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 Linux 的過程中,安裝 Linux 是每一個初學者的第一個門檻。
在這個過程中間,最大的困惑莫過于給硬碟進行分區。
雖然,現在各種發行版本的 Linux 已經提供了友好的圖形互動界面,但是很多的人還是感覺無從下手。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不清楚 Linux 的分區規定,以及它下面最有效的分區工具― Fdisk 的使用方法。
下面從這兩個方面入手,來講解這個困擾大家的問題。
Linux 的分區規定
1. 裝置管理 在 Linux 中,每一個硬體裝置都映射到一個系統的檔案,對于硬碟、光驅等 IDE 或 SCSI 裝置也不例外。
Linux 把各種 IDE 裝置配置設定了一個由 hd 字首組成的檔案;而對于各種 SCSI 裝置,則配置設定了一個由 sd 字首組成的檔案。
例如,第一個 IDE 裝置,Linux 就定義為 hda;第二個 IDE 裝置就定義為 hdb;下面以此類推。而 SCSI 裝置就應該是 sda、sdb、sdc 等。
2. 分區數量 要進行分區就必須針對每一個硬體裝置進行操作,這就有可能是一塊IDE硬碟或是一塊SCSI硬碟。
對于每一個硬碟(IDE 或 SCSI)裝置,Linux 配置設定了一個 1 到 16 的序列号碼,這就代表了這塊硬碟上面的分區号碼。
例如,第一個 IDE 硬碟的第一個分區,在 Linux 下面映射的就是 hda1,第二個分區就稱作是 hda2。對于 SCSI 硬碟則是 sda1、sdb1 等。
3. 各分區的作用 在 Linux 中規定,每一個硬碟裝置最多能有 4 個主分區(其中包含擴充分區)構成,任何一個擴充分區都要占用一個主分區号碼,也就是在一個硬碟中,主分區和擴充分區一共最多是 4 個。
對于早期的 DOS 和 Windows(Windows 2000 以前的版本),系統隻承認一個主分區,可以通過在擴充分區上增加邏輯盤符(邏輯分區)的方法,進一步地細化分區。
主分區的作用就是計算機用來進行啟動 作業系統 的,是以每一個 作業系統 的啟動,或者稱作是引導程式,都應該存放在主分區上。
這就是主分區和擴充分區及邏輯分區的最大差別。
我們在指定安裝引導 Linux 的 bootloader 的時候,都要指定在主分區上,就是最好的例證。
Linux 規定了主分區(或者擴充分區)占用 1 至 16 号碼中的前 4 個号碼。
以第一個 IDE 硬碟為例說明,主分區(或者擴充分區)占用了 hda1、hda2、hda3、hda4,而邏輯分區占用了 hda5 到 hda16 等 12 個号碼。
是以,Linux 下面每一個硬碟總共最多有 16 個分區。
對于邏輯分區,Linux 規定它們必須建立在擴充分區上(在 DOS 和 Windows 系統上也是如此規定),而不是主分區上。
是以,我們可以看到擴充分區能夠提供更加靈活的分區模式,但不能用來作為 作業系統 的引導。 除去上面這些各種分區的差别,我們就可以簡單地把它們一視同仁了。
4. 分區名額
對于每一個 Linux 分區來講,分區的大小和分區的類型是最主要的名額。
容量的大小讀者很容易了解,但是分區的類型就不是那麼容易接受了。
分區的類型規定了這個分區上面的檔案系統的格式。
Linux 支援多種的檔案系統格式,其中包含了我們熟悉的FAT32、FAT16、NTFS、HP-UX,以及各種 Linux 特有的 Linux Native和 Linux Swap分區類型。
在 Linux 系統中,可以通過分區類型号碼來差別這些不同類型的分區。各種類型号碼在介紹Fdisk的使用方式的時候将會介紹。
Fdisk 使用詳解
下面通過介紹 Fdisk 的使用方法,來鞏固上面所學到的各種關于 Linux 分區的知識。
Fdisk 是各種 Linux 發行版本中最常用的分區工具,是被定義為 Expert 級别的分區工具,它讓初學者有點望而卻步。
1. Fdisk 參數說明
運作Fdisk的時候,首先映入眼簾的如圖 1 所示的歡迎界面,使用者通過在這個界面中輸入指令參數來操作Fdisk。 圖 1 Fdisk 歡迎界面 使用者通過提示鍵入 “m”,可以顯示 Fdisk 指令各個參數的說明。 讀者可以看到 Fdisk 有很多參數,可是經常使用的就是幾個,如果讀者熟練掌握這幾個參數就可以流暢地運用 Fdisk,對 Linux 的硬碟進行分區。我們先簡單介紹各個參數的意義,然後詳細說明幾個重點參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