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端平入洛:一次倉促的北伐,斷送了南宋收複中原的希望

宋理宗端平元年(1234年)的正月初十,南宋正洋溢着過年的喜慶氣氛,北方的金國卻迎來了自己的終結。在宋蒙聯軍的攻勢下,金國最後的據點蔡州被攻破,金哀宗自殺,金國滅亡。

按照宋蒙兩國事先約定,宋軍和蒙軍都在滅亡金國後各自撤軍。南宋終于滅掉了金國,為北宋報了仇,朝野舉行了一系列的慶祝活動。而蒙古方面考慮到戰線漫長,天氣轉熱,糧草運輸不便,是以将大軍撤到黃河以北。就這樣,河南成為了無人占領的地區,隻有黃河的南邊駐紮了幾支蒙古的機動部隊。

端平入洛:一次倉促的北伐,斷送了南宋收複中原的希望

相比之下,南宋的前線已經從荊襄一帶推進到信陽、鄧州一線,在中原一帶占據着主動權。河南是北宋的三京所在,那裡有北宋的帝陵和南宋百姓的故土,上至皇帝群臣下至萬民百姓,都渴望着有一天能夠收複河南,光複三京。

對于皇帝宋理宗來說,這種渴望尤為強烈。宋理宗是權臣史彌遠扶持起來的傀儡皇帝,史彌遠專權二十餘年,宋理宗幾乎成為提線木偶。宋蒙聯合滅金的時候,史彌遠已死,宋理宗終于得以親政,他大力推行“端平更化”,革除弊政,選拔新人,希望掃去史彌遠的陰霾,重振他身為南宋皇位的威嚴。

任何政績,都沒有收複河南,光複三京重要,宋理宗渴望一次成功的北伐,奠定自己的威望。而宋理宗提拔的革新派,比如趙範、趙葵兄弟,也都極力擁護皇帝的意志,支援出兵北伐,收複河南和陝西,将邊疆打到黃河。

收複三京,光複潼關,不論是戰略目的上來說,還是從法統上來講,都是站得住腳的,但趙氏兄弟支援北伐,有着自己的心思,他們在滅金之戰中輸給了史彌遠的侄子,是以希望再立戰功,打敗史派。

端平入洛:一次倉促的北伐,斷送了南宋收複中原的希望

是以,這一次北伐從提出之日起,就注定不是一次純粹的光複失地的光榮戰争,它其中隐藏着朝中大臣們不同的立場和态度,這也為北伐後來的混亂留下了隐患。

其實朝中大部分人都不支援北伐,原因是收複中原雖為必須,但現在南宋并沒有充足的準備,尤其是騎兵力量不足,倉促北伐即使收複了洛陽、開封等地,也沒有實力去守住。如真德秀所說:“移江、淮甲兵以守無用之空城,運江、淮金谷以治不耕之廢壤,富庶之效未期,根本之弊立見。”

有着前線作戰經驗的軍隊将領幾乎清一色的反對倉促北伐,簡而言之,便是“河南取之雖易,守之則難”。

可是年輕的宋理宗急于建立功業,彰顯自己的英明,是以他不顧群臣的反對,強行通過了北伐的主張。然而南宋的體制和其他朝代不同,皇帝雖有最終決定權,但受下屬限制較多,宋理宗在沒有與群臣達成統一意見的情況下,堅持北伐導緻的結果就是将領們紛紛不出力。最後,南宋隻湊出來六萬步卒。

宋理宗讓主戰派的趙範、趙葵兄弟二人作為北伐的主官,以五萬人作為主力渡過淮河北上,其餘軍隊策應吸引蒙古大軍的注意力。

端平入洛:一次倉促的北伐,斷送了南宋收複中原的希望

由于蒙古并沒有在河南一帶設防,是以宋軍很快就抵近汴京城郊。蒙古将領塔察兒并沒有阻攔宋軍,但他下令掘開黃河大堤,導緻兩淮出現大片的黃泛區,嚴重阻滞了宋軍的行軍。尤其是宋軍的補給線,必須要繞過黃泛區才能送到河南境内。

戰争的初期十分順利,宋軍幾乎沒有遭到什麼抵抗,就光複了汴京城,實作了嶽飛的夢想。可是經過戰争的摧毀,這座曾經的繁榮都市成為廢墟,百萬人口隻剩下居民一千餘家。

宋軍收複了汴京,五萬主力軍全部抵達,附近的敵軍大部分望風投降,可是宋軍卻無法進一步展開攻勢,因為河南北部成為一片汪洋,大軍無法在泥淖上行軍作戰。

先鋒将領全子才認為城中無糧,要先等糧食再圖進取,可是趙葵立功心切,他将糧食集中給予先鋒部隊,讓一部分部隊先攻打洛陽,開封城裡剩餘的部隊等到糧食運到後再會師。宋軍于是分批前往洛陽,而這就給了蒙軍逐個擊破的機會。

很快,宋軍就收複了洛陽,當然洛陽這個時候也隻是一座空城。收複兩京的消息傳回南宋以後,宋理宗沉浸在喜悅的心情中,但他卻對宋軍的危險視而不見。

由于黃泛區的存在,後續的軍糧難以運抵。首批13000宋軍安全進入洛陽城,但第二批15000宋軍艱難抵達洛陽城郊以後,遭到了蒙古騎兵的突襲。這支宋軍以弓弩手為主,倉促間來不及列陣,全部被蒙古騎兵屠殺殆盡。

端平入洛:一次倉促的北伐,斷送了南宋收複中原的希望

洛陽城中的宋軍成為孤軍,盡管他們作戰英勇,和蒙軍互有勝負,但由于援兵早先就全軍覆沒,城中又斷了糧,是以宋軍隻能突圍。宋軍以步兵為主,一旦突圍撤退,就成了蒙古騎兵的獵物,從洛陽到南宋光州的路上,全都是陣亡的宋軍将士。

留守開封的趙葵得知入洛的兩支宋軍潰敗以後,以糧草不足為由,決定放棄支援洛陽的宋軍,直接從開封撤回。可由于他們沒有給士兵們交代清楚,軍隊由一開始的增援指令突然變成撤退指令,頓時陷入慌亂。結果宋軍從撤退變成了潰逃,所有人都争先往後地逃回南宋,辎重全部扔在了路上。

就這樣,端平入洛以南宋的大敗而告終。這次戰役對于南宋的打擊是巨大的,南宋以六萬兵力北伐,寸土未得卻損失過半。南宋不僅失去了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士氣,還将自己的羸弱暴露給了蒙古。蒙古也因為南宋先起戰端,有了攻打南宋的理由,自此宋蒙戰争全面爆發。

參考資料:

《宋史》

《齊東野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