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封殺台獨藝人沒毛病!“一個中國”原則豈容挑戰 網事熱評

作者:央視網

國務院台辦發言人安鳳山近日強調,持"台獨"立場、言行"台獨"的台灣藝術家,将不準參演該片,将在大陸上映。這是有原因的:即将上映的台灣電影《約翰尼·凱克》是高雨倫的主力明星之一,曾經有過"台獨"的言行。根據安鳳山的聲明,有關部門掌握了有關資料,該片在大陸上映已被擱置。

"台獨"藝術家的話題一直備受關注。總有一種聲音認為,文學和政治不應該被混淆。2016年,《台獨》女星陳愛琳被電影《女友售貨機》的演員陣容解雇。當時,台灣"國委會"表示,兩岸交流應秉持再尊重、互相尊重的态度,分享不同的發展經驗,不應在交流中引入政治考量,影響兩岸關系的健康發展。這種說法不僅站不住腳,而且暴露出一些人企圖以文藝為幌子掩蓋"台獨"傾向。

有句老話說,藝術沒有國界,但藝術家有國界。對于一個負責任的藝術家來說,隻有祖國才是他或她不能放棄的根源,是他或她藝術生活的源泉。一個沒有歸屬感、失去民族或國家尊嚴的藝術家,是不能被世界承認和尊重的。

同時,我們也應該認識到一些"台獨"藝術家的本質。如今,一些"台獨"藝人一方面頻繁出現在大陸各大電視台的銀幕和舞台上,賺了不少錢,另一方面,回到台灣後,又與台獨分子勾結,犯奸淫。"拿起碗吃,放下碗罵媽媽",這是典型的雙面派,牆頭草。

正如"台獨"藝術家陳愛玲2014年在社交媒體上發帖說:"從小,我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就告訴我,我來自台灣,台灣是我的'國家'。不過,陳也發誓:"沒有一個内地市場沒有賺到人民币,紅不行。可見,藝術家并不"迷茫",真正的興趣清晰。不同尋常的是,被點名批評的"台獨"藝人烏高玉倫,以及他的電影,因為台灣票房不佳,都急于進入大陸電影市場。目的,隻是一塊餡餅。

藝術家是公衆人物,言行必然會給社會帶來負面影響,而近年來,台灣海峽兩岸一些"活躍"的小醜般的藝術家,政治地位隻是賺取利益的工具。徐弼曾經說過,人民不僅有愛國的權利,而且愛國主義是一種義務,是一種榮耀。可惜的是,這些"台獨"藝術家隻看到了好處,卻忘了愛中國,愛中華民族的義。"煙鬥牧民":"以家為家,以鄉鎮為國家,以國家,以世界。"縱觀中國五千年的曆史,忘恩負義的人終将被釘在曆史的恥辱柱上。

需要指出的是,隻要我們是認同"一個中國"、支援海峽兩岸和平交往的台灣藝術家,我們就會敞開心扉,歡迎他們的到來。中國從來不會因為政治考慮而壓制正常的文藝創作和表達。"我們支援和鼓勵兩岸在各個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實作互利共赢,但我們不會允許少數人在大陸賺錢,同時支援台獨分裂活動,破壞兩岸關系,"國家台辦發言人馬曉光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這一立場是一貫的,不變的。(特約評論員李琴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