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84年洛杉矶奧運會到2021年東京奧運會,中國女排在1984年、2004年和2016年的三十多年裡赢得了三次奧運冠軍。10多年了,是以對于東京的失利其實我們應該比較坦誠,但是冠名是提前上演的,這從三屆奧運會的攻擊資料可以得出結論,1984年中國女排依靠郎平和張濰坊兩顆雙星,到2016年,隻有朱薇大放異彩, 2004年的團隊确實值得。

1984年奧運會上,郎平拿到78分,而張濰坊得到65分,兩人得分超過全隊總分的50%,扣籃數遙遙領先,郎平228次,張濰坊200分,其他選手得分最多的是楊小軍的36分,是以奧運會可以說是郎平和張濰坊一起幫助球隊奪冠。事實上,2016年奧運會就比較特别,朱炜一人就拿下了134分,幾乎占了全隊的一半,扣籃次數很少超過300次,别人得分最多的許雲立隻是朱炜的一小部分,朱炜占據了扣籃總榜首, 其他人甚至前20名都沒有進入。
相反,2004年奧運會,也就是真正的力量平衡,扣籃次數超過100倍,多達5人,楊偉的5分與王麗娜的第五分差距并不明顯,基本上可以說是全人,奪冠已經成為一件合理的事情。其實單核團隊是有風險的,當絕對核心不在狀态下,團隊也無法發揮出成績,如果女排最成功,應該是雅典奧運會這一次,現在随着李瑩瑩的成長,如果和朱偉、張長甯形成獨特的三足站立局面, 那麼女排也能成功,但很多人還是停留在朱薇的單核單隊模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