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KubeSphere為青雲賺足了口碑,商業變現就得靠QKCP了

作者:雲體驗師

要說國内有哪家企業對于Kubernetes方面的研究多、布局多,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青雲。

青雲“雲原生三大件”:KubeSphere、QKE和QKCP

青雲旗下有一個開源軟體叫KubeSphere,它是國内唯一一個Kubernetes發行版,與Rancher和OpenShift一樣的發行版,就好像RHEL、Ubuntu是Linux核心的發行版一樣,發行版讓使用者以更友好的方式使用Linux作業系統的各種功能,而自己默默擔下了很多重要工作。

大多數時候,投入開源對于提升企業的技術影響力非常有幫助,KubeSphere确實幫助青雲提升了在容器技術上的影響力,也是青雲技術範兒形象的一貫延續,KubeSphere的開發者社群有很高人氣,貢獻者衆多。

不僅如此,KubeSphere還是國内少有的非常成功的開源項目。據青雲科技容器平台資深産品經理于爽介紹,有近千家企業使用KubeSphere建構了大約7.5萬個K8s叢集,其中還包括很多重量的企業客戶,比如馬上消費金融、中通快遞,DigitalOcean,禅道等。

然而,開源技術很多時候并不會直接為青雲帶來多少可計量的經濟收益,作為一家企業級雲廠商,畢竟還是需要盈利的,仔細看青雲在容器領域的布局,其實是分成了三部分:

KubeSphere為青雲賺足了口碑,商業變現就得靠QKCP了

開源的KubeSphere适合有一定K8s基礎的使用者,說白了其實還是有一定的使用門檻的,需要使用者打理的事情還是挺多的,這種比較适合網際網路公司或者一些創業公司,這些公司會在技術上做更多探讨。

QKE是青雲在公有雲上提供的企業級容器服務平台,跟亞馬遜雲的EKS,阿裡雲的ACK、騰訊雲的TKE一樣,基本屬于點幾下滑鼠就能用,付費就行。

再往雲原生相關業務場景上更進一步,青雲創造了QKCP,全稱QingCloud KubeSphere Container Platform,中文名叫作,青雲KubeSphere 企業級容器平台。

QKCP是基于KubeSphere打造的商用容器平台,正式的商業發行版,在KubeSphere的基礎上,還加入了多雲K8s叢集管理、DevOps、服務網格、Spring Cloud 微服務、應用管理等多個功能。在應用生态方面,還能與青雲的雲平台、資料庫、存儲、全象低代碼等産品家族配合使用。

有了KubeSphere,企業為什麼還需要QKCP?

過去幾年來,青雲真正進入到企業内部了解業務,借助包括雲原生技術在内的各種能力幫企業做規劃。青雲雲原生團隊發現,對于使用者而言,單純安裝一個KubeSphere還遠遠不夠,企業客戶面臨的真實訴求,是雲原生的第一步該怎麼走。

以DevOps為例,DevOps包含多種工具和實作方法,企業需要找出與自身合适的用法,微服務、函數計算也是類似,并非一套一成不變的理論和具體的工具就能解決問題。

青雲給出的正确打開方式是:QKCP加上青雲的服務能力,針對不同行業、不同企業提供一套适合的雲原生實踐規劃,提供的是一個雲原生套餐。

一個QKCP項目落地的前期,青雲各條産品線的專家以及合作夥伴會給客戶量身打造專屬的雲原生轉型的架構或者方案,幫助企業規劃并開啟雲原生道路。

下一階段,會幫助企業使用者考慮容災、多資料中心的多活架構以及資料同步等問題。在業務層面,考慮DevOps如何落地的問題,會結合青雲的各種方案幫助企業實作價值。

換句話說,如果說KubeSphere算是在家自己煮火鍋的話,那麼,QKCP就像是服務周到的海底撈火鍋。QKCP會提供陪伴型的、逐漸的咨詢方案,青雲會把QKCP整合方案按需提供給客戶,同時提供各種SLA以及服務生命周期的商業保障。

KubeSphere為青雲賺足了口碑,商業變現就得靠QKCP了

此外,QKCP功能點上相比KubeSphere還有諸多優勢。

比如,QKCP對ARM架構的支援度更高,承諾對國産晶片和作業系統的支援,支援管理使用者在不同雲上的K8s叢集,可以更好地支援GPU管理排程。另外,青雲的使用者在使用QKCP的時候,可以更好地對接青雲的雲服務,比如,資料庫平台、低代碼平台、青雲雲管平台等。

KubeSphere 3.2版本釋出後不久,青雲釋出了QKCP 3.2,在前者的基礎上再加入更多功能,QKCP 3.2的更新主要在于優化GPU管理的易用性,通知管理以及為DBA提供了更強大的管理功能。

QKCP的一些行業實踐

過去幾年來,QKCP其實有許多行業實踐案例,包括在金融、營運商、工業領域以及教育領域。

金融行業一方面希望IT技術帶來的技術創新,一方面又特别強調穩定和安全,是以,金融行業的創新挑戰很大。

2021年,青雲雲原生團隊支撐了光大銀行金融全棧雲的建設,借助QKCP落地了全棧雲原生的能力。與此同時,青雲金融行業架構師和專業服務團隊還與光大銀行探讨了DevOps、雲原生安全、災備方案以及多活等多種技術方案的落地。

後續光大銀行還會把一些核心業務遷到現在的全棧雲上,會建立更多的 K8s叢集來支撐其核心業務。

北京銀行信用卡中心經常借助第三方外包團隊開發業務軟體,由于外包團隊采用的架構不同,管理起來會非常不友善,北京銀行希望借助K8s的一緻性架構,以及QKCP的CI/CD能力做出改變。

青雲技術專家跟北京銀行的業務人員梳理了整個流程,最終将信用卡業務統一到QKCP平台上。最終,不僅整個架構管理的風險降低了,人員的能力提升了,釋出周期也縮短了。

中移金科是中國移動的科技子公司,承擔着包括中國移動積分系統在内的業務,如果現在通路中國移動積分系統,你可能不知道系統的背後就是KubeSphere、QKCP以及青雲iFCloud雲管平台在做支撐。

中移金科既有傳統Oracle資料庫,也有VMware虛拟化,還有許多實體伺服器,與許多傳統企業的情況非常類似,針對這一情況,中移金科借助了iFCloud雲管平台實作了統一管理。由于中國移動積分系統具有網際網路業務的特點,也需要快速疊代,中移金科選擇了QKCP雲原生平台并結合業務特點落地了DevOps。

在工業領域,泰爾英福承接了工信部國家工業網際網路應用統一平台的建設任務,青雲加入整體方案設計,該方案借助QKCP為應用開發商提供應用上線、打包、DevOps等能力。

在教育領域,QKCP支撐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航)實作數字人民币服務校園的業務訴求,降低了管理基礎設施資源的複雜度。

小結

據了解,QKCP從2018年釋出上線,目前已在各行各業積累了許多非常嚴肅的企業客戶,比如中國人民銀行、中國銀行、光大銀行等。

KubeSphere在青雲身上牢牢地貼上了“技術範兒”的标簽,樹立了極佳口碑。而QKCP以及QKE通過更深入的服務和功能特性赢得商業利益,也為KubeSphere未來發展帶來了更多保障,兩者已經形成了良好循環。

青雲“雲原生三大件”,特别是QKCP将成為許多企業邁向雲原生的第一步、第二步……(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