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驚蟄 | 春回花先知

驚蟄 | 春回花先知

今日驚蟄,萬物開始複蘇。

驚蟄,又名“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驚蟄時節,春氣萌動,大自然有了新的活力。

驚蟄 | 春回花先知

所謂“春雷驚百蟲”,是指驚蟄時節,春雷始鳴,驚醒蟄伏于地下越冬的蟄蟲。驚蟄節氣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動、萬物生機盎然。

驚蟄 | 春回花先知

陶淵明有寫驚蟄的詩:“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衆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翩翩新來燕,雙雙入我廬。先巢故尚在,相将還舊居。自從分别來,門庭日荒蕪;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春風翩然至,春雨潛入物。昆蟲蘇醒了,草木顯生機,舊日燕子歸來,故巢仍在,不知舊日主人是否還在。

詩中寫人與燕子的感情交流,潛心于田園生活的陶淵明,對自然界的節氣有着敏銳的覺察。

驚蟄 | 春回花先知

去年家中窗外的一角也有個燕窩,不知今春它還會翩然而至嗎?

唐代韋應物的《觀田家》“微雨衆卉新,一雷驚蟄始。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倉禀無宿儲,徭役猶未已。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闾裡。”詩中描述的是春天裡的一幅鄉村景象。

驚蟄 | 春回花先知

驚蟄節氣,就是萬物由冬眠轉入蘇醒的一個起始點,标志着它們又将踏上一年忙碌生活的新旅程。在驚蟄節令之後,不論是在天地間、還是在江河、海湖裡藏身冬眠的生物,都變得異常地活躍起來,每個生命又開始各自的追求。

驚蟄翻土,大地厚實。

驚蟄 | 春回花先知

在驚蟄節氣裡,人們會早起從事着備耕、播種等農事活動。

我似乎看到片片犁铧,如野馬分鬃劈起滾滾泥土,泥土和着春風漾起香味,醇厚樸實的味道。也看到埋藏在土下嫩綠的芽兒迫不及待地鑽出地面,回應大地的問候。

驚蟄 | 春回花先知

常常回憶小時候,春天一到,樹、草都綠了,居家窩了一冬的人們開始忙地裡的活,田地裡的麥苗都長到寸把高,雜草也長出許多,男人們扛着鋤頭到麥地除草,婦女和孩子們到野地裡挖野菜。老家有種香椿樹,春天香椿葉又嫩又香,大人、孩子搶着摘。

驚蟄,徹底驅走冬天,打開春天的大門,所有的生命意氣奮發……素有“一雷驚蟄始”之說,大自然仿佛已經禅定許久,隻待這一聲引磬音從定中出來,開始肆意生長。

驚蟄 | 春回花先知

《說文》中,驚蟄的『驚』意為靜、藏。既是天地的拘系,人生的守持,也是花開前的等待。天地不語,萬物屏息,注定要等到輕雷一響,那“驚”字才足夠刻骨銘心。

驚蟄 | 春回花先知

梅花始落,柳條拂水。桃花等一系列花兒漸序登場。

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什麼都未付出,春天照例如約而至,燕子來,楊花飛,有誰能阻止世間的萬物複蘇。

驚蟄 | 春回花先知

《傳習錄》記載,一次王陽明與友人同遊南鎮,友人指着岩中花樹問道:“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于我心亦何相關?”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于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顔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驚蟄 | 春回花先知

春來花開,誰能不在意?滿室和煦,萬般自在,心安即歸處,心有多安,福便有多深。

趁着南風,和春一起動身,去往心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