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加入了一家新能源獨角獸公司

微信推送排列規則改變,第一時間看華仔文章,關注後需右下點贊和在看建立深度閱讀關系

你可能不太相信,去年8月份我裸辭了,裸辭的原因也很簡單,從畢業到現在有接近9年了,我心中那個想要創業的小火花一直沒有熄滅。辭職第二天我就注冊了一家公司,起了個高大上的名字,想轟轟烈烈的幹一場。

裸辭一時爽,裸辭後内心還是挺煎熬的,因為要面對家人、朋友、房貸,短期内經濟上還是沒什麼壓力,但是作為2個孩子的父親,責任這兩個字好像壓得我喘不過氣來。

最後思考了很久,還是覺得現階段還不适合“走出去”,既然還不是時機,那決定還是先好好沉澱自己。但是心中那個小火花一直還在,一旦時機成熟,我必定全力以赴。

期間和很多朋友都聊了一下,有創業公司創始人邀請我去當合夥人,還有上市公司老闆邀請我去他們公司,給的職位也非常高,但總覺得自己還沒創業成功過,心裡還是有點慌,最終我選擇加入了一家新能源獨角獸公司。

這篇文章我講講我為什麼選擇這家公司,希望對你以後選擇行業、公司有所幫助。

我選擇這家公司的第一個原因是興趣。

記得剛畢業沒多久,我就買了第一輛車,因為當時廣州的車牌特别貴,我記得接近5萬,幹脆就買了一輛新能源(插電混動,新能源牌隻用交上牌手續費),當時插電混動還是比較貴,幾乎花了我一半的積蓄,一直開到現在,體驗還是不錯。自從買了車,對新能源汽車這個賽道關注的也比較多,這個賽道目前來說是絕對的風口,再加上自己對車還是非常感興趣,就選擇了這家公司。

是以你換工作的第一條應該考慮的是自己的興趣,對你的事業來說,興趣是一種杠杆,能夠讓你事半功倍,幾乎很多人這一生要工作幾十年,假如你每天做的都是你喜歡的工作,是一件極其幸福的事情。

我選擇這家公司的第二個核心原因是因為我還是比較看好新能源汽車換電這個模式。

這家公司在新能源汽車換電領域,處于絕對的領先地位。新能源汽車換電的過程和加油類似,就是把車開到換電站,把電池卸下來,再把充滿電的電池裝回到車上,而這個過程目前已經全部實作自動化,不需要人工,甚至司機都不需要下車。目前換電行業主要還是服務B端,計程車、網約車、物流車公司,因為這些車的标準化程度比較高,比如說計程車公司,計程車的車型基本都一樣,用的都是一樣的電池,那麼開發換電站就會變得簡單了很多。

對于新能源車的司機來說換電站是絕對的剛需,從交易成本的角度分析,如果換電站能鋪的像加油站那麼多,換電站是既能幫司機省時間又能幫司機省錢,現在換電站能做到20秒換電,速度甚至超過了加油。對于這些司機來說,每天開車的時間是固定的,他們最在意的就是時間,因為時間就是錢啊。

另外從價格來看,換電新能源汽車每公裡的成本基本能做到燃油車的一半,比如廣州換電計程車每公裡的費用大概是2毛2,而油車我們按百公裡8個油來算,現在油價基本都是7塊以上,那就是5毛6一公裡。而且支援換電的車型,完全可以采用車電分離的方式來購買車輛,消費者隻用購買車身,不用買現階段成本最高的電池,你隻用向換電服務營運商或者主機廠租借電池即可,這樣又能省一筆買車的成本,現在包括大衆,還有國産新能源勢力蔚來,小鵬都在推這個模式。

現在換電站對于B端車輛來說,市場一片空白,有空白才可能有爆發式的增長,根據相關資料,2025年全國換電站數量會突破2.2萬座,接近3000億的市場規模,而截止到2021年底,全國營運中的換電站不超過5000座。

雖然在私家車市場,換電這個模式還沒能成為整個社會的共識,但是大家都知道,在一線城市買個車位還是很貴的,很多車主都無法擁有私人車位,就更不用提裝充電樁了。之前看過一個資料:新能源車私人充電樁安裝比例不足三成,無法安裝私人充電樁的原因中,“無私家車位”占比高達51.2%。

大部分新能源車主隻能選擇去公共充電樁充電,如果你家距離相近的位置有個公共充電樁,還有個排隊人數還算不太多的換電站,你會選擇哪個?還有如果你開一輛新能源車去較遠的地方自駕遊,路上有一個不太擁擠的換電站,還有一個不太擁擠的充電站,你選擇哪個?

在新能源汽車的補能上,有人堅持充電的方式,有人看好換電的方式,我覺得不用争,在我看來如果一輛新能源汽車既能充電又能換電那不更香嗎?我認為這才應該是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

上面一直在吹換電模式,接下來我們從賣方的角度(換電站服務提供商)談談換電站目前的問題,剛才我總是在提一個字眼“不太擁擠的換電站”,要想做到不太擁擠,那麼可用的換電站就得多,可用的電池也就得多,你們都知道現在新能源汽車價格高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電池成本太高,換電業務是重資産業務,需要投資土地、人員、換電裝置、電池,建一座換電站動辄幾百萬,有的換電站的建設營運成本甚至在1000萬-2000萬,如果換電站要鋪的像加油站那麼密,你可以想想需要多高的成本。

不過從這幾年電池技術的發展來看,電池成本是持續在降低的,也就意味着建設換電站的成本也會持續得降低,這是個利好消息。其他成本的降低,就要靠換電站服務提供商對換電站、車、電池的營運效率,誰的營運效率高,誰就能在這個市場跑出來。

