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美國想要垂直起飛的戰鬥機用于核二戰

作者:熱衷分享新鮮事

在“鹞”式噴氣式噴射機證明垂直起降平台的有效性之前将近 20 年,美國海軍考慮采取另一種方法來部署沒有跑道的戰鬥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的幾年裡,美國發現自己正試圖将其建立立的空中力量适應一個擁有核武器的世界。美國知道它對原子彈的壟斷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到 1940 年代中期,蘇聯最終将成為地球上的第二個核大國似乎很明顯。

那一天比許多人預期的來得更快,1949 年 8 月 29 日在現代哈薩克斯坦的塞米巴拉金斯克試驗場發生核爆炸,開啟了兩個全球大國之間軍事競争的時代。短短幾十年,美國和蘇聯的核武器總庫存就超過了7萬件。如今,互相保證毀滅的理論往往隻從美國和蘇聯的角度來讨論,但由于擁有如此龐大的庫存,當這兩個超級大國從各自的半球互相凝視時,真正處于平衡狀态的是世界。

核戰争和對垂直起降飛機的需求

美國想要垂直起飛的戰鬥機用于核二戰

一段時間以來,核戰争似乎不僅有可能,而且甚至有可能,因為兩國都在為領土和聲望做好準備。 在一些國防界,問題真的不是核戰争是否會爆發……而是什麼時候爆發。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僅過去了 21 年這一事實是回顧第二次大戰之後的幾十年時需要考慮的重要背景。 兩國的軍事上司人大都年紀大了,見過的不是一場,而是兩次世界大戰,每一次都為戰争的可怕破壞能力開創了新的先例。 對于今天的世界大部分地區來說,第三次世界大戰并不是一個假設的概念。 第三次世界大戰似乎是一個非常真實且可能發生的情況,雙方都确定的一件事是,下一場全球沖突将以與上一場相同的方式開始:核武器。

美國想要垂直起飛的戰鬥機用于核二戰

雖然美國政界人士在很大程度上将核戰争的概念視為外交失敗的最終狀态,但美國的軍事上司人卻陷入了不得不計劃打赢這場戰争的令人羨慕的境地。 這意味着在第一批核武器登陸後找到繼續戰鬥的方法,而在許多軍用飛機開發計劃中展現的一種方法是 VTOL 或垂直起降的概念。

在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世界見證了航空基礎設施發展的爆炸式增長,因為在戰鬥的每個地區都出現了着陸跑道。 這些遍布歐洲和太平洋的簡易機場幾乎肯定會在新的沖突中被視為對蘇聯的巨大威脅,因為它們将為美國及其盟國提供充足的機會,将重型有效載荷轟炸機發射到蘇聯領土深處。

美國想要垂直起飛的戰鬥機用于核二戰

1945 年的美國空軍 B-29(美國空軍照片)

是以,五角大樓的高層認為,簡易機場将成為蘇聯核攻擊的首批目标之一。 如果他們是對的,并且美國不能指望在全球部署簡易機場來支援作戰行動,那麼他們需要一種無需修剪整齊的跑道就能起降的新型戰鬥機。

美國空軍考慮使用加拿大飛碟 VZ-9 Avrocar。 美國海軍尋求自己的解決方案,到 1950 年,他們收到了洛克希德和康維爾的建議。

洛克希德 XFV “鲑魚”

美國想要垂直起飛的戰鬥機用于核二戰

雖然五角大樓都需要垂直起降飛機,但海軍将垂直起降平台視為從非航空母艦上部署攔截戰鬥機的機會。 事實上,如果有必要,海軍甚至考慮在新的世界大戰中從商船上發射垂直起降戰鬥機。

1951 年 6 月,洛克希德公司獲得了建造 XFV-1 的海軍合同; 具有傳統機翼、大型加強 X 形尾翼和 5,850 馬力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的原型戰鬥機,旋轉一對三葉對轉螺旋槳,使飛機看起來像直升機和螺旋槳驅動戰鬥機的私生子 . 最不尋常的是,這架飛機被設計成尾部起飛和降落,機頭筆直指向空中。

美國想要垂直起飛的戰鬥機用于核二戰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

洛克希德号召著名的航空先驅凱利約翰遜設計他們的 VTOL XFV,當時有人可能會争辯說,該項目不可能交到更好的人手中。 約翰遜剛剛完成 P-38 閃電的開發,然後是美國第一架噴氣式戰鬥機 P-80 流星。 作為一名航空工程師,他漫長而傳奇的職業生涯最終包括監督第一個此類平台,如 U-2 間諜飛機、SR-71 黑鳥和 F-117 夜鷹。

