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冬天,一聲槍響劃破了寂靜的雪夜。
國民黨軍将領張靈甫回西安探親,看到丈夫回來,妻子吳海蘭非常高興,忙前忙後張羅着為丈夫接風洗塵。
“我想吃餃子。”
聽到張靈甫這麼說,吳海蘭連忙去院子裡割韭菜。張靈甫也跟在她後面,也來到了院子裡。吳海蘭背對着丈夫,一邊哼着小曲兒一邊割韭菜。
背後的張靈甫卻悄無聲息地掏出手槍,眼神陰冷。
黑黢黢地槍口對着的,正是妻子吳海蘭。

“砰”地一聲,正準備起身的吳海蘭随即倒在了一片血泊中。臨死前,她的眼神裡滿是疑惑、不解、驚訝、愕然。
面對世人的譴責,張靈甫卻表示:自己沒有殺錯人,吳海蘭就是該殺。
有人說,張靈甫之是以狠心殺妻,是因為妻子給自己戴了“綠帽子”。
可張靈甫後來娶的第四任妻子王玉玲卻說,張靈甫殺害吳海蘭另有原因。大家聽後,認為這種說法更讓人信服。
王玉玲到底說了什麼?張靈甫殺妻背後,到底隐藏着怎樣不為人知的秘密?
農民之子當上上校團長
吳海蘭是張靈甫的第二任妻子,他的發妻叫邢鳳英。隻聽名字,就知道這個女子是個恪守傳統、三從四德的賢妻良母。
事實的确如此。當時,張靈甫還不叫張靈甫,而叫張鐘麟。
張靈甫老家在陝西省長安縣,家裡并不是富裕,是以父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在隔壁鄰村為其定下了娃娃親,就是邢鳳英。
本來以為兒子會和自己一樣從事農業勞動,早早娶了媳婦也好定下心種莊稼。沒想到,張靈甫從小就是一塊學習的料,成績一直非常優異。
除了學習好,張靈甫還寫得一手好字。
1921年這年,張靈甫18歲,就讀于陝西省長安中學。
那段時日,隻要一有空,張靈甫就去西安孔廟碑林區臨摹碑帖,久而久之,不僅練得一手好字,而且甚有自己的風格。就連民國時期著名的書法家于右任見了張靈甫的字,都連連稱贊:“後生可畏!後生可畏呀!”
中學畢業後,張靈甫當過一段時間老師。在此期間,在父親的安排下,他和邢鳳英舉行了婚禮。
邢鳳英一副農村婦女的裝扮,接受過新思想的張靈甫對這個妻子隻能稱得上相敬如賓,并沒有多深的感情。
邢鳳英作為一個傳統的農村婦女,既沒有多深的學問,更沒有什麼深刻的思想,與接受教育的丈夫很多時候都是話不投機半句多。兩個人有夫妻之實,卻沒有夫妻之愛。
教了一陣子書,張靈甫對人生和未來開始迷茫起來。他覺得這種安穩的生活并不是自己想要的。
于是他一邊教書,一邊學習,1923年,20歲的張靈甫考上了北京大學的曆史系。
到了北京的張靈甫,接觸了更大的世界,思想也開始發生變化。
随着社會的動蕩不安,戰争不斷爆發,張靈甫深刻體會到了“秀才十年不成事,軍閥一朝就變天”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另一方面,張靈甫家裡再也支付不起大學的費用。
1926年,張靈甫從北京大學退學,投筆從戎。
退學後,他聽說胡景翼在河南開封舉辦國民二軍駐豫軍官訓練團,他和同學欣然前往。在這裡,他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伯樂——于右任。
“去黃埔軍校吧,如今國家需要你這樣的人才。”
聽了于右任的建議,張靈甫報考了黃埔軍校,并成功被錄取,成為第四期學員。
從小腦袋就很靈光的張靈甫,無論是從文還是從武,成績都非常優異。在黃埔軍校期間,他對各種軍事課程和兵法技巧了然于心,他的優秀很快引起了蔣介石的注意。
蔣介石對待“愛将”從來都很大手筆,在他的“噓寒問暖”下,張靈甫很快被他收入麾下。
畢業後,他被編入國民革命軍第21師,後來又參加了北伐戰争,與紅軍兵戎相見。
在此期間,張靈甫屢立奇功。他從步兵排長見習官、排長、連長、營長一路直升。
