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6年後,索尼“新黑磚”NW-WM1AM2能讓發燒友滿意嗎?

其實我并不算個“索粉”,但聽說索尼将要釋出一款全新的HiFi播放器時,下意識地還是在網絡上搜尋了下,沒想到距離上次索尼正式釋出HiFi播放器已經過去6年之久。

索尼在2016年9月正式釋出了NW-WM1A和NW-WM1Z,當時被發燒友親切的稱為“黑磚”和“金磚”,金磚接近2萬元的售價讓這兩款播放器很快成為發燒友争相試聽的器材,甚至一度出現了樣機不夠聽的“盛況”。

6年後,索尼“新黑磚”NW-WM1AM2能讓發燒友滿意嗎?

而我對于這款播放器的印象并不深,主要是因為在為數不多的幾次試聽中,隻能用“四平八穩”來形容,加之我還是喜歡更為寬闊的聲場表現,隻能說素質符合定價,但是并不是我的菜。

是以當聽說能立馬能聽到這款不久前釋出的旗艦“新黑磚”(其實一同釋出的NW-WM1ZM2,畢竟一口吃不成胖子,我準備先聽聽“便宜的”)時,還是比較興奮的,之前聽到過一些傳言,說是會在聲場上做出一些明顯提升。

從索尼非常環保的可回收包裝拿出來後,最明顯感受就是這塊新黑磚要比上代體積要大一些。除了螢幕從上代4英寸螢幕提升到5英寸外,整機的按鍵布局也能更符合人體工學。而上代黑磚機身比較短,加之按鍵全部集中在右側,在調整音量時,重心就要整體下移,本身上代黑磚機身就重,很容易有跌落風險。

而這代新黑磚重量和上代相比略有降低,據說内部采用了鋁制一體切割成型機身,并采用鋁合金後蓋,體積變大,重量上有一定分攤,單手握持的重量感官并沒有一代明顯,單手操作問題不大。

6年後,索尼“新黑磚”NW-WM1AM2能讓發燒友滿意嗎?

NW-WM1A和NW-WM1AM2大小對比圖檔來自索尼官網

音量調節按鍵、前後進度調整按鍵以及開關鍵都集中在右側,按鈕比較大,操作起來比較寬域,左側為TF卡槽和實體鎖定HOLD鍵,或者能起到放在褲兜裡避免誤觸的作用。機身頂部為4.4平衡以及3.5單端口,底部為type-C接口(終于換了)。

在詳細地分享音質表現前,有必要聊聊這次新黑磚在“硬體”上的更新,HiFi播放器中如果要更新物料,最終目的都是為提升聲音素質表現,比如新黑磚通過更新到聚合物電容器FT CAP3、搭配8mm大型固體高分子電容來分别提升電路噪聲濾除能力以及豐裕供電提升動瞬态表現,并利用黃金材質、含金無鉛焊錫來進一步降低信号傳輸過程中的幹擾。

6年後,索尼“新黑磚”NW-WM1AM2能讓發燒友滿意嗎?

索尼為了讓聲音更“幹淨”也對硬體材質進行了更新 圖檔來自索尼官網

另外不管是新黑磚還是新金磚,都通過數字和模拟部分分離,在數字區域電路中,利用無氧銅子產品來屏蔽作用在元器件上的噪聲,讓幹擾降到最低。

不過即使通過硬體做法來把噪聲影響降低到最低,隻要采用安卓系統,就不可避免會經過SRC過程。是以如何“避免”SRC帶來的噪聲以及音質劣化問題,成為了除了硬體技術之外,軟體調校系統上的“難題”。

索尼工程師為了解決安卓強制把音頻限制在48khz 16bit的問題,重新設計了信号路徑,繞開了SRC。除此之外,不僅機器内置的Walkman App可以提供高解析度音樂播放,第三方音樂App也不受限制(隻需要在設定菜單中打開高解析度串流即可)。

建議聽歌時把這三個選項都打開

6年後,索尼“新黑磚”NW-WM1AM2能讓發燒友滿意嗎?

在播放設定中,我打開了DSEE Ultimate、DC相位線性器以及DSD母帶重置選項,在切換過程中,我發現在微動态,聲音的潤澤度以及耐聽度上都有相應提升。

接下來我就選擇搭配手頭上經常聽的三款耳機,來做個詳細搭配。

這三款耳機分别是aune jasper,主要聽一些三重湊以及小編制類;HIFIMAN RE2000主要聽古典;OPENAUDIO水銀主要聽人聲,前兩者為動圈,最後一款為多單元圈鐵耳機,除了aune jasper為4.4平衡接口外,其餘兩款都為3.5單端。

aune jasper,這款耳機主要偏向小編制,樂器擊打的定位感十分準确,沒有揉為一團。低頻到位且不拖沓,高頻沒有那麼亮麗和蜿蜒的延展,不過就整體來說,這個音質還是不錯的,沒有明顯的短闆。在鄧紫棋《泡沫》中,整體風格稍微偏暖,聲底厚實一些,分離度比較高,樂器的定位準确,并沒有因為聲音混合而混雜蓋在一起,人聲醇厚,齒音幾乎不可聞。

6年後,索尼“新黑磚”NW-WM1AM2能讓發燒友滿意嗎?

