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現代科技探索三星堆青銅器的功能、制作技法及來源

現代科技探索三星堆青銅器的功能、制作技法及來源

編者按——位于四川廣漢市的三星堆遺址是迄今大陸西南地區發現的分布範圍最廣、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内涵最豐富的古文化遺址。2021年,三星堆遺址新一輪考古發掘再次出土了大量的文物:黃金面具、頂尊人像、青銅方尊等令人目不暇接。三星堆衆多出土文物中,尤以青銅器引人關注,青銅大立人像、青銅神樹、青銅面具……不僅展示了古蜀文明獨特青銅文化,也再度彰示了以三星堆為代表的古蜀文明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受到了來自長江中下遊的文明以及黃河文明的重要影響。應紅星新聞邀請,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陳建立教授特别撰文,介紹了通過現代科技探索的三星堆遺址出土青銅器的研究成果。

現代科技探索三星堆青銅器的

功能、制作技法及來源

文/陳建立(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自上世紀八十年代三星堆祭祀坑青銅器發現以來,因其神秘、誇張、生動的造型以及多元的文化因素,引出許多未解之謎,始終受到學界廣泛關注,持續激發大衆的好奇與熱情,成為一個深入解讀中華古代文明的重要社會文化現象。本文簡要介紹關于三星堆遺址出土青銅器的研究成果,以期正确認識三星堆文化内涵及其重要價值,弘揚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的科學精神。

現代科技探索三星堆青銅器的功能、制作技法及來源

三星堆考古現場

三星堆青銅器功能

“國之大事,在祀與戎”,鑄鼎象物,以青銅器作為社會公權力、禮儀制度和社會等級規範的載體,是中華文明差別于世界其他文明的重要标志。這點無論是在中原地區、長江中下遊地區和漢中地區發現的夏商周時期青銅器,還是在調查與發掘的青銅冶鑄遺址中,均得到充分展現,三星堆祭祀坑出土青銅器更不例外。考古學界形成共識,三星堆青銅器可分兩類,一類是尊、罍和盤等器物,從形制到花紋,都與中原、長江中遊地區同類商式器物類似;一類是造型獨特的立人像、面具、人頭、神樹,以及基于青銅尊等進行再創造的器物等,極具地方風格與特點。前者是三星堆文明與中原和長江中下遊地區文明交流、交往的重要物證,後者則反映了成都平原地區先人的偉大創造和融合能力。三星堆兩類青銅器在使用功能方面高度一緻,真實反映了三星堆文明的獨特性、區域文明之間的交融性及中華文明的多元一體特質。

現代科技探索三星堆青銅器的功能、制作技法及來源

青銅神樹

三星堆青銅器制作工藝

曾中懋(文物保護和科技考古專家)先生最早對三星堆青銅器制作工藝進行了考察,他根據制作青銅器時留下的鑄縫等痕迹,結合金相組織觀察和成分分析,将制作工藝分成六類,即渾鑄法、分鑄法、套鑄法、爪鑄法、邦鑄法、鍛打法,其中用于兩個以上鑄件連接配接的套鑄法、爪鑄法和邦鑄法,可歸于分鑄法。

現代科技探索三星堆青銅器的功能、制作技法及來源

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

著名的中國古代青銅器研究專家巴納(Noel Barnard)曾有過三星堆部分器物為失蠟法鑄件之說,需引起重視。最近,郭建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文保中心館員)等利用工業CT分析,并結合表面痕迹觀察,指出分鑄和各種連接配接工藝,是青銅神樹等形狀複雜的器物得以成功鑄造的技術保障;在銅樹枝殘件内發現使用竹木質芯骨,是目前這一技術措施在商代青銅鑄造中得以使用的最為明确的證據;部分容器的獸頭裝飾,采用了内置盲芯的複合範技術渾鑄而成,顯示了三星堆尊罍等容器不同的年代屬性和技術傳統。

現代科技探索三星堆青銅器的功能、制作技法及來源

青銅縱目面具

孫華(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和蘇榮譽(中國科學院傳統工藝與文物科技研究中心主任)兩位先生認為,三星堆青銅器制作工藝的本源是商周青銅器鑄造技術,即泥範鑄造法。随着三星堆遺址和祭祀坑的發掘,新技術手段的應用,我們相信,會有更多的青銅器工藝資訊被科學揭示出來。

