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龍擡頭”很多人容易聯想到封建迷信,實際上這個說法起源于上古時期的天文學。古老時期,人們觀測天象的參照物是黃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個組星象,而人們熟知的二十八宿就是它們不同時期的運作軌迹和位置。由于日、月、五星的四方被它們所環繞,俨然就像是日、月、五星的居住場所一樣,故而稱之為“宿”。随後又根據它們所在的方位分成“四象”,每一個“象”由7個宿組成,如東方蒼龍的形象便是由角、亢、氐、房、心、尾、箕七宿構成,每一個宿代表不同龍的不同部位。
其中角宿代表龍頭,冬季時候的蒼龍七宿在北方地平線下潛藏,到了仲春時候,東方的地平線上便能逐漸看到角宿的位置,由于其餘六宿所代表的身子依舊藏于地平線下,隻有角宿逐漸顯露,“龍擡頭”的說法便由此而來。通常在二月初二前後,但因為“歲差”,出現"龍擡頭"實際時間會有延遲,足見其中并無半點封建迷信。不過民間倒是是以現象而産生了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其中自然免不了天象崇拜必不可少的迷信成分。
忌三樣
許多天文現象至今都難有合理的解釋,而古人更敬畏有加,任何風雲變幻都被賦予了神性,本為天文術語的“龍擡頭”也因為龍的關系而多了許多忌諱。首先不能做的就是針線活,認為這一天動針線會傷及龍眼,進而招緻災禍。其次不能做的就是挑水,龍曆來就被認為是掌管雲雨的神祇,在這一天挑水會使龍的行動受到驚擾,進而招緻災荒。最後不能做的就是蓋房打夯及磨面,認為在這特殊的一天做這些會傷到龍頭,是不吉利的。
吃三樣
特殊節日最受人們歡迎的莫過于當天的節日飲食,龍擡頭這天首先要吃的就是面條,因為面條有一個非常應景的名稱“龍須面”,是以古人認為這天吃龍須面能讨好彩頭。其次要吃的則是水餃,而且這天的水餃要稱其為“龍耳”、“龍角”;第三要吃的就是煎餅、蔥餅,古人稱之為“龍鱗餅”、“撕龍皮”。除此之外,各地也有自己的風俗,總之都要取一個與龍有關的象征和寓意,畢竟“龍”曆來就是華夏民族的圖騰,祈龍賜福是華夏兒女最為普遍的願望。
做三樣
除了吃以外,龍擡頭這天還有很多熱鬧的活動,最為普遍的首先就是“剃龍頭”。許多大人選在這天給孩子理發,古人稱之為剃“喜頭”,同樣是希望龍擡頭降吉祥,保佑孩子健康成長,龍騰虎躍。其次就是“采龍氣”,因為二月是在地支裡稱為卯月,古人認為卯月的龍擡頭這天在卯時出門向東方來一個深吸氣就能吸收到龍氣,如此就能吉星高照。最後一個就是開筆寫字,尤其是現在電腦手機常态化,很多字一時都不知如何下筆。相傳文昌神的誕辰日是二月初三,而文昌神是主宰功名的神仙,在龍擡頭這天讓孩子寫字既能提前給神仙祝壽,又能取龍擡頭之吉兆,一舉兩得。有的地方也會選在二月初三,這個儀式在古代非常重要,被視為人生的第一次大禮稱之為開筆禮。大人們要為孩子正衣冠、點朱砂,祈願神明保佑孩子一生眼明心明。
時至今日,傳統節日經過曆史的沉澱,其精華無一不被傳承下來。龍擡頭的各種迷信禁忌也早已煙消雲散,但是以衍生的節日美食和文化内涵依舊曆久彌新讓人回味無窮。尤其是本源于天文的科學知識以及對龍的崇拜依舊值得我們繼續研究,在沒有電腦、望遠鏡等科學儀器的幫助下,靠着古人一代又一代肉眼凡胎的觀察總結與實踐得出的經驗,卻能在數千年裡指導着人們的生活,其中智慧依舊值得我們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