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麼成為一個大國,要麼消失在大衆面前,賈瓦哈拉爾·尼赫魯曾在書上這麼寫道,它認為印度不能在世上扮演二等角色。為了成為一個大國,印度近幾十年都在不斷奮鬥,并在心裡埋下了一顆“大國夢”的種子。在此期間,印度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包括藍天衛士号、光輝戰機、AMCA隐形戰機、月船一号繞月衛星等等。

隻是依靠這些,印度難以實作成為一個大國的夢想。隻有放眼全球,才能成為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目前,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關鍵在于能否實作“載人航天工程”的建設。然而,隻有SpaceX公司的載人龍飛船、歐空局在國際空間站建設的哥倫布号實驗艙、成功傳回地球的載人龍飛船傳回艙能把人送上太空。
一切似乎給了印度一個成為“大國”的機會,如果成為全球第四個擁有載人天地往返能力的國家,印度有望實作對于歐空局的超越。那麼,印度可以實作載人航天這一夢想嗎?答案是肯定的。早在十五年前,印度建立了“SRE-1太空艙回收試驗”,這是一個隻有0.55噸的傳回式衛星,它的出現使印度成了全球第五個擁有傳回式衛星的國家。
基于“SRE-1太空艙回收試驗”,印度載人航天工程掌握了一定的基礎,于是打算通過俄制聯盟号載人飛船對于宇航員們進行在軌訓練。然而,由于印度飛船的重量太大、火箭運力低下,是以印度的運載火箭無法把它送進軌道。作為印度最強的運力火箭,GSLV mark2型運載火箭的近地軌道運力隻有5噸。
反觀聯盟号載人飛船,它的軌道運力達到了7噸。雖然印度GSLV mark2火箭的起飛重量達到了414.75噸,但是依然無法承載聯盟号載人飛船,不過這不意味着GSLV mark2型運載火箭無法發展載人航天。在此之後,印度達萬航天中心得到了一個傳回艙模型,并把它用在宇航員的前期訓練。
但實際上,印度在SRE-1太空艙回收試驗之前就在研發一款“重型火箭”,它被稱為“GSLV mark3”,它的高度達到了43.43米,芯級直徑達到了4米,起飛重量達到了640噸,印度能否發展載人航天的關鍵在于它能否取得成功。不過,GSLV mark3 的近地軌道運力是10噸,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力是4噸,與長征三号乙運載火箭有着巨大差距。
究其原因,是因為航天動力發展體系存在一定的問題,緻使它隻能依賴固體燃料助推器。不過無論如何,GSLV mark3依靠近地軌道運力這一優勢,得到了載人航天的“入場券”。值得一提的是,GSLV mark3 的在現實飛行的表現十分突出,迄今為止已經進行了3次入軌發射,成功率達到了100%。
有了GSLV mark3 火箭,那麼飛船呢?其實GSLV mark3 早在首次飛行實驗之際“亮相”了。雖然不是完整構型,但是印度已經實作了物盡其用,航天人員在整流罩建立了“大氣再入實驗乘員艙”,發射品質達到了3.775噸,但是沒有搭載保證生命安全系統的載人飛船傳回艙。
所謂“載人航天,人命關天。”無論是哪個國家,在發展載人航天事業的時候都要謹記這一規則。而在大氣再入實驗乘員艙完成任務的四年之後,印度進行了“逃逸飛行器”零高度逃逸飛行試驗,位址選在了斯裡哈裡科塔島薩迪什·達萬航天中心,并且取得了成功。
印度進行這一試驗的目的,主要在于保證宇航員們的生命安全。逃逸飛行器能在火箭發射前到發射後整流罩分離之前,確定宇航員們的安全。根據統計資料顯示,這一試驗的發射品質達到了12.6噸,其中包括逃逸飛行器、模拟乘員艙,飛行時間持續了259秒。
基于七台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的支援,經曆了迅速爬升、弧線飛行、模拟乘員艙分離、降落傘減速四個環節。而在完成這一試驗的五個月後,印度準許了一個名為“Gaganyaan”(音譯“加甘揚”)的載人航天項目,并且撥款了1000億盧比,大約是15億美元。目前,加甘揚正在印度實行第二階段的地面訓練。
迄今為止,加甘揚載人飛船已經完成了設計,目前已經進入測試階段,它采用了“兩艙構型”,高達7米,直徑是3.5米,發射品質達到了8.2噸,額定載人數量3人。加甘揚飛船采用“兩艙構型”,是在新時期研發下的最佳選擇,它解決了火箭運力、傳回艙着陸重量兩大問題。
總結
雖然印度載人航天的發展突飛猛進,新飛船的設計優于神舟号,但在需要的時候,我們可以采用黃金儲備發展載人航天事業,這是印度無法實作的。正如原本計劃進行的首次無人飛行計劃,印度因為沒錢一再延遲。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