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書友認為:學王羲之的行書,要麼就是《蘭亭序》,要麼就是《集王字聖教序》。
這當然沒有問題,不過,這兩篇作品恰恰是非常難以進入的。《集王字聖教序》,它有一個問題是集字,氣韻上總會有後人自己的意識加入;而完整的作品,則更能真實表現原作者的用筆、結字、章法等。
是以,不妨拓寬一下自己的視界,看看王羲之别的行書作品。比如,這篇王羲之的行書作品《卿女帖》:

王羲之行書作品欣賞《卿女帖》又名《爾今帖》、《爾令帖》。9行,75字。高29厘米。入刻《寶晉齋帖》。兩種拓本書法圖檔4張。
釋文:
爾今以善和,尊今當出。卿女母子粗平安。喪際,賢女動氣疾,當時,乃勿勿。今以除也。他等皆知孝思。先日之歡,于今皆為哀苦,觸事切人,處此而能令哀恻不經于心,殆空語耳。一至于此,何所複言。
王羲之善于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衆長,備精諸體,冶于一爐,擺脫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在書法史上,與鐘繇并稱"鐘王",與其子王獻之合稱“二王”。李志敏評價:“王羲之的書法既表現以老莊哲學為基礎的簡淡玄遠,又表現以儒家的中庸之道為基礎的沖和。”
王羲之真迹早于不存于世,唐代的精摹本曆來已被當作真迹看待。由于年代久遠,且本帖享盛名久,和王羲之其它墨迹一樣,對它的摹刻年代就有不同推斷。有稱為宋摹的,也有疑為米芾所摹的,而更多的則定為唐摹。它著錄極多,并一再被刻入各種叢帖中,元以後的公私藏印及流傳曆曆可考與可靠,其珍貴性不言而喻。
圖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