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文化觀察丨非遺禮物的刷屏,是“雙向奔赴”的結果

封面新聞記者 劉可欣

2022年的第一個季度還沒過去,非遺就已經得到了三波熱度的關注。

首先是與壬寅虎年相關的各種的老虎:剪紙老虎、虎頭帽、糖畫虎……不過最受關注的,還是山西黎侯虎,也就是我們說的布老虎。春節的“老虎風”還沒有過去,北京冬奧會又開始了。冰墩墩的可愛,征服了每一個人。但無奈“一戶一墩”一時難以落實,是以面人“冰墩墩”、剪紙“冰墩墩”、木雕“冰墩墩”等等許多非遺“墩墩”就冒了出來。雖然因為尊重知識版權,我們無法把這些非遺墩墩們擁入懷中,但是每天都能看到各種各樣的墩墩,還能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也是美事一樁。

文化觀察丨非遺禮物的刷屏,是“雙向奔赴”的結果

德化白瓷介紹(來源:公衆号推送截圖)

即将迎來三八國際婦女節,相比于以往平台和商家推送的香水、口紅等禮物,更多的非遺禮物也“不甘示弱”,得到了不少消費者的青睐。其中包括了手織侗布制成的背包、德化白瓷支撐的香薰擺件、南京絨花制成的裝飾品、蜀繡制成的絲巾、銀花絲制的首飾等等。我們常提到的“非遺融入生活”“以居而用”,應該就是這樣。

文化觀察丨非遺禮物的刷屏,是“雙向奔赴”的結果

德化白瓷的禮物(來源:公衆号推送截圖)

早些年,非遺還處于被“束之高閣”的尴尬境地。說起非遺,大多數人都覺得,一是價格貴,二是難買到。是以,即便瓷器、蜀錦、蘇繡等非遺作品,都曾作為禮物被贈送給多國上司人,但是要說走進群眾的生活,那還是太遠了些。這兩年,借着“文創熱”“國潮熱”的風潮,在消費者主觀改變觀念以及非遺傳承人、非遺保護組織持續保護宣傳的雙向努力下,非遺總算拉近了與消費者的距離,這才出現了非遺禮品讓人挑花眼的情形。

除了“傳承”,每一位非遺傳承人談得最多的,就是“創新”。創新有兩種,一種是形式上的創新,一種是内容上的創新。将原本的非遺技藝改變用處,讓它在形式上更加貼近百姓的生活。與蜀繡、漆器、瓷胎竹編、蜀錦并稱為成都非遺“五朵金花”的銀花絲技藝傳承人王曉璐,就說過要做出讓大衆“買得起”“戴得起”的銀花絲産品。

文化觀察丨非遺禮物的刷屏,是“雙向奔赴”的結果

銀花絲技藝胸針(來源:受訪者提供)

2013年,王曉璐與母親道安,也就是銀花絲技藝第一批國家級傳承人,在文殊坊的銀花絲店鋪開了起來。在經營的過程中,王曉璐逐漸發現,原來耳飾、項鍊、胸針這些首飾,會得到更多消費者的喜愛。原本不了解銀花絲技藝的遊客,在聽取了講解後,也會把銀花絲當作成都特色帶回家,送給家人朋友。這也說服了母親道安,放手讓王曉璐去做出新的嘗試。2015年網店開起來後,成都銀花絲迎來了更多年輕人的關注。

文化觀察丨非遺禮物的刷屏,是“雙向奔赴”的結果

AI蜀繡(來源:受訪者提供)

而另一種内容上的創新,蜀菁館的創始人鐘明,則借助時下最火的AI技術,賦予了蜀繡新的生命力。首先用AI把客戶指定的照片和圖案繪制成設計稿,再使用機器據此織造出蜀錦面料,最後由繡工在蜀錦面料上織繡。如此一來,便能滿足顧客的定制所需,讓傳統的蜀錦蜀繡,在多樣化的需求下,有一個全新的呈現。鐘明告訴記者,去年AI蜀繡的嘗試大都是局限在熊貓上,今年,蜀菁館将在花卉、藏羌彜人物主題上進行新的嘗試,而且已經與兩位蜀繡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郝淑萍和孟德芝取得了合作,将在AI新錦繡花卉和人物上有所突破。

一方面是非遺傳承人、保護者的努力,另一方面,消費者也在主動地靠近非遺,傳承文化。根據《2021非遺電商發展報告》顯示,2021年一整年,非遺商品消費者規模已經達到億級,85後和90後成為非遺商品消費主力。年輕人加入非遺市場,也促使了非遺本身和非遺産業的創新,以此達到一個良性循環。

文化觀察丨非遺禮物的刷屏,是“雙向奔赴”的結果

消費者回報(來源:公衆号截圖)

通過消費者的回報,在保證品質優、價格合适的情況下,能夠再加上一份文化上的消費,是再好不過的。況且随着消費群體的年輕化、生活水準的不斷提升,人們也更加注重精神文化的消費,而不再一味追求超高成本效益。

除了非遺禮品的走紅,近年來,傳統習俗頻上熱搜、漢服熱、詩詞大會的走紅等等,都是文化自信不斷增強的證明。2022年,借助着傳統文化在更深和更廣方面挖掘的趨勢,非遺也将更好地融入我們的生活,更生動地“活起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