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回龍圩管理區回龍圩鎮興隆崗頭源村:宅前屋後“六小園”鄉村振興“新畫卷”

——回龍圩管理區回龍圩鎮興隆崗頭源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側記

紅網時刻3月4日訊(通訊員 蔣晨 朱佳平)砌磚、疊瓦片、砍竹、錘樁、綁紮……在回龍圩管理區回龍圩鎮興隆崗頭源村,許多農戶就地取材,利用竹子、木材、廢棄瓦片等在房前屋後的閑置地搭建起了竹籬笆和花園隔斷,這樣一群忙碌的身影正在掀起生态宜居美麗鄉村建設熱潮。

回龍圩管理區回龍圩鎮興隆崗頭源村:宅前屋後“六小園”鄉村振興“新畫卷”

興隆崗頭源村是永州市回龍圩管理區回龍圩鎮的一個自然村,全村總共29戶95人。距今已有300多年曆史,現有儲存完好的6處古宅,帶有鮮明的清中晚時期的建築風格,以瑤族和漢族人口為主。

今年以來,興隆崗頭源村在改善人居環境的基礎上,以鄉村振興戰略中的生态宜居為目标,以“六小園”(小菜園、小果園、小花園、小公園、小農具房、小家禽舍)建設為抓手,村民主導農民參與來推動,村民自籌啟動資金,自行施工建設,自己管理經營的模式,重新整理鄉村“顔值”,助力鄉村振興。目前,興隆崗頭源村成為管理區首個啟動“六小園”建設項目的自然村。

回龍圩管理區回龍圩鎮興隆崗頭源村:宅前屋後“六小園”鄉村振興“新畫卷”

引導村民自治,為鄉村振興“聚合力”

“鄉親們,我們在這裡土生土長,從這裡走出去看到了外面更加精彩繁華的景象,現如今在黨和政府的大力支援下,我們有了改變村莊面貌的機會,我們沒有理由不撸起袖子加油幹、認真幹、自己幹。”崗頭源村村民理事會理事長劉曉光如是說。

通過強化黨建引領、充分發動群衆、用好鄉賢資源等有效手段,崗頭源村以村民自治為抓手,走好了美麗鄉村建設的振興之路。由政府引導、村民理事會牽頭、村民主導,鎮、村居“兩委”和工作隊協助配合,村民參與設計,自籌啟動資金,政府獎補、自建自管自經營,提高了村民的參與感、積極性,不斷持續激發出農民群衆建設美好幸福家園的不竭動力和無限活力。真實诠釋了“農民自己能幹的就交給農民自己幹”。

回龍圩管理區回龍圩鎮興隆崗頭源村:宅前屋後“六小園”鄉村振興“新畫卷”

推動綠色發展,為鄉村振興“增活力”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興隆崗頭源村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理念,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推動鄉村走上高品質發展道路。

“我家後面的竹林可以派上用場了,大家一起來砍竹子做竹節護欄。”“還有我家閑置的瓦片也可以發揮作用了。”村民們紛紛出謀劃策,構思設計家門前的小花園、小菜園。

“六小園”建設所需大部分建材都是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利用原有的舊石闆、舊磚瓦以及村後山上豐富的竹子和樹木等可再生資源,修複石闆路,修建小花園、小菜園、家禽舍、農具房及小公園,翻新修繕老舊古樓房,節省了項目大量的資金、時間,改變以往的大拆大建思路,既保護了古村,又凸顯了村莊的古香古色和鄉村氣息。

回龍圩管理區回龍圩鎮興隆崗頭源村:宅前屋後“六小園”鄉村振興“新畫卷”

發展特色産業,為鄉村振興“添動力”

“六小園”建設啟動儀式上回龍圩鎮黨委書記何彥謙指出要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真正落實鄉村振興為農民而興、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的工作要求,以“六小園”建設為抓手,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幸福村落。“六小園”建設完成後,村莊古香古色、幹淨整潔的鄉村氣息能吸引外來遊客現場打卡,往後村民自主經營各種線下特色體驗店:“打油茶”“磨豆腐”“剪紙”“彩繪”“剁辣椒”“拉面”等等,吸引遊客來體驗,也能增加村之集體收入,切實為農村發展帶來新的動能,推動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來源:紅網永州站】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緻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