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作者:豆瓣電影

說起中國導演大師,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李安、張藝謀、王嘉偉這些耳熟能詳的大師。

然而,有一個特立獨行的名字很少被提及,但他是一個值得被記住的導演。

有人評論說:如果影視圈裡有魯迅,那麼他就是。

今天我們來談談他

楊德昌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很多觀衆可能不熟悉楊德昌這個名字,但你應該看過或聽過電影《燕陵街少年遇害》和《一個接一個》。

這兩部電影,也是楊德昌為難以超越的華語電影留下的雙子塔。

前者獲得第44屆金馬獎最佳影片獎;

後者被BBC評為21世紀世界100部最偉大的電影之一,整個華語電影界隻有四部電影。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闫陵街少年遇害》也是張震的第一部電影,将這位14歲的少年帶入了影壇。

正是通過《玉嶺街》的試鏡,張振才成為職業演員,後來又出演了王嘉偉、李安、侯孝賢、吳玉森等導演的作品。

張震說,楊德昌是他的模特,他正在尋找成為他的同類。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胡銀萌和張愛佳,也是他們青春最美的銀幕影子,留在了楊德昌的電影中。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惠因夢,海灘上的一天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張愛佳與惠因夢想《海灘上的一天》

第一次見到楊德昌,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會被他标志性的紅色棒球帽和185身高所打動。

在美國待了多年,他有一種罕見的中國休閑和不守規矩。

但一旦他進入電影,他就變成了一個苛刻,脾氣暴躁的導演。

但也正是因為他對這部電影的認真和嚴謹的态度,才有了後來的那些經典。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楊德昌在鹽嶺街少年殺人現場被拍下

是以,楊德昌也被業界公認為最罵人的導演。

平時笑着的楊德昌,上班變成了獅子。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楊德昌在"恐怖分子"槍擊案現場

張震和很多和他一起工作過的人都承認,楊德昌在工作中非常嚴格。

影片中幾乎每個人都被他罵過。

就連導演吳念珍的兒子也說:"我覺得楊伯隻喜歡電影,不喜歡人。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張震(《燕陵街少年殺人案》《麻将》演員)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魏德勝(麻将副主任)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唐從生(《麻将一号》演員)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陳湘琪 (《獨立報》演員)

隻要楊德昌在,群裡沒人敢坐,否則肯定會被罵。

有時緩慢的動作會被責罵,有時甚至會無緣無故地爆發。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陳錫生 (《一一》男主角、制片人)

楊德昌身上有太多有争議的标簽

他是工程學碩士學位,他是台灣新電影浪潮的旗手,他獲得了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他也是著名歌手蔡琴的前夫。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當年娛樂媒體最熱播的故事,是他和蔡琴的"十年無性戀婚姻"。

1984年,楊德昌正在為電影《青梅竹瑪》尋找女主角時,遇到了蔡琴軒。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青梅竹馬

這對夫婦于1985年5月結婚。

但婚後,楊德昌提出要與蔡琴保持"柏拉圖式的心靈交流"。

是以,兩個人在十年的婚姻生活中一直都是尊重的,睡眠也是分開房間和睡眠的。

在楊德昌的電影中,經常可以看到蔡琴的影子。

除了客串電影角色,作為電影藝術,還在電影大結局中聽到了蔡琴的歌聲。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然而,長達十年的柏拉圖式婚姻失敗了。

後來,楊德昌娶了鋼琴家彭玉麗,生了孩子。

這是一種非常個人的情感糾葛,卻成了楊德昌有争議的原因。

蔡琴前夫的标簽将長期留在他的名字上。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楊德昌與鋼琴家彭玉麗

這樣一個我好,脾氣暴躁的楊德昌,但張震作為偶像,被蔡琴當成天才。

他的魅力是什麼?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楊德昌是一個非常特别的導演,他的電影都是自導自演的。

每一個都是精益求精的,是以産量不高。

他25年的導演生涯隻有七部電影和一部短片,但每部都是經典之作。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許多人稱他為"現代社會的手術刀"。

他像刀子一樣剪開社會精英的恥辱布,用銳利的眼光看待都市生活的虛僞,

這使得他的電影比同期的其他導演更具批判性。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楊德昌用冰冷的鏡頭凝視着世人,将私欲與我私欲下的甜美都市生活,毫無保留地展現出來。

為了賺錢,地位,人可以不惜一切代價,可以沒有感情。

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知道他們想要什麼,隻要等着别人告訴他們。

可以說,每個人的成長都是一個洗腦的社會化過程。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麻将

楊德昌可能是電影中形容現代都市最毒的人。

他的作品尖銳地指出了人類情感和社會的倒退。

他曾經說過:"我認為知識分子應該批評社會,即對社會有意見。如果你隻說好話,不說難的話,不會讓我覺得你有想法。"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楊德昌,1947年11月6日出生于上海。

