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收入為什麼這麼低?其實這個問題一直很困惑。現在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趕超德國和日本,躍居世界第二,聽說在不久的将來有可能會趕超世界第一的老大哥----美國。這本來是一件應該令國人感到興奮的一件事情---終于實作趕超歐美了,但是我們卻高興不起來,這是為什麼?
郎鹹平的一個調查很有意思。就是一個關于全國的薪金總量除上GDP的數值,歐美最高是55%,南美洲平均是38%,東南亞包括菲律賓在内的大概是在28%,中東、伊朗、土耳其等國是25%,非洲的話是20%以下的,那麼我們的國家是多少呢?有人說我們的水準總應該在非洲以上的吧?郎鹹平告訴聽衆說,這個水準也太樂觀了,其實我們的水準是8%,是全世界最低。那麼我們的工資水準是怎麼樣的呢?世界上工資最高的是德國-------每小時30美金,第二是美國----22美金,我們的工資水準是全世界最低的------每小時的工資是0.8美金。我們的工資甚至比泰國更低-----人家的工資水準是2.2美金每小時。但是,反過來看,我們的工作時間,中國人全年的工作時間總量平均是2200小時,遠遠超過歐美。是以就有了中國是全世界最勤勞的名族的說法,讓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在世界經濟大蕭條的時候,中國經濟一直保持穩定的增長,給世界的經濟增長做出了極大的貢獻,也因為這個原因,中國勞工登上了美國時代雜志的封面,作為一個中國人,理應為這種事情感到光榮。但回過頭來想想,我們是否真的願意去争當這種“勤勞的代表”呢?結果是未必。其實我們是一個勤勞的名族,也是一個可憐的名族。我們的GDP每年以接近10%的速度增長,但是這種速度怎麼也跑不過CPI,怎麼也跑不過物價的上漲。有一個玩笑是這麼開的,說×××和非洲的上司人會晤,開始大談非洲和中國的友誼,×××說了,"為中非的勤勞和勇敢幹杯",這時候非洲的上司人不幹了,說道:“咋們非洲人民不勤勞,隻勇敢。”其實人家并不願意帶上勤勞這個帽子,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其實,中國現在如此的現狀,會引發更深層次的問題。我們政府一直倡導,要推動消費,要知道,推動消費必須要讓人民的口袋裡有錢,沒錢怎麼去消費,那一定是空談?推動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出口。我們現在的投資經營環境這麼差,很難拉動經濟的增長;其次是消費,它的前提是藏富于民,如果人民沒有錢,怎麼去拉動消費,現在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在某些地方,政府大力支援發展新農村,然後将農民的房屋拆掉,在他們規定的地方,重建立房子,要知道,現在建一幢樓需要30-40萬RMB,我也是一個農民的孩子,要知道,要一個普通家庭的農民拿出這麼多錢實在是有點困難,那請你告訴我,我拿這麼多錢去建房子了,當然,拉動了GDP,但是農民哪還有錢去消費了,日子是過得越來越寒酸了;第三,就是出口了。這個是關鍵,我們現在的勞工的工資這麼低,很大一分部原因是歐美資本主義國家造成的。為什麼這麼說呢?你想,我們現在是被人稱作是世界的加工廠,何為加工廠?也就是說,我們無法掌握商品的出場價格,定價權掌握在人家的手裡。拿玩具做比方,我們中國的一個玩具的毛利潤是1毛錢美金,而這個玩具賣到美國,拿美泰做比方,人家的一個玩具的毛利潤是3.6美金,是以出現了一種情況,就是人家不做制造,但是員工每年的工資可以領到4萬美金,而我們中國的員工隻能每年拿2000美金。因為美泰掌握了玩具制造的“産業資本鍊”。繼續往下看,我們制造玩具,需要原材料,但是,原材料的價格又不掌握在我們的手裡,那在誰的手裡呢?那就是華爾街。是他們掌握了整個“金融資本鍊”,是以我們處于一個很尴尬的中間位置,那就是既不能掌握上遊也不能控制下遊?工資不低才怪了。那為什麼要把制造放在中國呢?原因很簡單,就是制造會破壞我們的環境。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在歐美國家,人家除了勞動收入之外,還有一個收入是來自穩定的股票市場,他們會把錢投入到金融市場,具有信托責任的的上司公司會給他們創造價值。在中國,上司公司基本是來圈錢,是以我們隻能做勞動者,全然不能在金融市場大幹一場。
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就是關于人民币升值的問題,撇開對我們制造業的沖擊之外,照理來說,對于購買外來商品時有利的。但是結果截然相反。是以有這麼一說法,RMB是對外升值,對内貶值,我們發現買什麼都貴。然後對比我們和美國的消費,肌肉和鴨肉等還好,跟美國差不都的,除此之外,97号汽油是美國的1.3倍,我們的電影票是美國的2倍(阿凡達就更貴了),是以我們中國的盜版這麼瘋行,這才是我們的真實的收入水準,中國的電影票價格是世界上最高的,阿瑪尼西服是美國的3倍,寶馬z4,美國是3萬美金。我們卻需要60W,levi's牛仔褲是美國的7倍,由此可見,我們的收入遠遠趕不上美國,但是商品的價格卻遠遠高于美國。更不用說那個房價了,看看人家住的是什麼?豪華别墅,可是人家的住宅可是包括花園和遊泳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