三星堆青銅器合金配比

四川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北京大學等研究團隊分别對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出土數十件青銅器進行了成分分析,結果表明合金類型有純銅、錫青銅、鉛青銅和錫鉛青銅等,但在銅容器中沒有出現鉛青銅,且本地風格的銅器鉛含量普遍高于中原特色的銅容器,而錫含量則相對低于後者,反映出兩類器物可能存在不同合金配比技術。

現代科技探索三星堆青銅器的功能、制作技法及來源

青銅大立人像

與漢中、殷墟等其他商代青銅器相比,三星堆青銅合金有其自身特點,間接說明生産三星堆青銅器的工匠們已經掌握了銅錫鉛及其合金配比的有關知識。金相組織分析表明,三星堆青銅器均為鑄造成型,其中大部分器物顯示出受熱特征組織,可能在埋藏之前經過焚燒,祭祀坑内發現的大量燃燒後的灰燼即是明證。

三星堆青銅器來源

青銅器的生産展現了不同地區資源、技術與文明發展之間的互動關系,其來源可分為兩個問題進行讨論,一是鑄造青銅器的銅、錫、鉛等金屬原料産地,二是青銅器的生産地。

現代科技探索三星堆青銅器的功能、制作技法及來源

三星堆遺址平面圖

上世紀80年代初,中國鉛同位素比值考古第一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金正耀先生在河南、江西、陝西等地商代青銅器中發現使用了高放射成因鉛資源,經比對,這些鉛同位素比值資料與雲貴川交界地區銅礦的資料相似,據此提出商代青銅器礦料來自“西南地區”,而當時三星堆祭祀坑青銅器尚未出土。

三星堆青銅器經檢測後,高放射成因鉛占比較高,顯示出與其他商代青銅器鉛料資源有相同的來源。後有學者陸續提出青銅器原料可能來自長江中下遊、中條山、秦嶺甚至非洲等地區,争議不斷。

現代科技探索三星堆青銅器的功能、制作技法及來源

青銅扭頭跪坐人像

現在看來,東秦嶺地區最有可能,而非洲說則最不符合科學邏輯。迄今在三星堆遺址範圍内雖發現有銅渣等線索,但尚未确認有青銅器生産作坊。崔劍鋒(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長聘副教授)等綜合鉛同位素資料、合金成分分析以及鑄造工藝考察,認為包括銅像在内的所有銅器都是從外地實物輸入三星堆的或者是外地工匠攜帶礦料來三星堆鑄造的。

但根據以上研究,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三星堆青銅器生産所涉及的原料來源和流通問題,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在于與三星堆遺址相關的青銅冶鑄遺址的調查、發掘與系統研究。據悉,這方面的研究已經開始。

結語

三星堆青銅器的功能、制作技法及來源研究充分展現了現代科技擷取科學資料的重要作用,也充分說明三星堆青銅器與中原和長江中遊地區的密切聯系。

毫無疑問,現代科技功能強大,擷取資料便捷,利用多種檢測手段分析考古資料,可産生多元度、海量檢測資料。而如何以解決考古學問題為導向,對這些資料進行考古學解釋,避免出現青銅器原料來自“非洲”這一現象顯得無比重要。

現代科技探索三星堆青銅器的功能、制作技法及來源

“透明玻璃房子”即考古艙

是以,必須重視、探索科學分析、考古學解釋和理論建構的跨學科研究新途徑,并培養兼具紮實的田野考古工作技能、敏感的考古學問題意識和掌握現代科技的考古學家,促進學科發展。

事實上,目前正在進行的三星堆遺址的田野考古及綜合研究,多家機關和合作,多種科技考古和文物保護手段的應用,正陸續取得大量優秀研究成果,代表了中國考古學發展方向,我們期待這一模式得到推廣。

【作者簡介】陳建立,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黨委書記,研究專長冶金考古和定量考古學。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首席專家,主持或參加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多項,發表學術論著200餘篇部,組織策劃展覽活動多項。兼任國際冶金史大會執委會委員和咨詢委員會秘書、中國錢币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工業遺産保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文化産業協會文化遺産保護分會副會長、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理事和金屬史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南韓《Journal of Conservation Science》編委會委員。

轉載自 紅星新聞

紅星新聞記者|喬雪陽

編輯|段雪瑩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