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梁山五虎将的作用
《水浒傳》中,當“天降石碣”發生後,便意味着梁山進入了招安模式。原文也寫得很清楚,宋江當上寨主後,便來了一大段“就職演說”。
我心中欲建一羅天大醮,報答天地神明眷佑之恩。一則祈保衆弟兄身心安樂;二則惟願朝廷早降恩光,赦免逆天大罪,衆當竭力捐軀,盡忠報國,死而後已;三則上薦晁天王早生仙界,世世生生,再得相見。
天降石碣,便是“羅天大醮”的結果。都清楚,誰制定遊戲規則誰受益。梁山108将的排位,自然就要遵循這個邏輯。如魯智深和武松,為啥排在13和14位?

縱有千種解釋,也繞不開一個“為招安服務”的終極原因。但僅靠排位,還無法做到徹底掌控梁山。故而在排位基礎上的分工和微調,就成了宋江的第二種手段。
微調,在朱武身上展現得最清楚。他本來是地煞,從排位上來言,他就是被上司身份,哪料卻入了梁山核心圈,跟宋江、盧俊義、吳用和公孫勝,一起“同參贊軍務”,成了盧俊義的軍師。這是為何?
一則公孫勝不好好跟宋江玩了,就知道“降魔打怪”,别的啥也不管,這就必須再選拔一位,接替公孫勝的軍事職能,而朱武恰好就是軍師,專業對口。
二則朱武贊同招安。當宋江為招安頭大時,朱武就提醒宋江:九天玄女給過你一句話,叫“遇宿重重喜,逢高不是兇”。這宿,便是宿太尉,走您,給宿太尉送禮,還要送大禮,砸開這條門路。
分工,學問更大。步軍最不被關注,為何?魯智深和武松在那一戰,李逵都要縮脖子。水軍最黑,江州派系的李俊是水軍老大,把梁山元老阮氏三雄,全部壓制。
馬軍最水深。比如梁山五虎将,為何關勝力壓林沖,成為了五虎将之首?還有董平上山那麼晚,人又那麼渣,咋就踢飛了楊志,他進入五虎将了?
抽絲剝繭後,依然是“宋江招安”這四個字在起作用。林沖、楊志都跟高俅有很深的沖突,招安卻又繞不開高俅。讓林沖當五虎将之首,還能展現“招安意圖”嗎?你若是高俅,一瞅這梁山五虎将名單,是不是會更恨梁山或宋江呢?
當然還有不少人,用武功為标準,審評梁山五虎将,并最終得出結論,這五位雖不完美,卻的确代表了梁山最高武功水準,但果真如此嗎?其實在梁山五虎将中,便存在着一位水貨,此人正是霹靂火秦明!
二、秦明有“三怪”
霹靂火秦明,在水浒江湖中一直是種奇怪的存在。概括說來,就是有三怪。
第一怪,身份轉變怪。秦明的身份是“青州兵馬總管”( 青州指揮司總管)。這個官職有多高?看關勝征讨完方臘後,受封的官職便是“大名府兵馬總管”。
這說明了秦明出場即巅峰,五虎将之首關勝奮鬥了一輩子,才達到了他的初始高度。可哪料這麼高的身份的秦明卻投降了宋江。原因是,宋江派人冒名頂替秦明,屠殺百姓,造成了慕容知府的誤會,以為他落草了,便怒殺了他全家。
秦明很惱火,宋江賠罪,最後宋江讓花榮的妹妹嫁給秦明,就這樣秦明投降——從堂堂兵馬總管,變成了草寇!
一直有人說,秦明是走投無路,才不得不投降宋江。但問題是,當秦明被宋江活捉時,聽聞宋江之名後,便連忙下拜道:“聞名久矣,不想今日得會義士!”(出自《水浒傳》)
這一拜,并非發生在涿州的“桃園”,而是清風山。也就是說秦明這一拜,便意味着屈服,須知哪怕被俘,他也是堂堂“兵馬總管”,誰都可以說秦明能力差,但不能懷疑他的地位和身份。結果全丢在了這一拜之中,這才給了宋江機會,派人假冒他。這就叫,本是一方大将,卻崇拜江湖大哥,你說怪不怪?
第二怪,跟花榮的妹妹是否是真愛?前面第一怪中說了,秦明老婆被殺後,宋江把花榮的妹妹,送給了秦明當老婆,秦明竟然就投降!
自然人們就奇怪了,秦明跟原配是不是關系很差?他跟花榮的妹妹是真愛嗎?
