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陝西出土兩處“弓魚”國墓地,葬制顯示出巨大變化,揭示了其滅亡原因

有一個漢字,左邊是個"弓",右邊是個"魚";是3000多年前的古人創造的會意字;也是一個神秘古國的名字;它存在于西周時期,盛極一時,卻消失得無聲無息;多少年來,人們一直在尋找它的蹤迹;在陝西寶雞,考古人員發現兩處"弓魚"國遺址;奇怪的是,專家發現這兩處遺址中的墓葬存在巨大差别;經研究分析,"弓魚"國的滅亡極有可能和墓葬中出現的變化息息相關;這是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來看看!

陝西出土兩處“弓魚”國墓地,葬制顯示出巨大變化,揭示了其滅亡原因

1974~1984年陝西省寶雞市竹園溝和茹家莊西周墓地被發掘;共出土27座墓葬、2座車馬坑、4座馬 坑;難得的是,這些墓葬儲存狀态比較好,是以對周朝時期的曆史,以及青銅器研究,具有非常重要 的作用;依據所出土的銘文可知,這些墓葬屬于周代神秘的"弓魚"國;它的源頭是陝南城、洋地區的商代文化;墓葬中,竹園溝墓地群屬于西周早期,而茹家莊墓地則屬于西周中晚期;兩處遺址相隔時間不算太長,但在墓内随葬品擺放、墓葬形制、規格、等方面,卻有較大差别。

陝西出土兩處“弓魚”國墓地,葬制顯示出巨大變化,揭示了其滅亡原因

首先,竹園溝墓地中,青銅禮器擺在墓主頭部左側,以及棺木與椁室之間;整個看來這些禮器離墓主很近,而且其做工相對精緻;而茹家莊墓地中,青銅禮器都放在墓葬中椁室外的二層台上;其做工也相對粗糙。

第二,竹園溝墓地中有男女同穴合葬的現象;而茹家莊墓地則出現了以往未見,中原地區墓葬中常有的,夫妻并穴合葬墓、車馬坑、墓道這些要素。

陝西出土兩處“弓魚”國墓地,葬制顯示出巨大變化,揭示了其滅亡原因

第三,也是最顯著的一個差別:竹園溝墓地群,每一座墓葬中都出土了一些特殊形狀的青銅器:平底 罐曲、柄鬥形器、淺盤、尖底罐;這些形狀的青銅器,在中原地區的墓葬中從未出現過;更令人不解的是,到了茹家莊墓地時期,它們卻神秘地消失了。

據現有資料,我們了解到"弓魚"國建立在西周時期,有專家認為其是早期蜀文化的一個地方類型;有專家認為是巴文化,即弓魚國與荊山之蠻(荊蠻)均是長江三峽一帶巴族人的分支;從考古發現來看,弓魚國早期時,與西南少數民族關系甚密;因為在以往在西南地區的墓葬中,專家發現大量陶質的容器;其形狀居然和竹園溝墓地出土的特殊形狀的青銅器一模一樣;而且這些容器用銅來鑄造的現象,隻在竹園溝墓地發現有。

陝西出土兩處“弓魚”國墓地,葬制顯示出巨大變化,揭示了其滅亡原因

一個和西南少數民族有着淵源的古國,到後來丢棄了自己的文化,漸漸消失在曆史舞台,中間經曆了什麼?依據常理,一個宗族、國家的文化比較固定,即使是演變,也需經過很長的時間;從墓葬情況來看,弓魚國的文化傳承又為何出現轉折?

我們能找到的重要線索有二個:第一,弓魚國和西周王室通婚,迎娶公主"井姬";第二,昭王南征。

陝西出土兩處“弓魚”國墓地,葬制顯示出巨大變化,揭示了其滅亡原因

西周早期,西周王朝同南方少數民族之間素來關系微妙、面和心不和;而弓魚國一直和西南少數民族相處融洽,這種親密關系成為支撐弓魚國經濟的重要力量;也就是竹園溝墓地時期,墓葬形制獨特,還随葬有特殊形狀、仿少數民族陶器的青銅器;然而此時,西周王朝的統治者意識到弓魚國所處的地理位置,對自己控制南方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于是試圖拉攏它;并采取聯姻政策鞏固與其的關系;這樣一來,弓魚國就成了兩者競相争奪的對象;它最終選擇了偏向西周王朝,而淡化了同西南少數民族的關系;反映在墓葬中,就是茹家莊墓地時期,此時出現了夫妻并穴合葬墓、車馬坑、有規則的墓道等等;這些西周王朝墓制規範、葬喪習俗;最重要的一點,特殊形狀的青銅器在此階段消失不見。

陝西出土兩處“弓魚”國墓地,葬制顯示出巨大變化,揭示了其滅亡原因

沒過多久,楚蠻和揚越等南方部落開始叛亂,公元前980年,(昭王十六年),周天子一怒之下派大軍南征;三年後,昭王親帥六師南征取得勝利;怎料凱旋回師渡漢水時,因攜帶俘獲的大量青銅超重,導緻橋梁垮塌;周昭王墜入水中,死于漢水之濱。

昭王南征客死他鄉,從此周朝同南方各部徹底撕破臉;弓魚國的處境尴尬了,南部勢力看不起這種"叛徒",不再來往;而西周王朝的新君也不如昭王重視它;于是弓魚國失去了經濟支撐;反映在墓葬中,就是茹家莊墓地時期的青銅器品質下降、做工粗糙;之後弓魚國苟延殘喘,不久就被滅,消失在曆史舞台。

【參考資料:《西周史研究》《寶雞弓魚國墓地》《考古與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