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韓敬群委員:中國當代文學“走出去”,如何避免“雷聲大、雨點小”

韓敬群委員:中國當代文學“走出去”,如何避免“雷聲大、雨點小”

随着“絲路書香”工程、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中國當代文學作品翻譯工程等工程的推動,越來越多中國書寫走向世界,如何進一步推動中國當代文學“走出去”?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總編輯韓敬群談到,在文學作品的輸出品類上需要題材更加多樣化,風格也更加多樣化。我們要讓國外讀者了解“中國精神”、“中國氣派”,這個“精神”與“氣派”可以包括豐富多樣的内容,“有黃鐘大呂,也有小鳥啼鳴。有大江大海,也有山澗小溪。我們不做一廂情願的灌輸,而要做潤物細無聲的浸染。”

韓敬群委員:中國當代文學“走出去”,如何避免“雷聲大、雨點小”

他談到,無論是劉慈欣《三體》在海外刮起旋風,還是阿來《雲中記》、邱華棟《北京傳》分别輸出了8個文種,都充分證明了優秀的中國當代文學作品在海外受關注的程度。

韓敬群建議,鼓勵國内原創文學創作,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的優秀文學作品,為走出去儲備容量巨大的種子庫,提供更多選擇。

二是注重跟蹤分析文學作品走出去之後的效果。從效果回推措施,做出必要的調整,避免前期雷聲大,後期雨點小,甚至不見雨點的情況。

三是做好英文樣章的翻譯工作。樣章翻譯是版權輸出的基礎,可以為引進方迅速熟悉作家作品、做出判斷提供便利,大大提高輸出的效率。

四是把更多的海外漢學家、翻譯家吸引到我們的文學輸出事業中來,以更寬松的氛圍、更強的吸引力培養年輕一代的翻譯人才。

圖檔:出版方、受訪者供圖

編輯:許旸

責任編輯:王彥

*文彙獨家稿件,轉載請注明出處。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