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先使用者再客戶 讓AI真正實作商業的正向循環

場景落地,一直是AI晶片行業的成為“頭号”命題。

AI晶片公司自2015年開始大量興起,經過幾年的市場錘打之後,陣營開始逐漸分化:一方面是“水逆”的消息不絕于耳,部門裁員、業務調整、流片失敗,上市困難;另一方面卻是某些AI晶片公司多次融資,産品持續疊代更新,落地不斷迎來新的增量。

究竟是什麼造成了AI晶片同步的“進”與“退”?解讀這背後的“分水嶺”,或許直指如何讓AI落地的核心與邏輯。

落地難,難在使用者體驗

探境科技CEO魯勇認為,理論上AI在語音、圖像識别等方面“無所不能”,但作為創業公司,一定要靜下心來思考一下,這個解決方案對于使用者到底是雪中送炭的剛需,還是錦上添花的點綴。

以智能家居領域為例,這一概念自誕生之日就被寄予厚望,十幾年的時間過去,市場占有率仍然極低,而且産品粘性也遠不及最初預期。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站在使用者側考慮,這個問題就很好了解。由于發展之始AI語音能力需要雲端算力的協助,這就使得許多業界人士都天然地以為,上雲是智能化的唯一方向。但連接配接雲端的智能産品操作繁瑣,要滿足Wi-Fi聯網這一硬性需求,還需進行下載下傳APP、進行注冊、設定、連接配接第三方中控等多個操作。

“從使用者使用的角度來看,這并不夠人性化,我開個燈或空調,還要先考慮一下網絡狀況,再進行各種設定。這吓退了不少使用者,根本不敢把這麼‘高大上’的智能産品請回家。”魯勇認為,智能家居即使功能再炫酷,本質上仍然是一台家用電器。

在智能家電的消費群體中,隻有極少數的使用者對先進科技感興趣,能熟練配置網絡,并願意投入大量時間鑽研産品,這一類使用者可稱之為極客使用者。但事實上,這類使用者隻占整個消費群體的一小部分,絕大部分的普通使用者沒有這樣的IT能力。

先使用者再客戶 讓AI真正實作商業的正向循環

當一個新技術出現之後,最害怕陷入“認知偏差”,設計産品的人會将自己的技術能力代入,理所當然的認為,所有的人都應該懂得,這樣的工程師思維,通常會做一個又大又全的産品,但使用門檻卻極高,這似乎是知識的咒詛,使高科技成了天然屏蔽器,抛棄了最高頻的使用者們。

使用者不敢買、使用者不會用,這兩座大山嚴重影響了消費者的體驗,想要打開AI應用之門,必須要對客戶的慣性思維進行破冰。

探境的端側主義

在魯勇看來,隻有家電自身具有AI能力,不依靠第三方裝置,不經過複雜的設定就可以實作人機互動,才是真正的“百姓智能”。

回顧曆史上的技術演進路線就會發現,算力先是從大型的機房釋放個人PC,又從電腦到手機,所有算力都是從最初的集中式演變為最後的各司其職。在AI時代,全部算力都集中到雲,是違背市場價值的。

端側語音的優勢在于,消費者無須配網,無須中控或網關裝置,插電就能用,單機即可實作智能,這大大降低了使用者的學習門檻和使用門檻。此外,随着使用者對隐私愈加重視,個人資料隐私也成為使用者在購買及使用智能家居的考慮因素。

亨利·福特曾說過:“如果我最初問消費者他們想要什麼,他們會告訴我‘要一匹更快的馬!’”。但當使用者開上一輛汽車時,世界上最快的馬他也看不上了。——當使用者真正體會到離線語音操控YYDS的感覺之後,手動操作将不會被“待見”。

這相當于一個使用者習慣的培養,如同快遞業提及的最後一公裡,對于智能家居語音應用,則是最後一厘米的距離。

培育從來就是知易行難的事,而探境打開局面靠的不是簡單的說教,而是實實在在一攬子的高維體系化服務。

“探境VUI要先成就使用者,再成就客戶。”魯勇深有感觸地說。

以往晶片廠商大多僅提供滿足客戶PPA名額的晶片即可,再往上一層是提供Total Solution,更高一層是開放SDK接口,但圍繞AI語音晶片,探境則不止提供包括晶片與算法的整套方案以及SDK接口,還進一步“升維”思考,更進一層考慮如何提升使用者體驗,并疊加至頂層考量如何成就客戶價值。