這個就很難說清楚了,畢竟《水浒傳》寫的是江湖,對感情上的事,一貫是要多粗糙有多粗糙。比如,宋江共做了兩次媒,一次是把花榮妹子嫁給秦明,另一次最著名,把扈三娘嫁給王英。
總之,通過宋江這兩次做媒,我們卻能發現一些意外的東西,那就是宋江欣賞的好漢,多為兇殘且無腦形象!王英就是這形象,還有李逵,秦明是不是?起碼符合無腦者标準。這其實也就解釋了,為啥他堂堂兵馬總管,卻崇拜江湖大哥的原因。
這沒辦法,人若無腦,啥稀奇古怪的事都能幹得出來,秦明仿佛就是這種人!
第三怪,就是秦明的武功怪,也是本篇主要探讨的問題。雖進入了梁山五虎将,但在五虎将中,秦明卻承擔起了幾乎所有的吐槽點。
比如,他跟着宋江攻打祝家莊,秦明被活捉了。當然可以了解為秦明性急(無腦),中了埋伏。但曾頭市之戰就沒法洗地了吧,被史文恭二十回合打敗并活捉!這種慘敗,是梁山五虎将中的獨一份。
同時還有戰關勝,明明林沖搶先出戰了,由于宋江想勸降關勝才被喊住。當宋江勸降失敗後,就應是林沖繼續對陣關勝,可哪料秦明卻搶鏡頭,嗖地就出去了,搞得林沖這口氣,不得不雙鬥關勝,卻被宋江扣了一個“二打一,非英雄好漢所為”。
那麼秦明的武功到底咋回事,他配不配入選梁山五虎将呢?從前面的戰績來分析,明顯不配。其中最有說服力的證據,便是呼延灼的點評。
三、呼延灼的點評
梁山五虎将中,呼延灼跟林沖、秦明、魯智深、楊志,這四大高手都交過鋒。我們先看看呼延灼跟林沖的交戰情況。
這裡呼延灼自戰林沖。兩個正是對手,槍來鞭去花一團,鞭去槍來錦一簇。兩個鬥到五十合之上,不分勝敗。
顯然林沖跟呼延灼是對手,誰也打不了誰,從兩人特點也能分析出來。但場面上恐怕還是林沖占上風,林沖攻強守弱,是利矛,呼延灼守強攻弱,則如厚盾。
再看呼延灼跟魯智深和楊志之戰,他點贊魯智深是:“這個和尚倒恁地了得!”對楊志的評價是:“怎地那裡走出這兩個來?好生了得,不是綠林中手段。”
呼延灼回去後,還曾對慕容知府抱怨:“本待是甕中捉鼈,手到拿來,無端又被一夥強人前來救應。數内一個和尚,一個青臉大漢,二次交鋒,各無勝敗。這兩個武藝不比尋常,不是綠林中手段,是以未曾拿得。”(出自《水浒傳》)
所謂行家一伸手,便知有沒有。呼延灼認為魯智深和楊志,都是自己強悍的對手,跟林沖處于同一等級。
呼延灼也跟秦明交戰過,那麼他是如何點評的?由于慕容知府鳴金收兵,搞得呼延灼很惱火,回去後便說出了如下這番話:“适間和他鬥時,棍法已自亂了。來日教恩相看我立斬此賊。”
對比呼延灼戰魯智深和楊志,是不是看出來了差距?對魯智深和楊志,呼延灼是一路點贊到底,但對秦明卻是直白告知:他不行,打不過我,狼牙棒已經亂了。
是以,從呼延灼的點評來看,秦明武功是不如魯智深和楊志的。不過,更悲催的卻還在後面,因為呼延灼也曾大戰過扈三娘,并進行過點評。咱還是看原文。
呼延灼恨不得一口水吞了那一丈青。兩個鬥到十合之上,急切赢不得一丈青,呼延灼心中想道:“這個潑婦人在我手裡鬥了許多合,倒恁地了得!”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顯然,在呼延灼對梁山好漢的評價體系内,秦明的武功,在他眼裡,雖高于扈三娘,但總體上卻是跟扈三娘處于同一檔次。
無論怎樣,從呼延灼對梁山好漢們的點評中來分析,也許對秦明不公平。但再不公,也是基于他本身實力來言,相對梁山五虎将,實力最弱,武功最低。扈三娘雖有被誇大的嫌疑,但楊志的武功,實錘的要強于秦明,這點應錯不了。
是以秦明入梁山五虎将,就是為了配合宋江掌控梁山,以便實作招安為目标,而強行塞入的“水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