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她們是現實的難民,也是造夢的手藝人

當下的世界,熊熊燃燒的戰火,不斷更新的暴力沖突,擊垮了很多人原本安逸和平的生活。這些人在被迫逃離家園之前,是縫紉師,服裝店店主,家庭主婦等等,而現在,描述他們身份的往往隻有“難民”兩個字。

當面對生活的苦難,是埋怨命運的不公,還是選擇逆風前行?

面對無法預料的苦難,他們選擇與命運和解。

有這樣的一群難民工匠,他們之中80%都是女性,不像你想象中的弱小無助,她們正以堅韌之姿報生活以歌,用勤勞的雙手重新開機更有尊嚴的人生。

是否隻有匕首武器才具有力量?

她們用每一針抵擋生活的苦難,用每一線重新縫補起支零破碎的生活。

當這些難民工匠們身處簡陋的工作室,或坐在家裡的院子裡,安靜地縫縫補補,他們雖穿着破舊的衣服,臉上神情卻很平和,或是洋溢着笑容,讓人無法想象她們曾經曆過多少苦難與動蕩。

她們是現實的難民,也是造夢的手藝人

團結之袋 (Pouch of Unity) 有愛無難公益店鋪可捐贈兌換

“刺繡對我來說是一種新的生活和新的開始。每一針都讓我松了一口氣,給了我希望,不放棄生活,而是去熱愛生活裡的每一刻。” 62歲的叙利亞寡婦阿美娜(Amneh)在被迫逃離叙利亞之前是一名發型師,而抵達黎巴嫩後,為了生存下去,她開始學習新的刺繡技能。而刺繡不僅幫助她實作了經濟獨立,同時還能緩解遠離祖國的愁思,刺繡讓她相信這個世界依然美好。她所參與制作的“團結之袋”上繡着三位并肩而立的女性,這對她來說,如同映照着她和昔日姐妹,也代表着女性的團結力量。

成為一名工匠,得以自力更生重建生活,而這個過程,也正治愈着難民千瘡百孔的心靈。

是否隻有靠着援助才能重建生活?

她們靠着辛勤的雙手,打破了人生的困境,不再被社會抛棄。

她們是現實的難民,也是造夢的手藝人

法圖瑪(Fatouma)在手工制作皮革飾品

作為一名工匠,我感到自信和獨立。我不覺得自己是個難民,而是個普通的尼日爾公民。”

法圖瑪(Fatouma)曾因薩赫勒地區的暴力事件失去了家園和一切财務。看似一無所有的她,唯一的寶藏是從祖先繼承的精湛的手工藝技術,身為圖阿雷格婦女,因手工制作的皮革制品而聞名。工匠這份職業,讓她煥發自信的光芒,驅散了苦難的陰霾,并靠着雙手重建了新的生活。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通過made51平台成為一名工匠之後,難民女性們能夠切實地參與到世界經濟循環中,而不是被世界抛棄,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

是否身為難民就無法擁有夢想?

她們靠着一件件手工藝品,也能點亮五彩斑斓的人生。

這些難民原本淹沒在黑暗的生活裡,徘徊在壓力和風險中,而制作手工藝品,給了他們重拾夢想的勇氣。有的難民天賦異禀,在工匠的路上走得越來越遠,最終成為了成功的企業家;而有的身為母親,也靠着做手藝品供孩子接受教育,為下一代的未來帶來改變命運的希望。

是否離開家園就再無故鄉?

他們用手藝傳承故土的文化與記憶,尋找到了新的精神寄托。

很多難民雖匆忙踏上了逃亡的旅程,而關于家與故土的記憶卻始終相伴左右,牢牢地刻進了骨子裡。一些難民工匠将對家的思念融入一針一線中,讓充滿民族風情的紋理和圖樣,重制那些關于故土的美好記憶。對難民來說,制作手工藝品或許隻是生存之道,而對于世界來說,他們所傳承的文化,是一份無價之寶。

是否天降災難就對命運妥協?

她們将手中的刺繡線變成生命線,用樂觀與自力向逆境宣告着不妥協。

戰亂與危機奪走了往日的平穩安甯,當手中的刺繡線成為生命線,這群堅韌的難民女性不再困囿于流亡的生活,而是通過雙手重新開機新的人生。居住在印度的阿富汗難民女性,就用廢棄的毛布材料縫制各種各樣的布偶娃娃,并賦予了它們生機勃勃的冒險故事和性格,像挽救自己的命運一般賦予它們新的生命。

她們是現實的難民,也是造夢的手藝人

弗裡達娃娃(Frieda Doll) 有愛無難公益店鋪可捐贈兌換

成為一名難民工匠,對這些難民女性來說,不是對生活的妥協,而是她們在苦難環境下,樂觀與韌性的選擇。

如今,單向的善意已變成雙向的愛意奔赴,在中國,聯合國難民署上線了“有愛無難”公益店鋪,通過難民工匠精心制作的工藝品搭起善意的橋梁,幫助了數萬居住于黎巴嫩和約旦的叙利亞難民過上有尊嚴的生活。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