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周春召‖東安名士吳述之在寶坻的活動與交遊

吳承業,字述之。清代東安縣落垡人。本一介布衣,無傳記存世。近年我與友人整理寶坻鄉邦文獻,在多處發現了有關吳述之的文字記載,現梳理出吳述之生平如下。

周春召‖東安名士吳述之在寶坻的活動與交遊

據《培根堂詩集》,鹹豐七年寶坻詩人高繼珩回寶坻探親。曾為吳述之賦詩一首:“舉舉吳郞亦少孤,雛鳥負米奉慈烏。年來盼煞泥金報,讀破遺經似我無。注:述之,鄰笏之子”。高繼珩在書中稱吳述之為表侄。從詩文可知。吳述之父親名吳鄰笏,吳述之和高繼珩一樣,都是寶坻王氏家族的外孫。由于吳鄰笏早死,吳述之在寶坻外祖父家中長大。

鹹豐年間吳述之在寶坻林亭口教私塾,東家就是寶坻赫赫有名的李半朝家族,當時李菡官居高位,正為李半朝家族最為鼎盛的時期。吳述之能在李家教館,這足以說明吳述之的學問非同一般。鹹豐十年,詩人李光庭的著作《吉金志存》刊印,吳述之為《吉金志存》題詩:“吉金羅列數家藏,有夏商周秦漢唐。品定呼兒好模拓,他時梨棗不虛償。”同年,李光庭的《甕齋詩話》準備刊印,吳述之代表李光庭向王琮求序言。王琮在序言中說“适遇吳述之賢契館于君家,攜近日所著《閑話草本》示餘”。由此可知吳述之是王琮的學生,鹹豐十年正在李家教書,王琮字步雲,舉人,官五台知縣。時年已經94歲高齡。

周春召‖東安名士吳述之在寶坻的活動與交遊

在林亭口期間,有一名監生名叫張碩,與吳述之一見如故,成為摯友,張碩從吳述之學習古琴。三河詩人郝夢堯到林亭口李家閑居。期間與吳述之,張碩等人交往密切,郝夢堯有多首關于吳述之的詩。

如《贈吳述之》:“述之之名噪畿輔,家無擔石不知苦。為糊口計出門遊,硯田一方琴一譜。勸君罷釣且投綸,天涯勿作苦吟身。幾回欲歸歸不得 ,倚門怅望有慈親。嗟乎,為君哥罷淚沾巾,我亦東西南北人”。《聽吳述之彈琴》:“萬壑松風起書蔭,虛堂寂寂客鳴琴。雁橫極浦平沙落,龍卧空潭靜夜吟。洗耳筝琶消俗韻,寄懷山水謝知音。焦桐材比柯亭竹,不遇中郎淚滿襟。”

鹹豐十一年,吳述之中鄉試副榜。

光緒年間,吳述之曾經在甯河縣教書。王燮寫詩相贈。《贈吳述之先生》其一:“中原有名士,白首猶潦倒。一身大布衣,浩然暢吟嘯。涉境極坎坷,诙諧語仍妙。自雲父母身,珍重敢自暴。風霜系遠念,精力苦衰耗。高堂垂愛心,艾老甚幼少。千鈞慎擔荷,百歲求自劭。努力尚加餐,保身即純孝。”《贈吳述之先生》其二:“石君炫錦障,申公迓蒲車。豈知醉中狂,天地為之廬。惟茲富若貴,本為人所趨。金谷罹奇禍,壇席譏豎儒。李杜并沈淪,颢氣沖太虛。如何千載後,共許經濟儲。乃知窮達理,不在榮與枯。先民亦有言,濁水求明珠”

周春召‖東安名士吳述之在寶坻的活動與交遊

王燮(1848—1900)字襄臣,清代著名武将,号湘岑,順天甯河人。清代著名将領王錫朋的曾孫。著有《秦園詩草》。他有兩個弟弟,王照和王焯,都是進士。其中王焯的嶽父正是寶坻監生張碩。前文提到張碩與吳述之是好友,是以王燮與吳述之也是親友。王燮稱吳述之是中原名士,然而曆盡坎坷,潦倒一生。直到晚年,頭發白了,依然布衣。據甯河舉人苗湘蘭的朱卷,吳述之在光緒十七年之前離世。

作者簡介:周春召,天津寶坻人,地方文史研究者,合著有《清代寶坻朱卷內建》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