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Linux硬碟分區格式化の硬碟初始化一

Linux硬碟分區格式化の硬碟初始化一、

一、硬碟の初識

首先給大家來幾張硬碟以及内部圖例

Linux硬碟分區格式化の硬碟初始化一
Linux硬碟分區格式化の硬碟初始化一
Linux硬碟分區格式化の硬碟初始化一
Linux硬碟分區格式化の硬碟初始化一
Linux硬碟分區格式化の硬碟初始化一
Linux硬碟分區格式化の硬碟初始化一

 硬碟是目前計算機中唯一具有純機械結構的核心配件,是以受曼切斯特硬碟結構的限制,目前硬碟仍然是計算機檔案系統性能的瓶頸所在。

近些年盡管推出了速度更快的傳輸協定和總線協定,但是無法從根本解決硬碟性能瓶頸,而SSD的熱度也随着其高昂的售價和讓人擔憂的壽命無法占領市場,那麼硬碟就成為了我們經常接觸的輔助儲存設備。

在Windows系統下,随着上網和平時檔案複制、删除次數的增加,往往會使系統操作變得緩慢,而一些對硬碟檔案系統的維護、清理經常被使用者所忽視,是以最後導緻系統變得緩慢。

接下來筆者為各位介紹幾招有效的磁盤維護技巧來友善大家來優化PC的速度。

Linux硬碟分區格式化の硬碟初始化一

使用硬碟

  何為合理使用硬碟呢?首先我們要了解硬碟盤片的實體結構。

Linux硬碟分區格式化の硬碟初始化一

分區并格式化後的硬碟卻是以扇區為基本機關的,一個分區是由若幹個扇區構成的。

那什麼是扇區呢?我們都知道磁盤在工作時是轉動的,它所存儲的資訊是按一系列同心圓記錄在其表面上的,每一個同心圓稱為一個磁道,我們可以看到磁道和扇區的分布情況(當然,這隻是個示意圖而已,實物要比圖中密得多!),很多朋友認為那個紅色的“大塊頭”是一個扇區,但正确的認識應該是×××的那小塊為一個扇區。一個扇區的大小為512位元組,一個整圓環為一個磁道,一個磁道上有若幹個扇區,是以我們不難看出,越往外的磁道上的單個扇區其體積越大,換句話就是其密度越小,由于硬碟是機械傳動,是以磁頭對其的尋找、讀、寫速度也就越快,分區的分布也是從外圈向内圈的,是以C槽相對于D盤等要外,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感覺C 盤比D、E等分區要快的原因。

二、虛拟記憶體的設定

Linux硬碟分區格式化の硬碟初始化一
Linux硬碟分區格式化の硬碟初始化一

将虛拟記憶體設定成固定值已經是個普遍“真理”了,而且這樣做是十分正确的,但絕大多數人都是将其設定到C槽以外的非系統所在分區上。

而且其值多為實體記憶體的2~3倍。多數人都認為這個值越大系統的性能越好、運作速度越快!但事實并非如此,因為系統比較依賴于虛拟記憶體——如果虛拟記憶體較大,系統會在實體記憶體還有很多空閑空間時就開始使用虛拟記憶體了,那些已經用不到的東東卻還滞留在實體記憶體中,這就必然導緻記憶體性能的下降!

磁盤緩存最小值可設為2048(KB),最大值設為實體記憶體的25%,緩沖區讀寫單元為512,可根據具體情況酌情修改。以為畢竟預設值是非常保守的。

 本節隻是簡單的介紹了硬碟的一些嘗試,甚至對分區以及檔案系統都沒有做大緻的講解,其實,這也是作者的意圖之一把,正如文章的名字所言,硬碟初始化其實就是讓大家對硬碟有個大緻的了解,對以後學習磁盤分區、格式化、建立檔案系統打下堅實的基礎,學習是一種信念!

 筆者覺得學習更是一種信仰!Learning is a  trust!

 學習是一種從容的快樂,學,并快樂着。你,快樂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