在試聽陳奕迅《好久不見》中,這套搭配下的人聲很近,結像清晰,聲場不大,這首歌下,人聲很凸,基本就是人聲清晰地呈現在你面前,唱出那種悲情的感覺,高潮時候左邊的小提琴聲悠揚婉轉,與人聲交相呼應。

搭配HIFIMAN RE2000适合聽雜食類型的音樂。這套組合下的HIFIMAN RE2000橫向的聲場比較寬廣,對比這個價位的其他同類型耳機,也無出其右;整體調音風格不是平淡味,而是有着明顯染色味道的調音風格,稍顯濃郁的走向。低頻下潛并不深,但是質感還是可以的;整體的聲場也不錯,比較規整。

低頻方面,HIFIMAN RE2000的下潛适中,量感尚可,能營造的低頻氛圍感,雖然不算卓越;中頻的人聲部分是這套搭配的亮點,雖然人聲清晰度很高,但是并沒有那種結像過度清晰後容易帶來的毛躁感和齒音,人聲有着一種水潤的感覺,但又不像那種水分過度的海綿一樣。

在試聽茱莉亞 費舍爾 - 柴科夫斯基的:小提琴協奏曲《Tchaikovsky: Violin Concerto In D, Op. 35 - 1. Allegro Moderato》時候,聲音會更清澈、更通透一點。小提琴的聲音悠揚婉轉,樂器定位非常準确,讓我感受最深的還是瞬态表現,這首曲子中,播到前1/3位置處,小提琴聲連續、快速演奏着,竟然沒有收不住而讓聲音混為一團,高頻的延展性非常好,華麗而不亮麗刺耳。

6年後,索尼“新黑磚”NW-WM1AM2能讓發燒友滿意嗎?

NW-WM1AM2搭配OPENAUDIO水銀,人聲可圈可點。這套組合在試聽袁娅維的《說散就散》這首歌的時候,整體的素質尚可,OPENAUDIO水銀由動圈單元提供的低頻,下潛夠深、低頻的量感一般;中頻人聲部分,自然溫潤,尤其是人聲的處理,距離适中,有恰當的距離;高頻的延展性沒有得到明顯的演繹,但是整體的通透感、空靈的感覺倒是有一手;聲場隻有橫向部分比較寬廣,縱向部分的深度不夠。這套搭配下來的解析度不錯,整體的聲音走向比較均衡。由于OPENAUDIO水銀沒有明顯的三頻方面的軟肋。在聽NANA的《Lonely》時,這套低頻下潛非常深,有種動圈的感覺,低頻的量感很足;中頻方面,OPENAUDIO水銀的人聲結像稍微清晰一些,人聲更圓滑一些,棱角感少些,音染少、自然一些;高頻方面,因為OPENAUDIO水銀低頻過于兇猛,但是通透度也不弱,钹樂器的解析更清晰,高頻亮麗許多。

6年後,索尼“新黑磚”NW-WM1AM2能讓發燒友滿意嗎?

中頻人聲部分,人聲的結像清晰度則沒有索尼上代黑磚貼耳;高頻方面OPENAUDIO水銀的通透性和延伸感更好,讓聲音整體沒有那麼糊;橫向聲場明顯寬廣一些,縱向聲場沒有那麼明顯。

如果實在不想看這麼“玄學”的分析,那我就用一句話總結:所謂的“老索尼”風格隻有在開啟黑膠唱片處理器時才能感受到,除此以外,則是中性、克制的,能夠表現出耳機風格,聲場橫向要比上代黑磚寬廣,但縱向要收斂不少,推力适中,搭配絕大多數入耳耳機問題不大。

總結來看,索尼新黑磚在我煲機差不多50小時後,已經不像剛聽時候有比較“幹、硬”的聽感,反而會潤、暖一些,不過仍然不會像部分國産播放器因調音過暖而影響到搭配的耳機表現,而像DSEE Ultimate、DC相位線性器功能打開後,我覺得更像是對于“音源”的一種“修補增益”,對于搭配耳機後聲音取向影響微乎其微,當然如果想獲得一種更強一些的“包圍感”,可以打開黑膠唱片處理器選項,會在一定程度上讓聲音變得“溫暖”。

6年後,索尼“新黑磚”NW-WM1AM2能讓發燒友滿意嗎?

另外采用安卓11作業系統,可以自由安裝第三方APP以及相比上一代可見的續航以及待機提升,這都是相比上代黑磚可以明顯感覺的進步。

不過目前唯一需要擔心的,就是這款新黑磚的最終定價,畢竟在這6年時間中,HiFi領域高端播放器基本已經全是國産品牌天下,定價也從5千元“飙升”到萬元,更有部分頂級國産播放器價格達到2萬元。

換句話來講,現在的HiFi市場已經不像6年前那樣是“寡頭統治”時代,索尼要想再做HiFi“領頭羊”,面對的不僅是“索粉”群體,更要面對國産HiFi品牌群雄崛起帶來的挑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