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紀錄片《中國》第二季之《市井》:激活“市井文化”裡的中國精神基因

紀錄片《中國》第二季之《市井》:激活“市井文化”裡的中國精神基因

由中宣部(國務院新聞辦)“紀錄中國”傳播工程支援、國家廣電總局宣傳司指導,湖南衛視、芒果TV、北京伯璟文化聯合出品的大型曆史文化紀錄片《中國》第二季,每周一至周四19:30芒果TV、湖南衛視正在熱播,芒果TV會員搶先看,臻享HDR體驗,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學林出版社出版的紀錄片《中國》同名圖書,也已同步上市。今日播出的第四集《市井》通過講述關漢卿的戲曲人生和藝術創作,牽引諸如戲劇家楊顯之、白樸、馬緻遠等對元曲産生重要影響的曆史人物,展現以戲劇為載體的儒家文化“下沉”到市井鄉野的演變過程,激活中國人的精神基因。

“金牌編劇”關漢卿的市井人生

紀錄片《中國》第二季之《市井》:激活“市井文化”裡的中國精神基因

元朝初期,科舉考試長期停擺,許多文人沉郁寂寥,找不到聖賢書的用武之地,于是混迹勾欄,與市井藝人為伍,其中也包括關漢卿。相傳他出生醫戶世家,曾在金朝太醫院任職。放棄“醫戶”身份,轉型戲曲創作,是關漢卿人生的重要轉折,他決定用戲劇抒發郁郁不得志的情感。

紀錄片《中國》第二季之《市井》:激活“市井文化”裡的中國精神基因

因為才華卓越,關漢卿的名氣很快在同行間傳開,他在大都的瓦舍勾欄裡,與劇作家和歌伎藝人相伴,生活如戲如夢。後來,他到江南生活,寫下傳世名戲《窦娥冤》,這部戲借窦娥之口,說出衆多小人物的冤屈。他懷揣救世之夢,關心農民、商人、工匠等底層百姓之苦,關注鳏婦、妓女、乳娘等女性群體之難,以其在戲劇上的高深造詣,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戲曲時代。

紀錄片《中國》第二季之《市井》:激活“市井文化”裡的中國精神基因

市井“關漢卿們”的儒家文化傳承

紀錄片《中國》第二季之《市井》:激活“市井文化”裡的中國精神基因

自小便系統學習過儒學的關漢卿,向往朱熹所處的被稱作“東方文藝複興”的黃金年代,他時常夢見自己回到朱熹到嶽麓書院和張栻公開辯論的那年,那個充滿“仁義禮智信”的理想社會。于是,他将這些儒家思想搬上市井戲曲舞台,先後創作出《拜月亭》《金線池》《绯衣夢》《陳母教子》中金榜題名的儒生,《單刀會》中剛勇無畏的英雄關羽,還有衆多作品中清正廉明的、秉公執法的官員。這些人代表了他心中的儒道和禮制,寄托了他渴望入仕報國的理想信仰。

紀錄片《中國》第二季之《市井》:激活“市井文化”裡的中國精神基因

與此同時,關漢卿的莫逆之交楊顯之,廣結高潔志士,踐行“助成教化”的儒生願景;幼時國破家亡的白樸,堅守家國氣節,終生不在元朝為官,元曲讓他成就自我;馬緻遠發起元貞書會,以戲為友,像先賢朱熹一樣搭建獨特精神憩所;傑出戲曲演員珠簾秀,堅守心中的自由理想,将終身托付給道士,遁隐風塵。這些與關漢卿置身同樣處境的“市井青年”們,以不同的方式完成了各自的使命傳承。

紀錄片《中國》第二季之《市井》:激活“市井文化”裡的中國精神基因

由于元代商業和市民氣息濃厚,中國的文化傳承得以走出宮殿、文苑和學堂,走向民間市井,實作前所未有的轉型,喜聞樂見的市井文化傳統得以延續至今。戲劇由此承擔起“文以載道”的使命,下沉到市井鄉野的儒家文化,從此更廣泛、更深度地融入中國人的精神基因。

紀錄片《中國》第二季之《市井》:激活“市井文化”裡的中國精神基因

紀錄片《中國》第二季的第五集《臣子》将于3月7日在芒果TV、湖南衛視同步播出,走近“千古名相”張居正和“曠世清官”海瑞的傳奇人生,探索中國士人不同的人生追求和為臣之道,敬請期待!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