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從文學到影視,《人世間》是如何誕生的?

《人世間》的劇情已行至尾聲,老周家的故事即将劃上句點。一股不舍之情逐漸湧上了觀衆心頭。

從文學到影視,《人世間》是如何誕生的?

随着電視劇的熱播,《人世間》成為“優秀文學作品被改編為精品好劇”的又一成功案例,為文學在新時代不斷延伸廣大自身的價值提供了經驗。

為深入探讨總結文學影視改編的經驗,一場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以“從文學到影視”為主題的《人世間》座談會今日在京召開。

從文學到影視,《人世間》是如何誕生的?

1、以文學和影視之光照亮美好生活

《人世間》是由梁曉聲先生創作的長篇小說,這部115萬字的當代現實題材巨著,被譽為“50年中國百姓生活史”,創造了近年來原創長篇小說的發行奇迹。

從文學到影視,《人世間》是如何誕生的?

而改編的電視劇在央視開播之後,原著小說也迅速再次成為“爆款”,攀上各大圖書銷售平台的暢銷版前列。這是一次文學與影視深度融合、聯通發展的優秀範例。

中國作協主席、中國文聯主席鐵凝在緻辭中表示:“《人世間》的熱播,再一次有力地證明了文學與影視的親密關系,從文學到影視,這不僅是在描述一個過程,更标志着一個生機勃勃的創造與接受的廣闊空間。”

從文學到影視,《人世間》是如何誕生的?

中國作協黨組書記、副主席、書記處書記張宏森在發言中說道:“《人世間》被成功改編為電視劇,已經成為社會文化的焦點,成為一個爆款的電視劇,這是一件鼓舞人心的事情,也充滿了啟示意義!”

“我們的螢幕對《人世間》表達的内容已經陌生了太久,我們必須再次用成功的實踐來重申這樣的常識——就是現實主義精神。文學品格是影視創作必備的精神和品格,人間煙火是銀幕和熒屏的日常性用品。《人世間》的成功再次證明史詩追求,人民美學的巨大生命力!”

從文學到影視,《人世間》是如何誕生的?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影視劇紀錄片中心副主任申積軍在會上與大家介紹了電視劇《人世間》的播出效果:它已經開創了央視一黃近五年來的新高。

他還表示,這部劇集呈現出一個特點:“全年齡段的人都非常關注,甚至00後,10後都追捧這個劇,隔代追劇已經成為了一個現象。有收視分析指出,人世間開播後不久就帶動了各年齡段人群收視的顯著上漲,尤其激發了年輕人群的追劇的熱潮。”

從文學到影視,《人世間》是如何誕生的?

2、主創共話:《人世間》誕生記

會上,出現了一個感動在場所有人的場景:在編劇王海鸰發言結束後,梁曉聲站起來,兩人懷揣着對彼此的感激,激動地握手。

原著梁曉聲、導演李路、編劇王海鸰在會上向大家娓娓道來《人世間》誕生的過程,以及他們從中的感悟與收獲。

梁曉聲告訴大家,在最初得知要影視化改編《人世間》時,自己是極力反對的。然而當李路導演接手,說道“這就是我要找的作品”之後,《人世間》從文學到影視改編的鐘擺開始正式擺動了。

從文學到影視,《人世間》是如何誕生的?

李路導演表示,《人世間》的原著小說給文學轉變成影視提供了基礎:一是活生生的、立得住的人物群像;二是曆史縱深向;三是故事的人間煙火味。

他向大家訴說了電視劇改編與制作背後的辛酸苦辣:整個劇組最高時期有一千人,一段時間分兩個組,另一個組需要一個人對着螢幕拍攝,他拍一條,導演看一條。

從文學到影視,《人世間》是如何誕生的?

而當《人世間》播出後,李路導演表示:“我們創作人員一顆滾燙的心被全國上億觀衆接受了。”

編劇王海鸰則以2018年接到小說改編邀請至今為時間線,講述了自己整整四年創作的心路曆程。

“從《人世間》中,我窺探曆史的真相究竟是什麼,我看到了中國某個曆史階段,某一群有代表性的小人物,他們真實、紮實、鮮活,算得上中華傳統文化的形象。”

從文學到影視,《人世間》是如何誕生的?

電視劇《人世間》以家庭為核心建構戲劇結構,不僅僅因為家庭倫理劇閱聽人廣泛,是王海鸰的擅長領域,也因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家文化,讓每個生命不再是孤立的生命,而和其他生命發生情感關聯,這是中華民族屹立不倒的原因。

3、專家熱評:文學與影視的強強聯手

會上,還有數位專家學者對《人世間》、對文學與影視的轉化,發表了自己的見解。

中國作家協會小說委員會副主任胡平認為,《人世間》不光是經曆過這一曆史時代的人愛看,年輕人也愛看,原因是這部劇貼近了我們的現實生活,這其中有生活的細膩的邏輯。

“無論是電視劇還是小說,《人世間》是中國人的百科全書。比如怎麼送禮、跟親家怎麼相處、如何做一個好人、立家之本……”《文藝報》總編輯梁鴻鷹給出了這樣的評價。

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原中國電影家協會秘書長饒曙光向大家闡述了自己對“史詩”的了解:“它不僅僅是對這個社會曆史和人心的一種客觀真實的呈現,那麼它還包括一些非常重要的次元,首先要有人民立場。”

“而在這樣一個次元上,《人世間》原著小說和電視劇達到了藝術化書寫人民史詩的新高度,也是一個人民美學的一個标志性的一個作品。”

談及文學作品的“IP”開發時,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原黨組成員、副總裁潘凱雄表示,長篇小說《人世間》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大“IP”,當它的經典性逐漸為人們所認識和确定之後,它被闡釋的空間必然随之不斷放大,也意味着這個“IP”被開發的空間會更大。

“本次長篇電視劇的成功不僅為觀衆帶來了愉悅的審美享受,也為大陸文化産業的建設與發展提供了一個成功的案例。”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王一川,從美學視角評論道:“《人世間》已經讓中國式心性智慧引領現實主義精神原則,走出了一條中國式現實主義的藝術道路,可以給予當代同類題材電視劇以及其他門類藝術創作以有益的美學範式啟迪。”

《人世間》給我們提供了一個特别好的範例,讓大家深刻地領會到,新時代的文學和新時代的文藝創作的方向在哪裡。

期待未來有更多的文學與影視融彙的優秀作品!

來源:中國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