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兩會強音:2022文旅何去何從?看代表委員們怎麼說

3月4日下午3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隆重開幕,2022全國兩會正式開啟。自疫情發生以來,文旅行業的纾困與發展一直是全國兩會的熱點話題。那麼此次兩會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出了哪些文旅行業的建議和建言,其中又向文旅人釋放出哪些訊号?

本文提要:

如何創新旅遊新基建,培育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

如何乘冬奧之東風,開啟全面建設冰雪強國新征程?

如何擴大文旅内需,推動“演藝新空間”發展?

如何發展文旅康養綠色産業,助推鄉村振興?

1、全國政協委員多央娜姆:創新旅遊新基建,培育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

《“十四五”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明确提出,要建設一批富有文化底蘊的世界級旅遊景區和度假區。

多央娜姆建議,将旅遊新基建納入國家新基建的頂層設計。一是将旅遊新基建納入國家新基建實施計劃;二是将新基建規劃建設與世界級旅遊景區打造深度融合;三是科學明晰世界級旅遊景區必備的旅遊新基建建設内容。

多央娜姆建議,創新打造旅遊新基建在世界級旅遊景區中的應用場景。一是鼓勵新技術在景區中的應用創新。鼓勵大資料、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鍊及5G、虛拟現實,增強旅遊景區産品的體驗性和互動性;二是鼓勵發展新的旅遊景區資源保護與開發應用技術。重點推進景區資源普查、資源安全防護、文物和文化資源數字化展示、創意産品開發、景區安全風險防範等技術的研發和應用;三是引導旅遊景區新技術新裝備應用。重點推進高品質旅遊景區夜間旅遊裝備、景區旅居車及營地、可移動旅居裝置、遊樂遊藝設施裝置、冰雪裝備、郵輪遊艇、低空旅遊裝備、智能旅遊裝備、旅遊景區客運索道等裝備的自主創新及高端制造。

多央娜姆還提出,應持續完善新基建與景區高效融合發展的産業生态環境。一是形成長效工作機制;二是形成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三是成立“國家旅遊新基建建設基金”,加大對革命老區和民族地區的景區,特别是具備成為世界級旅遊景區潛力景區的旅遊新基建投融資力度,拓展景區的新基建資金管道,推動其他社會資本的積極參與。

2、全國政協委員楊安娣:乘冬奧之東風,開啟全面建設冰雪強國新征程

全國政協委員、吉林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楊安娣提出關于後冬奧時代中國冰雪經濟發展的建議。楊安娣建議:一是堅持冰雪經濟思想引領;二是強化冰雪強國戰略統籌;三是大力培育中國冰雪文化。把冰雪文化融入“冰雪絲路”建設中,從與“一帶一路”融合的戰略高度;四是着力建構現代化冰雪經濟體系。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需求側拉動同步發力,全面加快冰雪市場培育;五是推動體制機制創新。組建國家冰雪發展工作協調推進機構,高位統籌全國冰雪經濟發展。在國家層面出台冰雪經濟支援鼓勵政策,給予冰雪産業重大項目國家級财稅補貼。

3、全國政協委員安庭:擴大文旅内需,推動“演藝新空間”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希肯國際文化藝術集團董事長安庭建議,擴大文旅内需,推動“演藝新空間”發展。他認為,以“演藝新空間”新型經濟業态為代表的文旅深度融合關聯體系,将為推動大陸文化和旅遊消費增長提供重要抓手。”

據了解,“演藝新空間”是差別于劇院、音樂廳等傳統演出場館的“非标劇場”,是融入商業綜合體、辦公樓、酒店、實體書店等的演出表演場地。安庭表示,“演藝新空間”新業态可以帶動文旅内需,拉動周邊經濟鍊條,高效助力“穩增長”,還可以充分整合、盤活閑置或低效的公共空間資源(主要指商用空間資源),在文化創新的基礎上實作高效集約經營。

安庭建議,盡快研讨出台關于“演藝新空間”的國家行業标準與指導意見。盡早出台促進“演藝新空間”發展的支援政策,立足于新業态發展的若幹新特點,打通部門審批、監管環節上的壁壘,形成一站式審批、一體化管理。由文化和旅遊部牽頭,建構有效的跨界協調機制,高效組織協調實施相應的政策、标準與制度,保障“演藝新空間”業态的長期穩定發展。通過産業扶持、市場環境打造、演藝教育發展、版權保護、法律和政策機制完善等,暢通演藝産業創意、生産、傳播和消費的産業鍊條,建構演藝産業創新驅動的協同機制與良好生态。鼓勵“演藝新空間”所在城市使用政策資金進行引導扶持,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演藝新空間”的内容創作生産和營運管理。支援城市充分利用工業遺址、老舊廠房、商場、寫字樓等,為演出企業提供更多的創作空間和演出空間。引導和支援建設“藝術商圈”,引導大型商業購物中心、主題酒店、體育場館等充分發揮演藝消費的溢出效應。發揮科技賦能作用,促進資訊網絡技術、AR/VR/MR、人工智能技術、元宇宙生态理念在“演藝新空間”内容創作領域的應用,提升數字化創作、傳播和營銷能力。此外,适時研究推動将“劇本殺”“密室逃脫”等零散業态納入“演藝新空間”的行業标準與管理規範适用範圍,推進新型業态健康發展。

4、全國人大代表張林順:發展文旅康養綠色産業助推鄉村振興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省三明市常口聯村黨委書記張林順建議,要依托三明市優質的自然資源、良好的生态環境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積極拓展提升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三明經驗”,創新森林資源經營管理新模式,大力發展林下經濟,引導群衆因地制宜發展林下種植、養殖,實作林農、村集體、企業多方共赢。聚焦“雙碳”目标,探索林業碳彙價值實作新路徑,探索“碳票+”模式。在全面推廣“福林貸”等基礎上,探索開發“碳彙貸”等金融産品,為林農提供更多融資管道。

他建議,要進一步釋放“好山好水好空氣”的生态優勢,推動紅色遊、研學遊、健康遊、鄉村遊等多業态融合;培育一批康養基地,積極開發特色課程,提供養生膳食,豐富療休養産品,做大文旅康養集團;人才方面,建議通過政策制定和平台搭建,吸引人才返鄉,投身家鄉生态農業、旅遊産業等建設,助推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