問題,而應用級災容是包含了業務連續的範疇。資料級災備是應用級災備的基礎,這就是兩者的關系。對于業務連續性要求高的就要采取應用級災容,例如醫院、大型超市等行業,而對于業務連續性要求不那麼高的行業,做好資料級災備就可以滿足企業的目前需求了。

至于新型的雲災備,作為雲時代一種重要的災難備份形式,這一領域的關鍵技術無外乎是伺服器虛拟化、存儲虛拟化、網絡虛拟化、重複資料删除、連續資料保護等等。它會是一個趨勢,也是一個過程。但是,我們還是需要在安全技術上做好準備,更好地利用雲災備技術。

本文轉自d1net(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