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不聽老媽言,吃虧在眼前”,為何《永樂大典》都救不了解缙?

作者:鹿鳴廬陵飛雪

俚語有雲“天黑不要走進夜巷,老媽的話不能不聽!”其實這話和“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頗有異曲同工之妙。今天我們就來講一位古代好母親與她的大才兒子的故事。

“不聽老媽言,吃虧在眼前”,為何《永樂大典》都救不了解缙?

這位母親名叫高妙瑩,字淑婉,江西吉安府吉水縣醪橋壩溪村人,出生于元泰定帝二年,她四十五歲那年,元順帝被明太祖朱元璋趕到了漠北大草原,曾經不可一世的蒙古大元王朝,宣告退出中國曆史舞台。

高妙瑩的丈夫名叫解開,明朝洪武初年參加科考,做過舉人,但由于他的父親解子元曾是元朝江西吉安府安福路判官,在元末紅巾起義中,被義軍所斬殺,大元朝廷讓解開去做參知政事,相當于副宰相,解開百般推辭,是以也不肯入仕新朝,為大明江山效力,各種征召和授官他都一概不接受。

“不聽老媽言,吃虧在眼前”,為何《永樂大典》都救不了解缙?

後來高妙瑩為解開生了兩個兒子,并不是水浒裡的“解寶、解珍”,次子解二郎自幼聰穎多才,小時候居然會一個人跑到河邊沙灘上用樹枝學寫字。高妙瑩在鄉裡以磨豆腐為生,家中的豆腐吃不完,她就讓兒子解二挑到街上去賣,是以解二後來還作詩“手推乾坤家中轉,肩挑日月街上賣”來紀念當年的貧苦生活。

高妙瑩活了七十二歲,在明洪武三十年,臨終前囑咐解二一生要做一個謹慎低調的正直好人。後來解二在新皇帝朱允炆時,因為老媽喪葬過簡,反而被人作為話柄,将他貶到了甘肅蘭州的衛所做小吏。

“不聽老媽言,吃虧在眼前”,為何《永樂大典》都救不了解缙?

後來燕王朱棣發起“靖難之役”清君側,逼得大侄子遜位,不知所終,明朝又進入了明成祖的永樂時期,解二這時才被明成祖提拔為了翰林學士,作為空前絕後世界級百科全書《永樂大典》的主編大人。從此天下之人都知曉解二的威名,他就是曠世大才子解缙解學士。

解缙後來又做了右春坊大學士,也就是内閣首輔大人,可很不幸的是,自從他位極人臣之後,就忘記了老媽臨終的遺言,變得張揚起來,後來明成祖北征蒙古,解缙從南京公幹來到北京,隻有太子朱高熾在京監國,本來解缙是要向成祖皇帝彙報工作的,可當時皇帝遠涉漠北,解缙就向太子交代完公事,就傳回南京去了了。

“不聽老媽言,吃虧在眼前”,為何《永樂大典》都救不了解缙?

後來明成祖回到京師,一心想廢掉太子的二哥漢王朱高煦立馬向父皇告狀,說解缙平時就很嚣張,這次來到北京,聽說老爺子北上打仗去了,他就私下與太子密謀了許多事情,等老爺子你回來,他也不向你彙報。

明成祖也曾聽說解缙平時的威風,如今漢王這麼一說,他立馬龍顔大怒罵道:“解二無人臣之禮甚矣!”于是命錦衣衛都指揮使紀綱将解缙捉來,用酒灌醉了,大冬天将身子埋進雪裡,過了一夜天亮,明成祖派人将他挖出來的時候,卻已經被活活地凍死了,一代大才子就這樣無情地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