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體格很小”的“女書記”,已紮根社群挑重擔17年

"我在社群入黨時,就立志要為民服務,此志不渝"

紮根社群17年,劉娟(右)把每一位居民當成自家人,居民們也對她十分親近和信賴。記者張玲

劉娟,49歲,集裡街道龔家橋社群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

劉娟給人的初印象,可能是一個身體削瘦的小女子,甚至很長時間内,她的體重都沒有超過70斤。但在龔家橋社群居民看來,這個小身闆書記很“高大”。這個“高大”,是她走進大街小巷,走進40000人口的社群,照顧老幼婦孺,和居民打成一片;是她推動2.4平方公裡的家園文明建立、經濟發展;是她應時代需要、居民需要,将個人利益放在一邊,肩挑社群重擔17年。

浏陽市融媒體中心記者張玲

紮實開展入戶走訪,摸清民情民意

2004年底,劉娟随軍轉業,到浏陽集裡街道辦事處報到。按照規定,她需要到社群一線磨煉兩年,但兩年後她沒有離開,反而堅定地深紮在社群,挑起重擔。

“她剛來社群時才69斤,體格很瘦很小。”龔家橋社群從業人員回憶,劉娟能力很強,不到兩年就接手了社群主任,經常下班了還前往各小區上戶、家訪。彼時劉娟的孩子還小,上戶時她總是帶着孩子一起,一年下來,連孩子都跟着她走訪了近600家戶子。走街串戶是為了關注居民生活,劉娟将民生民情都登記下來。她關心老弱病殘,逢年過節,都去看望他們,為他們做飯、做家務;她關心孤兒幼小,小悅4歲失去了父母,她總是自掏腰包買禮物、買衣服,将其當作自己的女兒一般疼惜。在她的影響帶動下,龔家橋社群文明之風、志願之風乍起,“580志願者”發展至今已有2200多人的規模。

為了發動身邊人互幫互助,也為轄區居民們打造一處高品質的生活平台,2019年,劉娟計劃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她充分發揮自己的帶動力,四處籌款,最後募集了200多萬元資金。從前期的籌資,到後來的定點、規劃、裝修,劉娟全程事無巨細,打造出一個集黨建引領、道德教化、文化傳承、休閑健身于一體的社群綜合服務平台。

推動小區提質改造,助力經濟發展

一眨眼,今年已經是劉娟在社群工作的第17個年頭,這些年她見證了龔家橋社群的發展,更成為推動社群經濟發展的一份子。

劉娟記得,剛到社群時,龔家橋小區破爛不堪,被人戲稱“棚戶區”。大布組長滿了雜草,漢塘組還到處是泥巴路,居委會附近的農貿市場明溝堵塞。後來,龔家橋小區幾番提質改造,小區開始綠樹環繞,大布組有了大潤發商貿區,漢塘組有了奎文學校,農貿市場也變得窗明幾淨,規模擴大。

劉娟在其中的付出,龔家橋社群的居民們都看在眼裡。

龔家橋小區提質改造前幾個月,劉娟磨破嘴皮子做通了居民說服,随後她又親自參與拆違。白天,她戴着草帽,穿着工裝,将一根根鋼管背在肩膀上,皮膚都被磨破出血;晚上沒有路燈,但為了縮短工程時間,她打着手電筒繼續肩挑背扛。

大潤發入駐、農貿市場改造之前,劉娟帶隊去打掃衛生。小巷進不了車,她直接将小區角落裡的垃圾一袋袋背出來;晚上争取到環衛局的灑水車,她就穿着套鞋、拿着鏟子,親自去市場内掃垃圾、清理溝渠。

劉娟的丈夫記得最清楚,說那時劉娟白天晚上輪軸轉,整個人又輕了幾斤,顯得更加瘦小了,問她為什麼如此拼,她隻說“這事再累也要做”。

在以劉娟帶頭的基層力量的推動下,龔家橋社群變化巨大。以大潤發為中心的商貿圈,生意興隆,劉娟部署的“君悅商圈誠信樂實踐點”和“卡樂書城習文樂實踐點”,每星期都組織一次活動,過年過節時更是組織各種送春聯、猜燈謎等活動,熱鬧非凡。

如今的龔家橋社群,商鋪2000多家,以前破舊的農貿市場,如今一年純收入都有200多萬元,當地居民的口袋也鼓了起來。

聲音

“我在社群入黨時,就立志要為民服務,此志不渝”

17年來廢寝忘食、全心全意付出,劉娟的家人心疼之餘更多的是擔心。劉娟從小患有眩暈症,在社群工作時多次發病,經常在小區或一線昏倒。

“有時‘嘭’地一聲直直倒下去,眼睛緊閉,毫無知覺。”居民劉美珍說,第一次看到劉娟發病還有些心驚,後來才知道劉娟患有眩暈症,隻要累了、精神緊張了就容易發病,一旦發病輕則嘔吐不止,重則昏厥暈倒。社群黨總支副書記韓紅宇每次看到劉娟臉色不對了,就趕緊攙扶住她,避免她直接摔倒。

劉娟把居民們放在心裡,也讓每個居民把她放在了心裡。她上戶累了在樓道間休息,居民就捧着熱茶出來,勸她注意身體;一些老人得知她患有眩暈症,四處幫她求醫問藥,如今80多歲了的劉美珍還經常買鮮魚、土雞給她炖成藥膳。

“我在社群入黨時,就立志要為民服務,此志不渝。”劉娟說,這十多年的付出,是她對當時誓言的承諾,也是她對居民們愛護和信任的回報。一個人的力量也許很小,能做的也很有限,但隻要是正确的道路,就能帶動大家一起推動時代巨輪,展現巨大力量。

大資料

27個社群,13位“女書記”

浏陽日報訊(記者劉謝禹)社群是城市管理的最小單元,社群黨總支書記(黨委書記)是直接服務群衆的黨員幹部。常言道,婦女頂起半邊天,這話在社群尤為明顯。據了解,目前我市共有27個社群,其中13個社群的黨總支書記(黨委書記)為女性,占比達48%。

在所有街道中,“女書記”占比最高的是淮川街道,下轄9個社群的黨總支書記(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都是女性。

“社群工作千頭萬緒,最要緊的是要有耐心和愛心,能夠将心比心,服務好居民。”淮川街道西正社群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邱練在社群工作了20個年頭,在她看來,在處理居民事務方面“女社群書記”确實有一定的優勢。

西正社群有72個小區,共3800多戶、近一萬人的常住人口,其中不少小區是沒有物業公司的老舊小區。家長裡短、婆媳沖突、夫妻吵架、房屋漏水……在社群工作的開展中,這類居民日常而瑣碎的問題占了很高比例。

“特别是像婆媳沖突、夫妻感情糾紛這類問題,婦女更願意向女性社群從業人員袒露心聲,是以在處理這些問題上我們女性有優勢。”邱練說。

“女性具有親和力高、細心等優勢,近年來女社群書記越來越多,她們在服務居民時發揮了女性的優勢。”市民政局基層政權建設和社群治理科相關負責人介紹,不同于村級往往需要組織建設大量基礎設施,社群基礎設施普遍較完善,是以社群工作的重點在于服務好居民,幫助居民解決急難愁盼問題,女性細膩、溫柔、耐心的一面具有優勢。

“但這并不是說男性社群書記就不如女性社群書記。無論是男性社群書記還是女性社群書記,隻要踏踏實實為居民服務,都能将社群工作開展好,獲得居民的認可。”上述相關負責人表示。

來源:浏陽日報

編輯:戴鵬

【來源:浏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