第二個是每款新能源車的電池規格都不太一樣,目前換電站的正常做法是在一個換電站放多種車型的電池,來滿足不同類型的新能源汽車,這樣換電站的複雜性就較高,那建設換電站的軟硬體成本也随之攀升,而且這種換電站不太靈活,每增加一種車型都要對軟硬體産品進行更新換代。

不過這個問題也有政策利好,2021年的10月28日,工信部印發《關于啟動新能源汽車換電模式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第一批會在全國13個城市開始換電站的試點,另外就在前幾天,國家能源局釋出關于“電動汽車電池更換站 結構和用例”的行業标準,并将于2022年3月22日正式實施,随着國家換電标準的實施,換電站的建設成本将進一步下降。

我認為換電模式相對充電模式還有幾個優勢:

第一,對于不支援換電的能源車來說,車上的電池可以說是一個定時炸彈,面對複雜的環境,你不可能保證你的電池任何時刻都不出問題,而換電車型每次換下來的電池,都會在換電站做一輪檢查,有問題的電池可以安排檢修,這樣還能進一步保證電池的安全性。

第二,在電池合理的配置下,換電站完成可以做到在晚上給電池充電,白天給新能源汽車使用,大家都知道用電是分時段的,晚上在波谷時段用電比白天在波峰用電便宜不少,就拿廣州來說,8:00—22:00為峰段,電價是5毛6一度,22:00—次日8:00是谷段,電價是2毛8一度,電價便宜了一半,如果大部分的電池能實作在波谷充電,這樣整個換電站的耗電成本就降低了,新能源汽車的用電成本也會跟着降低,而充電模式隻能做到随到随沖,沒有那麼靈活。

第三,換電模式相比充電模式更能節省土地資源,現在主流的換電站最大也就占地100多平,最大能支援每天1000多輛車的換電,如果這1000多輛車用充電樁充電,如果在快充的情況下,我們按一個充電樁最多能支撐20輛車,那就需要50個充電樁,但是汽車充電你總得讓它停在車位上吧?那就代表完成這1000輛車的充電需要50個車位,如果一個車位按10平米來計算,那完成這1000輛車的充電就需要500平左右。

我選擇這家公司的第三個原因是我的專業優勢能夠幫助到這家公司,大家都知道華仔是做大資料這塊的,後期資料化營運能力一定是這家公司的核心競争力之一。

我曾經調研過一些計程車司機,換電站在這個行業還是非常受歡迎,換電站對于司機的體驗來說有2個關鍵名額:

第一個是當司機的車沒電時,司機能不能很快找到一個換電站,這個名額叫到站距離有效率,就像現在的加油一樣,方圓3公裡半徑都有加油站,這就是現在為什麼換電站公司瘋狂鋪換電站的原因,主要還是為了節省司機的時間,能夠讓司機快速換電。

第二個是當我開到換電站時,能不能換到一塊滿電的電池,這個名額叫有效換電率,你想想如果司機來到換電站,隻換到了一塊沖了一半的電池,那他沒跑多少公裡,就要來再次換電,肯定很氣。就拿計程車來說,出于價格考慮,一般的計程車理論續航都在250-400公裡,實際隻能跑150到300左右,如果隻充了一半電,實際可能跑不到100公裡,那司機太氣了。

另外就是司機換的這塊電池千萬不要出問題,之前有個司機就對我回報說,他換了塊接近280的續航電池,一上高速,還沒跑半個小時,車直接沒電不能開了,這基本可以判斷是電池損壞或者老化的問題,這種體驗也是非常不好。

對于換電服務方來說,關鍵名額是換電站的次數使用率,舉個例子,比如一個換電站每天最大的換電次數是400次,今天這個站點實際的換電次數是200,那麼這個站的次數使用率就是50%,加上成本的資料,你就可以初步算出,一個換電站的次數使用率達到那個數值就能實作盈虧平衡,是以換電站營運的好不好,最終看的還是換電站每天的換電次數,這個換電次數又和支援換電車型的多少,司機每天的換電次數有關,是以現階段如何讓汽車主機廠(大衆、本田、蔚來、小鵬等)生産更多的換電車型,如何讓計程車、網約車車、物流車公司多采購換電車型,如何讓司機多去換電站換電是這個業務的關鍵點。

面對一個極其重資産的業務,換電服務方一方面要考慮換電站的使用者體驗,因為這是生存的基礎,另外一方面還需要考慮建設換電站的成本,比如在保證換電站使用者體驗的情況下,如何通過合理的選址,建設最少的換電站。比如如何通過資料化的手段确定換電站電池的最優配置數量,還有上文提到的波谷充電,都需要算法的支援,這些都屬于資料智能的領域。

是以我認為自己在資料平台的搭建、公司資料化的營運,資料智能方面的積累還是能幫助到公司,我的價值也能夠通過這家公司的快速發展得到放大。

最後做個總結,選擇一家新公司的主要考慮點我認為有三個:

第一是這個公司所在的行業,這個公司做的事情,你是否感興趣,你感興趣的地方才是你的天賦所在,你也才會做得更好。

第二是這個公司所做的事情,你認為是否有價值,說白了就是你認為這個公司是否有前途,是否值得把這家公司當成一個終身的職業來奮鬥。

第三是你的專業能力能否幫助到這家公司,這也是這家公司選擇你的理由。

··············end ··············

關注華仔視訊号

我的新書

我是華仔

「改變社」創始人

《向上突破》《資料中台實戰》作者

幹中台,找華仔

你想做一輩子的鹹魚,還是我和一起改變世界?

關注華仔,一起改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