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看見她力量:一年賣出三萬多隻雞,帶村民經營800畝梨園

作者:度小滿

今天是3.8婦女節,為你帶來幾位小滿助力計劃女性朋友的故事。

她們中,有靠雙手傳承祖輩苗醫手藝的鄉村媽媽;有帶鄉親們過上更好日子的返鄉創業者;有紮根鄉村,想把年輕人返鄉發展道路打通的書記;有在小茶坊世界裡找尋自己的90後茶藝師…

王恩梅:

誰說農村婦女就平平淡淡?

我非要闖出一片天!

王恩梅并不滿足于隻困守在小山村。

大城市打工回來,開過窗簾店,也種過葡萄和西瓜。後來靠着一股拼勁兒當上了村委副書記。

為了帶動鄉裡的經濟發展,政府為村民們申請了一個“土雞養殖”項目:企業捐贈雞苗發放給村民養殖,再統一聯絡銷售管道。

“企業要求每家養殖戶1000隻雞苗起養,需要投入不少錢,再加上這個品種的雞苗容易生病,成活率不高,大家沒信心。”王恩梅心裡有數。為了證明養雞這件事能行,她決定帶頭養土雞。

搭雞棚、清理雞糞、配置飼料、清潔防疫……照顧1000隻雞苗平安長大,每一步都不容易。光是給雞注射疫苗就是大工程,丈夫不在家,王恩梅帶着兩個孩子,頂着山裡瑟瑟寒風,晚上打着手電筒挨個抓雞、注射,忙了一個通宵,累得回屋倒頭就睡。沒有養殖經驗,就一趟趟往鄰村跑,考察别人的大型養雞場,追着技術員提問。

幾個月後,1000隻雞苗成活980隻,70塊錢一隻很快銷售一空!看到實打實的收益,村民養殖土雞的熱情被完全調動起來!

王恩梅說,“誰說身在農村就得平平淡淡?我非要闖出一片天地來!”

譚玉春:

好不容易建起的果園,

不能就這麼荒廢掉!

翠玉梨,清甜爽脆,是非常适合重慶萬州種植的水果。

2015年,富強村村民以土地入股,發展了800畝生态翠玉梨産業。3年後迎來試挂果,初産十幾萬斤。可産量太低,雖然賣得好,刨除成本之後“沒賺什麼錢”,不少村民心裡打起了退堂鼓。

此時,政府給的扶貧專項資金也全部耗盡,果園無錢養護,隻能勉強維持。

“好不容易建起來的果園,哪能就這麼荒廢掉!”明知前路不易,剛上任村委副書記的玉春毅然帶隊“啃”起了硬骨頭。

打地、人工、除草、施肥、驅蟲……方方面面需要錢,成了玉春第一個難題。村裡開始琢磨怎麼找錢,最後把村集體所持的30%股權向村民現金出讓。玉春和同僚們挨家挨戶去做工作,把果園改制的好處掰開揉碎了說,終于籌集到一部分資金。

合同如何重新簽訂?果園管護需要多少人手?果樹需要用什麼肥料?何時除草,何時挂果…一點點摸索,一點點學習,玉春成了果園管護的職業經理人,也沉浸其中。早上7點多出門,一直到晚上5、6點才下班回家,有時甚至會加班到深夜,常常被女兒念叨“見不到媽媽”。

看見她力量:一年賣出三萬多隻雞,帶村民經營800畝梨園

很多人問她還會不會離開家鄉。玉春說:我要給越來越多外出打工的年輕人做個榜樣,讓他們加入到鄉村振興的隊伍中來!有年輕活力的注入,我們的農村一定還有大發展,大變化。

塗小敏:

我帶鄉親們養土雞,

一年能賣出三萬多隻!