他的父親在國都區的中央印刷廠工作,母親在中央信托局工作。

第二年,全家去了台灣,但小時候在台灣長大的楊德昌卻不高興。

在他的電影中,經常有情節諷刺校園裡被壓抑的生活。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 h1級"pgc-h-right-arrow"資料跟蹤"144">"燕陵街少年殺人案"</h1>

十歲的楊德昌對手寫蠕蟲的漫畫着迷,他試圖創作自己的漫畫。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楊德昌自畫像

他對漫畫的熱愛一直伴随着他,然後每次拍電影,他都會成為他腦海中的漫畫人物。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1965年,18歲的楊德昌想學建築。

但最終,在家人的壓力下,他選擇了台灣交通大學控制工程系,畢業後前往美國攻讀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并于1974年獲得學位。

在美國生活期間,他意識到自己對電影藝術的熱愛,并申請了南加州大學的電影系。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1981年,決定從事電影事業的楊德昌回到台灣。

這位30歲的年輕人在餘文生的《1905年冬天》中擔任編劇、制作助理和演員。

随後,他加入了張愛佳的《十一個女人》的拍攝計劃,并于次年執導了《光與影的故事》,包括《希望》。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光與黑夜的故事

1983年,楊德昌執導了由張愛佳、胡仁門萌、嚴鳳嬌主演的劇情片《海灘上的一天》。

這是楊德昌的第一部電影。

曾獲第20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最佳原創劇本提名。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海灘上的一天

1985年執導劇情片《青梅竹馬》,侯孝賢、蔡琴、吳念珍聯合主演。

這部電影獲得了第38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國際影評人協會獎。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1986年,由苗偉仁、李立群、金世傑聯合主演的犯罪劇《恐怖分子》獲得第40屆洛迦諾國際電影節銀豹獎。

楊德昌還獲得第2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創劇本提名。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恐怖分子

1991年,楊德昌根據真實事件創作了自己電影生涯的傑作之一《燕陵街少年遇害》。

該片由張國柱、張震、楊靜儀領銜主演,獲得第四屆東京國際電影節評審團獎。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燕嶺街少年殺人案現場

1994年,由陳向琦、金世傑、王博森主演的劇情片《獨立時代》獲得第4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榈獎提名。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1996年,楊德昌執導電影《麻将》,張震、唐從生、柯玉倫等協演,入圍第46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2000年,楊德昌最好的電影《一個接一個》誕生了。

這部電影為楊德昌赢得了無數贊譽

第26屆凱撒獎最佳外語片提名,第13屆歐洲電影大獎最佳外語片獎,第21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亞洲電影,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第二屆中國電影傳媒大獎最佳導演...

這部電影還被英國電影雜志選為"十年30部電影"之一,并被藝術電影選為"電影史上100部偉大作品"之一。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一個

楊德昌經常對朋友說一句話

"這個世界上的好事往往與壞事一起發生。

在戛納電影節上獲得最佳導演後不久,他被診斷出患有癌症。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楊德昌在"一一"槍擊案現場

在被診斷出患有癌症後的幾年裡,楊德昌開始挑戰動畫《追風》。

但動畫畢竟和電影不同,他要從零開始學習。

他堅持做一面鏡子,就連吉蔔力工作室的人都認為這是不可能的。

但最終他拍了一段九分鐘的《追風》片段,在豆瓣上拿下了8.5分的高分。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追風》

為了這部動畫,他在那些年裡經常往返于洛杉矶和上海之間,在病床上堅持要讨論電影的大綱。

直到他去世前三天,他才陷入昏迷,拒絕放下畫筆。

遺憾的是,後來由于投資者等原因,"風追逐"被迫暫停。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2007年6月29日下午,楊德昌在洛杉矶比佛利山莊因結腸癌去世,享年59歲。

與影壇史上其他著名導演相比,楊德昌20年的藝術生涯太短了。

我們不禁想知道,如果他還活着,他會給我們帶來多少部好電影。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有句諺語評價楊德昌——

"時代正在慢慢趕上楊。他是一位先知,十年又二十年後,人們看到了更有意義的電影。他有他的前視。"

許多年輕人喜歡的話題現在都出現在幾十年前楊德昌的電影中。

這是一種近乎直覺的進步感。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是以楊德昌的電影總是金句,電影人物不經意間脫口而出的話,往往隐藏着人生哲學。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今天的人們仍然很容易在楊德昌的電影中找到共鳴。

北方和前台北之間有太多的相似之處,現在在城市中掙紮的個人的困境與過去沒有什麼不同。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楊德昌鏡頭下的生活,為他們不同的欲望而努力。

總是試圖抓住你想要的東西,往往最終什麼都沒有。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相信很多年後,楊德昌的電影還是會有觀衆的,還是會有年輕人對他的誠實和固執留下深刻的印象。

正如蔡琴在楊德昌死後所說

"時間會給他所有的工作帶來正義,他的薪水不會孤獨。

14年過去,他依然是華語電影的巅峰,至今無人超越《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

作者: 拉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