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超越斷舍離——熵增定律給我們的啟示

作者:辛元學社

現在,我們已經逐漸明白,我們的世界(理論上我們認為是一個封閉的系統)存在兩種狀态:一種是自然,或者自發的狀态。在這種狀态下結構呈「混亂」或 「無序」狀。而另一種是在外界的拉力下規則地排列起來的狀态。而這種無序的增加,就被稱之為熵增。

物質世界的狀态總是自發地轉變成無序:從“低熵”變到“高熵”。

好了,我們現在得到如下結論:

結論1:如果沒有外部能量輸入,封閉系統趨向越來越混亂(熵越來越大)。

比如,如果房間無人收拾,不可能越來越整齊(有序化),隻可能越來越亂(無序化)。

結論2:如果要讓一個系統變得更有序,必須有外部能量的輸入。

第二定律規定水隻能流下山。物體本身不會上坡。如果我們希望水能夠上坡,我們必須提供外部能量來将水泵送到山上。

結論3:當一個系統(或部分)變得更加有序,必然有另一個系統(或部分)變得更加無序,而且"無序"的增加程度将超過"有序"的增加程度。

超越斷舍離——熵增定律給我們的啟示

上面三個結論在實體學上是很明顯的。假設一杯冰水,如果沒有外部能量輸入,在常溫下冰塊将會融化(結論1);要讓它變得更冰,必須有外部能量的輸入(結論2);當它變得更冰的同時,周圍的溫度一定會升高(結論3)。

講了這麼多,其實就一句話,我們的世界,發展趨勢都是無序。

前面講這些,算是一起對熵增定律的複習,好了,我們現在來看看怎樣超越斷舍離的思維,準備好了嗎?

就拿生活來說,每天會有各種各樣的瑣事湧來,如果我們任由其發展,那我們的生活就會變得越來越混亂。

之後我們要想恢複到有秩序的狀态,就不得不花非常大的代價才行。

前面講的大于等于《斷舍離》書中講的情況和問題。

對你的什麼做個回憶,是否是生活一團亂麻,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想改變現狀也不知道如何入手,隻能渾渾噩噩,得過且過?

如果你是這樣的想法,那麼你的生活将陷入了極度的熵增狀态,被無數的混亂的事情牽着走,喪失了生活的掌控權。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比如情緒。很多時候,我們感到難過、煩躁、焦慮,其實是因為情緒太過混亂,很多感情交織在一起,讓你無從下手。

再比如專注這件事,好像高中之後我們就很難專注了。原因是因為,大腦裡面整天要想的事情太多,一會要做這個,一會要做那個,一會這種情感,一會那種情感。

這些雜七雜八的東西堆積在一起,就會擾亂我們的注意力,讓我們無法的專注的做一件事情。

類似的還有作息不規律、飲食不規律、懶散等等,都是因為事情總趨于熵增。

如果我們不主動投入能量做熵減,生活就會脫離我們的掌控。

超越斷舍離——熵增定律給我們的啟示

高潮來了,我們的解決辦法是:

1、主動出擊,增大外部能量輸入

你不能等到生活脫離了你的掌控,才後知後覺的介入。

你要每天都保持清晰的思緒,主動投入時間和精力,去理清你的情緒,理清你每天所做之事,理清你想要的是什麼。

2、建立開放系統

①開放性

你要一直保持與外界交流的狀态,把過去的熵埋葬,然後擁抱新的明天。

什麼是過去的熵?

比如打翻的牛奶,腐舊的認知,回不去的人。

什麼是擁抱新的明天?

比如去新的環境(旅行),擷取新的認知(讀書),結交新的人(社交)。

②遠離平衡态

我們極容易陷入平衡态,即使你嘗試了一件新的事情,認識了一個新的人,你也會很快熟悉,并待在這種狀态之下,認知裡面叫“舒适圈”。

如果你發現你的生活很久沒有波瀾了,想必你已經掉進平衡态了。

你要不斷超越自己,給自己新的目标,新的計劃。

③非線性

非線性,其實就是複利效應。

也許你此刻做的很多努力,看起來杯水車薪,學習、生活都沒有改變多少。

但是請不要灰心,繼續堅持熵減,等到有一天,你隻需要一丁點努力,就會開啟你開挂的人生。

3、智能化

減熵的終極方向是智能化。

那麼如何智能化呢?

答案是降低資訊熵。

什麼是資訊熵?它被用來度量資訊的不确定度,資訊熵越大,不确定性就越大。

在你變得越來越智能的過程中,就擷取了更多資訊,消除了一些不确定性,是以熵減少。

前面提到熵有兩種,熱力學熵和資訊熵。其實這兩種熵是可以用公式做等号的,因為擷取資訊需要能量。

1bit 資訊熵=kln2(J/K)熱力學熵

當你資訊有局限的時候,要做成一件事,你就需要更多的能量,産生更多的熵。

比如做同一套試卷,學霸跟學渣做題所需的時間和能量肯定是不同的,學霸一個小時就做出來了,學渣可能做了三四個小時還做不完。

比如煉鋼廠,小煉鋼廠要花很多時間和能量,而且材料使用率低,而大企業因為掌握更多資訊,不僅耗能更少,效率也更高。

這也是為什麼曆來偉大的企業家都博覽群書的原因。想起查理芒格的一句話:

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沒有不每天閱讀的,沒有,一個都沒有。沃倫讀書之多,我讀書之多,可能會讓你感到吃驚。

▲來自超智能體

智能充當的角色,就是從無序中發現有序,減少大量的瞎做功。

不論是企業還是個人,如果你想站在更高的次元俯視世界,光做功和開放是不夠的,你還必須在資訊上,上升一個次元,做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

這個過程其實就是思維有了模型一直在做的事——眼界和認知。

如果你想在此生有所建樹的話,那麼努力提升自己的眼界和認知,讓自己變得更智能吧。

是不是有種震撼的感覺!

上面很多觀點來源網絡,這隻是我們一起學習和探索旅行的第一步,其實裡面每一個點展開的話,都會讓你有新的認識,來吧!去探索更高升維思考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