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書單來了:時間總不夠用?這5本書幫你成為時間管理大師

作者:小書呆讀書紀
書單來了:時間總不夠用?這5本書幫你成為時間管理大師

在漫長的演化過程中,野生動物想要生存,就不得不改掉慵懶的本能,讓自己跑起來,去躲避天敵或者獵取食物。

如果一個人不能克制自己本能的壞習慣,并努力養成提升生存能力的好習慣,那麼他在水準進化中将處于劣勢,也就更容易被社會淘汰。

好習慣帶來的能量更能撐起人的一生,壞習慣造成的影響也足以毀滅人的一生。

如果我們細心觀察就會發現,無論是生活中還是工作上,凡是混得好的人往往都有很好的時間管理習慣。

時間管理帶來的價值,遠遠超過我們最初的想象。

因為,時間是串聯我們人生的一個個腳印。

管理好自己的時間,我們才有可能達到更高、更遠的層次。

千裡之行始于足下,九尺之台起于壘土。

今天分享的【時間書單】,成為我們進步的起點。

1《拖延心理學》

書單來了:時間總不夠用?這5本書幫你成為時間管理大師

要想學會時間管理,第一件事就是必須踢開“拖延”這個絆腳石。

因為,對于拖延者來說,最大的恐懼在與時間的糾纏上。

古希臘人認為,時間分為鐘表時間和沉浸時間。

鐘表時間,是客觀的指針時間。

沉浸時間,是主觀上對時間流逝的感受。

有時我們感覺時間過得很快,比如睡回籠覺的時候,一睜眼就快遲到了;有時我們感覺時間過得很慢,比如快要拉肚子的時候卻在廁所外面排隊,每一秒都是煎熬。

對于拖延者來說,他們大多時間感覺出了問題,在時間流逝中失去了方向感,過去的時間總是羁絆他們前進的腳步。

《拖延心理學》并不是幫助我們徹底消除拖延,而是教我們自己掌控取舍與得失。

拖延者要想學好取舍,就必須感悟到書中介紹的“成熟時間”,也就是主動承認和接受客觀時間和主觀時間,并且有能力在二者之間自由過渡與切換。

2《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書單來了:時間總不夠用?這5本書幫你成為時間管理大師

刷抖音、追網劇、玩遊戲……帶來的虛拟快感和鋪天蓋地的資訊流量,總是無時不在地肆意揮霍着我們有限的時間。

當我們面對越來越碎片化、複雜化的工作時,就很容易不知所措,不知道從何下手。

甚至像鴕鳥一樣,選擇拖延和逃避。

這種“焦慮、拖延,更焦慮、再拖延”的惡性循環,不由自主地把我們帶入強烈自責情緒之中,無法自拔。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就是幫助我們化繁為簡、提高效率、精進人生的利器。

生活在競争如此激烈的社會中,我們必須學會自我教育、自我投資,把身體、精神、心智都保持在健康的狀态,這樣我們才能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

3《小強升職記》

書單來了:時間總不夠用?這5本書幫你成為時間管理大師

千萬不要被這本書的名字迷惑。

這本書不是給小孩子看到小人書,而是關于時間管理的大智慧。

書中通過小強和老付的交流故事,讓我們看到一個正能量小強是如何戰勝壓力、管理時間,以及實作成長。

作為職場新人,我們經常會陷入“盲”碌的狀态,即在繁瑣的事務性工作中找不到頭緒。

但是,請記住:優秀的人有優秀的系統,普通的人有普通的系統,失敗的人沒有系統。

一旦你按照作者的“四象限法則”時間管理法,把要做的事情按照輕重緩急分為四個象限。

我們就會發現,一切仿佛豁然開朗。

4《暗時間》

書單來了:時間總不夠用?這5本書幫你成為時間管理大師

不知道你是否留意過一件事情,學習或者工作的時候,一上午或者一下午非常煎熬。

但是,在周末或者節假日,我們經常刷一會兒視訊、玩兩把遊戲,半天就過去了。

還有,更多的時候,我們感覺忙了一天,又感覺什麼事情都沒幹,就這樣一天過去了。

其實,那些覺察不到的流逝時間,就是“暗時間”。

生活中,有很多微不足道的暗時間,在不經意間從我們的手邊流逝。

《暗時間》這本書,就幫助我們找出并利用這些不起眼的瞬間。

如果我們按照作者的指導,擺脫外界幹擾,進入短暫的專注狀态,或将一個問題想透徹,或将一件小事辦妥。

我們将發現,這些日漸積累起的“暗時間”,足以讓我們的生命發生難以想象的質變。

5《奇特的一生》

書單來了:時間總不夠用?這5本書幫你成為時間管理大師

當我們覺得自己越來越懈怠,沒有想繼續努力的熱情時,我們都應該看一看這本書。

作者柳比歇夫,是一個自律到令我們驚歎的人。

他在幾十年裡,幾乎一直在用時間來規劃一生。

他堅持記錄工作、喝茶、散步等每件事花費的時間,誤差全都控制在15分鐘之内。

一周回顧,月末小結,年終總結,他通過計算時間成本的方式不斷督促自己提高辦事效率。

在不斷地記錄、複盤和反思中,柳比歇夫找到了屬于自己的高效節奏。

當我們還在為時間焦慮,嘗試馴服它時,柳比歇夫卻用他另類的時間觀撼動了我們。

他用一生的時間管理實驗,将自己内化為時間的測量機關,在機體深處,培植一個擁有感覺兼知覺的生物表。

我們作為一個普通人,有了天然的時間感,我們就可以清楚地知道自己活着是為了什麼,生存的意義在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