1933年,張靈甫被調入有“天下第一師”稱号的嫡系部隊——國民革命軍第一師,任獨立旅第一團的上校團長。
張靈甫不僅成了師長胡宗南的心腹,也是蔣介石的嫡系愛将。
一時間,風光無量。
那年,張靈甫30歲,是一個男人一生中最好的時光。事業上春風得意,讓他的桃花運也随之而來。
溫柔妻子反被殺
寫得一手好字,又很會打仗,頗得上司重視,張靈甫又長得非常帥氣,十分招人喜歡。
有人曾這樣評價張靈甫的長相:“眉如遠山,目似朗星”,盡管張靈甫在老家有一位發妻,但還是有人張羅着為其介紹對象,希望自己的女兒能嫁給他。
吳海蘭就是以這樣的方式走進了張靈甫的世界。
1933年,張靈甫跟随部隊前往四川,對戰紅四方面軍,在這裡認識了吳海蘭。
吳海蘭與其發妻邢鳳英完全不同。她作為家中最小的女兒,很受父親疼愛。父親讓她從小接受新式教育,思想上非常開放,又精通詩書,有種腹有詩書氣自華的獨特氣質。
并且吳海蘭長得十分漂亮,是學校裡大家公認的校花。17歲時的吳海蘭,出落得亭亭玉立,上門求親的人把她家的門檻都踏破了,隻是吳海蘭一直以來連一個中意的都沒有。
直到遇見張靈甫,看見他的第一眼,吳海蘭就知道,自己會嫁給他。
兩個人都接受過高等教育,思想上溝通毫無障礙。樣貌也相當,在外人看來,簡直就是一對璧人。
一段時間了解後,張靈甫和吳海蘭便在四川廣元舉行了婚禮。為了給吳海蘭一個完美的婚禮,張靈甫豪擲千金,請了四川有名廚師宴請賓客,婚禮辦得十分風光。
婚後,兩個人恩愛有加,琴瑟和鳴,成了旁人豔羨的對象。
張靈甫身為北方人,特别愛吃面。俗話說,要想拴住一個男人的心,就先拴住他的胃。為了丈夫能吃上一口擀面條,吳海蘭就偷偷學藝,從此隻要張靈甫征戰回到家,必會吃妻子做的手擀面。
結婚第二年,吳海蘭生下女兒,取名張清芳。原本恩愛兩不疑的兩個人,從此變成了其樂融融的三口之家。
後來,張靈甫跟随部隊南北征戰,吳海蘭就帶着孩子住在西安,日盼夜盼等着丈夫回家探親。
1935年,張靈甫聽說部隊一個團長回了一趟西安,便拜托其去看看自己的妻兒。
沒想到,這位團長回來後卻告訴張靈甫:“你太太可真漂亮,我看見她穿着旗袍,和一個年輕男子手挽手進了電影院,倆人看起來親熱得很哩!”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句看似開玩笑的話,張靈甫在春節休假的時候,一改往日的溫和,從回到家就陰沉着臉。
除夕那天晚上,家家都在張羅着年夜飯時,吳海蘭也在忙裡忙外,為一家人準備豐盛的晚餐。
“我想吃韭菜餡兒的餃子,你給我包頓餃子吧!”
吳海蘭一直忙着各種家務,根本沒注意到張靈甫情緒有些不對勁,她起身就去了後院院子裡割韭菜。
張靈甫随即也跟了上來,正當吳海蘭拔完韭菜起身的那一刹那,張靈甫掏出手槍,朝着妻子開出一槍,吳海蘭當場身亡。
看着倒在血泊裡的妻子,張靈甫臉上的表情有些猙獰,還有些心疼。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張靈甫槍殺妻子後,并沒有偷偷将妻子好好安葬或是就地掩埋,他像個沒事兒人一樣,把女兒送到老家後,就回了部隊。
這件事很快就被吳海蘭的家人知道了。吳海蘭的哥哥給當時的西安婦女協會寫了一封控告張靈甫殘忍殺妻的告發信。
好巧不巧,這封信被張學良的妻子于鳳至看到了,接受新思想的她十分氣憤,回到南京後将此事告訴了自己的閨中好友——宋美齡。
宋美齡義憤填膺,作為婦女部長,她向來推崇男女平等。而且,她當時還在搞新風尚運動,大搞女權運動。在她看來,無論吳海蘭做錯了什麼,也不應該被張靈甫一槍打死。
宋美齡告訴蔣介石,一定要嚴辦張靈甫。面對自己的愛将,蔣介石有些恨鐵不成鋼。但當時的輿論已将此事推到風口浪尖,一團之長竟然公然将自己的妻子在家中殺害,天理難容。
一直器重張靈甫的胡宗南得知此事後,明裡暗裡想把這件事壓下來。但由于宋美齡在背後的推波助瀾,蔣介石不得不嚴辦此事。