塗小敏覺得這輩子和餐飲行業分不開了。

從普通餐館服務員到四星級酒店的大堂經理,回到開州以後也繼續紮根餐飲行業。

2015年,她拿出多年積攢的十幾萬元入股投資土雞養殖業務,從“打勞工”正式變成了“創業合夥人”。從此,在鄉村司空見慣的土雞,被養出了新花樣。

養殖戶隻需要繳納一定押金,就能從公司領取雞苗,通過山地散養、統一飼料等方法,保證土雞養殖的可控性。為了打消村民的風險顧慮,塗小敏還答應,如果雞苗中途死亡,公司會盡快為養殖戶補發。

看見她力量:一年賣出三萬多隻雞,帶村民經營800畝梨園

她還把土雞和養生藥膳結合,從食材生産到餐桌消費一條龍。銷路打通,塗小敏每年能賣出三萬多隻土雞,年銷售額上千萬。現在她“麾下”的土雞養殖戶已經發展到300多戶,有周邊的鄉鎮還專門來學習養殖經驗。

讓她感到自豪的是,通過土雞養殖,不少留守老人獲得了收益,生活也充實起來,變得自信開朗。塗小敏說,未來5年,要達成年銷售20萬隻的小目标!

楊惠:

靠着祖輩傳下來的手藝,

我也能幫助更多人!

“我就想,這個手藝不能丢,也就堅持了。”

楊家四代行醫。楊惠今年34歲,和哥哥一起,在貴州雷山縣經營一家苗醫診所,已經有10多年。可生意太難做,條件不好的鄉親來看病,每次隻能給很少的錢。

“一起合夥的大哥撐不住了。我想,診所還連着十幾位老藥農,專門給我們供藥,我們倒了,他們咋辦?”楊惠堅持把診所開着。

她開始學着做直播。最開始有一萬多粉絲,每月大概收入3000元。後來賬号意外丢失,怎麼也找不回來,楊惠隻好重做。幾個月下來,粉絲寥寥。楊惠犯了難。

看見她力量:一年賣出三萬多隻雞,帶村民經營800畝梨園

剛開始,楊惠試了很多風格,怎麼都不吸粉。後來打開思路,開始拍植物,釋出在抖音上,講解每種植物的形态特征,見縫插針地介紹相關知識。

如今,她已有3.5萬粉絲,小診所也盤活了。

她驕傲地說:“作為一個女人,我不用每天圍着孩子竈台轉。我可以自己養家糊口,經濟自由,不再去跟别人讨要,反而可以去幫助一些人!”

餘鮮:

茶氣騰騰的小茶坊,

也能給我們一個大世界!

“茶藝師餘鮮”的抖音,雖然隻有13個作品,最多的一個點選有20多萬。因為媽媽是種茶起家,餘鮮說她是在茶氣騰騰的小茶坊裡長大的。

大學畢業,從浙江回到偏遠貧窮的貴州雷山縣,考過公務員也當過文員,作為當地難得的高學曆人才,餘鮮不願坐辦公室,選擇了去賣茶葉。

2017年,貴州黔東南舉行了首次茶藝大賽,餘鮮找到一位當地名師,比賽前 “閉關修煉”了一個月,最終赢得金獎,成為了90後國家二級茶藝師。

為了鼓勵餘鮮,母親還派她去苗寨的分店當店長。苗寨是旅遊區,茶葉貴就賣不出去。

看見她力量:一年賣出三萬多隻雞,帶村民經營800畝梨園

茶葉不是奶茶,怎麼賣到旅遊區去?餘鮮想了一個招。不光賣茶葉,也賣茶飲,不貴,且用了新包裝——放在透明的磨砂袋裡,或紅茶,或綠茶,可直覺地看到。茶水袋放在冰櫃裡,遊客自取。餘鮮的茶店就這樣火了。

有人說,要常到外面去看看更大的世界。在餘鮮看來,世界的大小不在于外面還是裡面,茶氣騰騰的小茶坊,又何嘗不能給我們一個大世界呢?

不管是在城市的煙火氣裡,

還是在鄉村的泥土芬芳中,

每個女性都有自己的力量。

她們看似普通,心中的旋律卻勢不可擋;

她們無懼年齡,用雙手闖出自己的一片天;

她們眼中有星光,心中有力量,

無論何時都勇往直前。

緻敬每一位心懷夢想、閃閃發光的女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