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個讀者的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近日,南京市金陵彙文學校國中部國文老師李猛給同學們布置了一項有趣的作業,給孔乙己畫一幅肖像畫!不少孩子交出了令人驚豔的作品,引來一片點贊“太棒了,孩子們太有想象力了!”也有教師同行為李老師點贊“孩子們此生有你,幸運!”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穎

拿《孔乙己》來試水
進行學科融合的嘗試
經典篇目是否也能與現代的教學理念有機融合?答案是肯定的!李猛老師告訴記者,“現在不是講學科融合嘛!我也來湊個熱鬧,追個潮流,就拿《孔乙己》來試水。”李老師請學生為孔乙己繪制肖像圖或為作品創作插畫,要求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創作;盡可能原創,如果不能原創,那就從不同的作品當中選一幅最合适的進行臨摹。
“孩子們要繪畫或臨摹,勢必先把握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梳理書中的場景,有助于他們走進文本。而在進行繪畫創作或臨摹時必定要把握孔乙己的外在特征,如穿長衫呀,衣服破舊啊,頭上皺紋夾雜着傷痕、亂蓬蓬的胡子等。除此之外,還少不得要有人物神情的繪畫‘表達’,孔乙己的清高自傲、頹唐懶散也出來了。”李老師說,當然,這是理想化的閱讀狀态。畢竟有一些孩子不擅長繪畫,可能會畫得很離譜。這沒有關系!繪畫隻是閱讀文本的一個有效驅動。
從文字輸入到繪畫輸出
這樣的作業令人印象深刻
初三(21)班金绮萱畫的是孔乙己被打斷腿坐在蒲包上乞讨的畫面,長辮子、短胡子、打着更新檔的衣服,細節刻畫十分到位。“這是孔乙己在課文中最後一次出場,給我印象十分深刻。” 金绮萱說,通過繪畫,她對課文的了解更加深刻了。
王緣怡同學畫的是孔乙己給孩子們分茴香豆的情景。“孔乙己分豆是書中非常經典的一幕,這幅畫是我臨摹的豐子恺的畫,孔乙己雖然窮酸,但是對孩子們卻非常和善。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孔乙己的處境十分窘迫,隻有單純的孩子願意與他交流和交往。” 王緣怡說。
李欣霏同學的畫由三幅獨立的畫組成。“第一幅畫是孔乙己的側面全身像,第二幅畫是孔乙己的半身畫像,他正在教小夥計寫‘茴’字,我覺得很有趣;第三幅畫是孔乙己給孩子們分豆,這一幕很打動我。” 李欣霏說,在分豆的時候,我畫的孔乙己屈膝,用手遞到孩子們的手裡,展現了孔乙己善良、可愛的另一面。“以前我們的作業大多是從文字輸入到文字輸出,這樣的作業是從文字輸入然後用另一種生動的形式來輸出,令人印象深刻。“
華英伊同學的畫也是多場景描寫,分别描畫了鹹亨酒店的背景、酒客議論孔乙己偷書的場景,孔乙己分豆的場景和孔乙己被打斷腿乞讨的場景,最後一幕華英伊還畫了一隻小狗。“我覺得孔乙己此時悲涼的情景與狗的境遇差不多。”華英伊說,她覺得這樣的作業非常有意思,給枯燥的初三學習生活增添了不少樂趣。
校對 王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