這是因為,對于AI應用的方向和範圍,許多B端客戶也沒有想清楚,隻是跟風式地發展。有些公司傾向于按需定制的路線,家電客戶或方案商提什麼需求,就先照貓畫虎的去做。探境則選擇了另外一種次元的“戰術前移”,不是從産業端,而是從使用者端出發,站在使用者角度,去細化和完善方案。

在更為具體的家電産品落地上,探境選擇從燈具、空調、風扇等環境控制類的家電入手,進入切入全品類家電方案,對此魯勇解釋說:環境類的産品,使用者對于智能化的切身感受最為強烈,光線的明暗變化,或是空氣的冷熱變化,是人從底層生存需求衍生而來的,是最為剛需類的産品,且使用頻率極高,也容易養成使用習慣。

“經過前幾年的鋪路,目前是一些行業上司廠商在主動向前推動離線語音的落地,因為我們締造的價值傳遞給了客戶,而客戶也認識到價值的深層次邏輯所在,在這一變局下2022年智能家居業界将接受離線語音成為重要的功能點,将迎來一個重大的變革。”魯勇總結說。

端側智能新核心開啟新藍海

智能家居或是一個僅次于智能手機的大市場。魯勇分析,家電大概有5~10億台,空調年約1.5億台,電視機是8,000萬台,照明燈具3億台,然後各類小家電約有3到5億台,這一市場基數巨大。

端側語音市場的大門一經打開,迎來的将是一個海量的新藍海市場。

魯勇從幾個方面的變化解析了這一判斷:一是越來越多的使用者開始習慣用語音互動代替遙控器,市場對于低功耗的具備端側語音互動功能的需求快速增長。

二是落地的智能家居領域,從燈具、到冰洗空,再到小家電、白電等各類使用場景等,這些領域均在齊頭并進。

三是最初隻有大廠試水語音 AI 功能,并且是用于一些拳頭高端産品來探索市場。但從去年開始,中低端産品語音智能化的速度加快,甚至一些中獨幕喜劇牌甚至白牌産品為了與大品牌去打競争、打差異化,也主動在語音AI體驗方向尋找差異化。

魯勇判斷,智能語音的滲透會先從帶遙控器的裝置開始,接着是帶觸控帶按鍵的終端裝置。

裂變效應就此産生。

“當客戶上了一款産品之後,他會發現市場回報非常好,就會上更多的品類,産生内部裂變;之後是外部裂變,某個大客戶或行業黑馬采用了端側語音,行業的其他客戶也會迎頭趕上。”探境科技經過四年的錘煉迎來了新的收獲期。

據魯勇透露, 2021年探境釋出了語音晶片的第二代産品,包括VOI311(輕量版)、VOI621(更新版)和VOI721(增強版)三款晶片。甫一上市,就有衆多客戶接連下單,并且有多家大客戶主動找探境簽訂戰略合作協定,希望能保證供貨。

未來的征途

經曆市場的檢驗之後,探境的下一步也更加行穩緻遠。

魯勇提及,探境後續将在産品和算法領域持續優化。一是晶片層面的産品疊代,二是在算法層面的持續深耕,推出更好用、更高成本效益的語音方案。

在落地層面,2022年探境将着力提升在現有智能家居領域的滲透率,并開拓一些新的如:可穿戴市場領域。“去年可說是良好的起步,今年在這一基礎上将會實作數量級的提升。”

在蘋果沒有推出基于觸摸屏的智能手機出來之前,大家對觸摸屏的感覺如同雞肋,但在蘋果觸摸屏手機推出之後,現在基本所有的智能手機都基于觸摸屏。或許,未來的離線語音家電也會走出類似的路徑。在這一領域持續耕耘的探境顯然羽翼已逐漸豐滿,并保持蓬勃的生長力。一切盡是初心和堅持使然,亦是實力和洞察力使然。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