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考古若回 鄉 空驚歲月遷—與千年以前對話 講述曆史的詩情

無事時看紀錄片,一段關于考古實錄的視訊讓我流連。讓我們把時間調轉,回到那個強力競争,強勢生存的時代看看。

上世紀50年代,信陽長台關曾出土過楚墓,當地人口口相傳。2016年4月12日,兩位村民勞作時,注意到田地間一個隆起的土包旁邊出現一個大洞。意識到這可能是古墓盜洞,告知當地政府,考古專家趕來,立即展開保護性發掘工作。

考古若回 鄉 空驚歲月遷—與千年以前對話 講述曆史的詩情

古墓被編号為“M18”,是座甲字形戰國楚墓。按照戰國喪葬規格,隻有貴族出身的人才能使用甲字形古墓。挖掘時,專家在封土上發現被盜痕迹。可繼續挖下去,卻發現椁室儲存十分完整,盜墓賊并沒有挖到這一層。

大家預感這次說不定能在古墓中出土有價值的文物。經過了一系列反複又精密的準備,在合适的溫度和濕度條件下,開棺前先進行了掃描,再小心翼翼地打開了黑棺。

考古若回 鄉 空驚歲月遷—與千年以前對話 講述曆史的詩情

上千年來,墓主人安靜地沉睡其中,但已與周圍淤泥融為一體。而在左手位則放着一把青銅劍。劍鞘上鏽迹斑斑,但當拔劍出鞘時,凜凜寒光突現,仿佛可瞬間凝凍空氣。劍身還有一道藍色淬火,即便沉睡了2300多年,依然鋒利如初。

考古若回 鄉 空驚歲月遷—與千年以前對話 講述曆史的詩情

出土的文物主要以仿銅陶禮器為主,其中一些還繪着彩繪,即使浸泡上千年,色彩依舊沒被沖淡,可一窺當年精美。

墓中無墓志銘,青銅鼎上也未刻銘文,隻能根據這把做工不俗的青銅劍以及使用過的兵戈和盔甲推測,墓主是戰國中晚期時楚國的一位武将,不僅出身高貴,還骁勇善戰。以這樣的方式與現在的人相見,意識永不能溝通,可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相逢。

在那個凡有血氣、皆有争心的大争之世,不知他名姓面容,但也可想,他曾奮勇争先,守護國家。

考古是極其神秘,又非常有魅力的事情。考古亦是回鄉,與千年以前的祖輩對話,聽他們講述曆史的詩情。沒有想象中簡單,卻比想象更加讓人着迷。

五千年歲月流轉,這片土地上風雲疊起,興衰複轉,日新月異。

我們看到過去瑰麗色彩,聽到曾經烈烈風聲,知曉曆史上的困苦平和、盛大落寞。

那是我們的過往,這是他們期盼的未來,而在這一刻通過這種方式,把埋藏在泥土裡的曆史剝去灰塵,舒展開來,窺探歲月的真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