“我沒殺錯,她該死”,面對胡宗南讓其自首的建議,張靈甫義正言辭地說道。
“現在不是追究誰錯誰對的時候,你殺了自己的妻子,就是你的錯。”胡宗南有些生氣了。
在胡宗南的一再勸說下,張靈甫自己去了南京自首。一路上,張靈甫既沒有被捆綁,也沒有押送他。他像一個遊山玩水的遊客,從洛陽、鄭州、徐州等地,大半年後才來到了南京監獄。
1936年,蔣介石判處張靈甫死刑。
沒過多久,張靈甫又被改為十年監禁,關押在了第一陸軍軍人監獄。
結果不到一年時間,張靈甫就被放出來了,說是讓他前往前線,戴罪立功。
出來後,他将自己張鐘麟的名字改為張靈甫,以此掩人耳目,然後加入到了王耀武的五十一師。
得知真相又如何
張靈甫知道,這一切都要得益于蔣介石的不殺之恩。出來後的他,更加賣命地為其效勞。在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等各種戰役中,都能發現張靈甫的身影。
抗戰結束後,張靈甫身上的“殺妻”标簽早已被抹去,取而代之的,是第74軍軍長。
當時的國民第74軍,簡直就是王牌中的王牌,不僅裝備精良,其中的戰士也是優中選優。作為軍長,可見蔣介石對張靈甫的器重。
除了擔任軍長職務,張靈甫還同時兼任南京衛戌司令,有着“禦林軍首領”的稱号。
時隔多年,一人之下的張靈甫又娶了兩任妻子。其中,第四任妻子王玉齡,道出了當年張靈甫槍殺吳海蘭背後的秘密。
1945年,兩人在上海的金門飯店舉行了婚禮。
新郎張靈甫,42歲。
新娘王玉齡,17歲。
據晚年的王玉齡說,張靈甫十分疼愛自己,睡前會給她講故事,帶她看電影,教她騎馬,還會給她講戰場上的一些趣事兒。
兩個人随着有着巨大的年齡差距,但卻無話不談。
張靈甫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有個好老婆,如果我去要飯,我老婆會給我拿碗。這是多少金銀财寶都買不來的。”
王玉齡聽了十分感動,但她心裡,對當年那件事,一直耿耿于懷,如鲠在喉。
吳海蘭當年究竟做了什麼,讓張靈甫非殺了她不可?
終于有一天,王玉齡問出了這個疑問,但她并沒有直接問,而是說:“如果我在外面又找了男朋友,你會怎麼做?”
聰明如張靈甫,怎麼不知道王玉齡想表達什麼,但他隻是坐在那裡,一語不發。
見張靈甫不說話,王玉齡故作輕松地表示:“如果我真的做了這種事,随你怎麼處置,我向你保證,我的家裡人絕對不會告你。”
看着年輕的妻子,張靈甫有那麼一刻,覺得自己有些蒼老了。過了一會兒,他緩緩說道:“她拿了我的東西,我問她,給過她機會,但她一直不吐口。”
據張靈甫所說,那天槍殺吳海蘭之前,兩人就已經發生了争執,然而,無論張靈甫如何勸說,吳海蘭就是不開口。
如果按照王玉齡的回憶和描述,吳海蘭之死并不是因為她出軌,而是因為她拿了張靈甫的“東西”。至于是什麼“東西”,張靈甫最終也沒有告訴王玉玲。
但直到很久很久以後,張靈甫和吳海蘭的女兒張清芳告訴媒體,她的母親和舅舅,真正的身份是地下黨。
對于這個說法,仍然有人表示懷疑,張靈甫常年征戰在外,很少回家,吳海蘭是怎麼拿到他的軍事檔案的呢?
同時也有人說,如果這個說法不成立的話,那吳海蘭出軌的說法就更加站不住腳了。
吳海蘭知書達理,并不是水性楊花一樣的女人,再說兩人還有一個兩歲不到的女兒。如果真的不愛了,吳海蘭大可坦誠相告,兩人好聚好散。
而張靈甫問她,她一直閉口不言,又怎麼解釋呢?
1947年5月16日,張靈甫接到指令,率領整編後的國民74軍投入華東戰場,與粟裕指揮的華東野戰軍對戰。
這個有着“王牌中的王牌”之稱的國民黨主力部隊,在孟良崮戰役中,被全部殲滅,張靈甫也殒命于此。
随着張靈甫的去世,他槍殺妻子吳海蘭的真相,永遠成了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