為了進行測試,XFV-1 配備了一套看起來很别扭的起落架,其中包括安裝在下尾翼底部的輪子。 1953 年 12 月,當首席試飛員 Herman ‘Fish’ Salmon 設法讓飛機在征稅測試中短暫“跳躍”時,XFV-1 第一次嘗到了天空的滋味。 不到一年後,也就是 1954 年 6 月,它将一路飛上天空,進行第一次真正的飛行。

美國想要垂直起飛的戰鬥機用于核二戰

XFV-1 帶起落架(美國海軍照片)

不幸的是,安裝在原型機上的艾裡遜 YT40-A-6 渦輪螺旋槳發動機的功率不足以管理實際的垂直起飛或着陸。 相反,洛克希德計劃使用即将推出的(更強大的)艾裡遜 T54 發動機,該發動機将産生 7,100 馬力,但發動機開發的問題意味着 XFV 迫切需要的動力裝置永遠不會到來。

美國想要垂直起飛的戰鬥機用于核二戰

飛行員登上 XFV-1 的腳手架(洛克希德)

XFV-1 原型機總共進行了 32 次短途飛行,甚至在短時間内成功地盤旋了機頭,但從未完成一次垂直起飛或着陸。

Convair XFY Pogo

美國想要垂直起飛的戰鬥機用于核二戰

Convair 對垂直起降前提的看法與洛克希德公司有許多相似之處。 與 XFV 一樣,Convair 的 XFY Pogo 設計為直立在其尾部,是以它可以利用其一對三葉對轉螺旋槳像直升機一樣起飛。 然後,一旦在空中,飛機就會重新定向,像傳統的螺旋槳飛機一樣向前飛行。

美國想要垂直起飛的戰鬥機用于核二戰

發射車上的 XFY(維基共享資源)

就其目的而言,Pogo 比洛克希德的郊遊更成功。 第一次戶外試飛于 1954 年 8 月開始,此後不久進行了一系列 70 次成功的垂直起降演習。 到那年 11 月,康維爾的團隊在試飛員和海軍預備役人員詹姆斯 F.“斯基茨”科爾曼中校的帶領下,實作了他們從垂直飛行到水準飛行的第一次成功過渡。 為了使過渡更容易,駕駛艙内的飛行員座椅安裝在萬向架上,在垂直飛行模式下飛行員的方向為 45 度,水準飛行時為 90 度。

美國想要垂直起飛的戰鬥機用于核二戰

盡管取得了成功,但随後的試飛開始揭示 VTOL 直立式戰鬥機的前提存在問題。 在飛行過程中,Pogo 缺乏空氣制動器或擾流闆來幫助它在高速飛行後減速,但更令人不安的是這架不尋常的飛機着陸有多麼困難。

飛行員不得不回頭看向地面,慢慢地将戰鬥機降到機尾上。 最終,安裝了一個低功率雷達系統,可以幫助飛行員通過一系列燈來測量他們的高度,但着陸仍然很棘手。 很快就很明顯,海軍将這些戰鬥機安裝在各種非航母艦艇上的計劃根本行不通,因為隻有部隊中最優秀的飛行員才有機會讓飛機着陸。

美國想要垂直起飛的戰鬥機用于核二戰

(美國海軍照片)

進一步詛咒這個概念的是那個時代的噴氣式戰鬥機,它們的速度高達 2 馬赫,而海軍正在測試的螺旋槳驅動的垂直起飛戰鬥機甚至無法突破音障。 最終,這個概念被廢棄了,到 1956 年底,洛克希德和康維爾的垂直起飛戰鬥機都在博物館裡複活了。

最終,美國海軍将大力投資于固定翼和掃翼艦載戰鬥機,如 F9F 黑豹、F-14 雄貓和 F/A-18 大黃蜂。 然而,垂直或短距起飛的戰鬥機仍然進入了美國的軍火庫。 美國海軍陸戰隊于 1971 年開始使用 AV-8A 鹞式戰鬥機,今天,海軍陸戰隊正在試驗使用兩栖攻擊艦來發射聯合攻擊戰鬥機的短距起飛垂直着陸變體 F-3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