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加快打造“氫國氫城”新南海!南海區氫能源産業發展提案辦理“回頭看”

作者:暢駕佛山
加快打造“氫國氫城”新南海!南海區氫能源産業發展提案辦理“回頭看”

南海區氫能源産業發展提案辦理回頭看活動今天(28日)舉行,南海區政協黨組書記、主席唐棣邦帶隊深入丹竈鎮了解南海氫能産業建設情況,在座談會上,區政協委員與特邀專家互動交流,集思廣益共謀發展,助推氫能産業進入發展快車道。

加快打造“氫國氫城”新南海!南海區氫能源産業發展提案辦理“回頭看”

座談會現場

視察組先後走訪了廣東清能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氫能萬家項目(丹青苑)和佛山仙湖實驗室。在廣東清能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唐棣邦一行人了解了該公司的生産和營運情況,并就現場展示的氫能核心部件産品展開深入交流。

加快打造“氫國氫城”新南海!南海區氫能源産業發展提案辦理“回頭看”

視察組走訪廣東清能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

加快打造“氫國氫城”新南海!南海區氫能源産業發展提案辦理“回頭看”

廣東清能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生産工廠中的房間

據了解,廣東清能成立于2020年,是清能股份設立在珠江三角地區集先進技術研發、全自動化生産和國内外銷售為一體的區域總部中心,緻力于推動氫燃料電池在交通及電力方面的規模化應用。同時,清能股份在大功率燃料電池電堆方面實作了重卡領域的批量商業化應用突破,其中VLS­Ⅱ系列的150kW電堆廣泛應用于全國多地的牽引車、自卸車、箱式貨車等燃料電池示範項目。

加快打造“氫國氫城”新南海!南海區氫能源産業發展提案辦理“回頭看”

視察組走訪氫能萬家項目(丹青苑)

在氫能萬家項目(丹青苑),項目負責人詳細介紹了項目情況。該項目是由中日韓合作、借鑒東京奧運會氫能社群和氫能場館的規範标準推出的全國首座氫能進萬家智慧能源示範社群一期二期工程。其中,萬家智慧能源示範社群一期以中岩泰科建設的丹青苑為載體實施示範社群建設,面積約10萬平方米,社群内安裝了燃料電池冷熱電聯供裝置,并引入了智慧能源管理控制系統,實作風光電氣多能互補。

加快打造“氫國氫城”新南海!南海區氫能源産業發展提案辦理“回頭看”

視察組走訪佛山仙湖實驗室

随後,一行人還來到了佛山仙湖實驗室,了解實驗室的建設發展情況。佛山仙湖實驗室成立于2019年,是經佛山市人民政府準許建設的佛山市屬事業機關。實驗室落成後,将有效推動對先進制氫關鍵技術、燃料電池材料與內建關鍵技術、燃料電池動力總成與智能網聯關鍵技術和氫安全關鍵技術的研發,形成氫能技術創新、人才培養與産業推進平台。

随着國家“雙碳”戰略的實施推進,氫能産業發展迎來新機遇,氫能産業發展成為南海加快建構“兩高四新”現代産業體系的一項重要工作。2019年,區政協委員提出的《關于加快打造“氫國氫城”新南海》被選為區長重點督辦提案,為南海氫能源發展貢獻了政協智慧和力量。

近三年,南海先後出台了《佛山市南海區氫能産業發展規劃(2020-2035年)》、《佛山市南海區氫能應急扶持方案》和《佛山市南海區新能源(氫能)市政、物流車輛推廣應用實施方案(2021-2025年)》等相關政策,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政策體系,引導氫能産業要素集聚發展。同時,南海從2009年的20多家氫能企業、機構,發展到現在數量已超百家,增長數量接近4倍,産業鍊高品質發展趨于完整。

位于南海區丹竈鎮的仙湖氫谷,規劃面積約48平方公裡,是以仙湖為核心,以氫能産業為方向,以人才和科技為動力,圍繞氫燃料電池、核心部件、動力總成和氫動力汽車等氫能源汽車制造産業鍊條,打造以科技研發、智能制造、展示交流、創新服務于一體的氫能源科技中心,依托“一湖一城三園區”建設産、城、人、文融合發展的國際知名的自主氫能技術先行地、高端氫能産業集聚地和先進氫能社會示範區。此外,丹竈還集聚了廣東韻量、廣東愛德曼等多家知名氫能企業,形成了較完整的、具有國内自主知識産權的氫能産業鍊。

丹竈鎮黨委副書記、鎮長何敏儀表示,接下來,丹竈将加大力度開拓氫能源應用場景,從交通運輸闆塊向社群、工業等多種類型闆塊延伸應用,這對于氫能産業降低成本和技術疊代等方面起到推動作用。同時,充分利用好佛山仙湖實驗室的一流技術資源,大力推動丹竈氫能技術成果轉化。完善城市配套設施,通過全域土地綜合整治優化城市布局,并加大力度完善教育配套和交通路網建設,提升城市品質,留住高層次人才。

南海區政府副區長黃智斌表示,南海氫能産業盡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處于培育發展階段,不進則退,很多問題和障礙仍需克服解決。他希望,氫能産業相關部門要用更廣的視野、更遠的眼光認識和研究氫能産業發展工作,用更務實的舉措支撐政協提案再辦理再落實,提升氫能産業發展品質,繼續推進打造“氫國氫城”新南海。

南海區政協黨組書記、主席唐棣邦表示,南海氫能源産業發展要再接再厲、乘勢而上,保持發展定力,加大對氫能項目的招商引資力度,充分利用好區内提供的氫能産業發展平台。同時,區政協委員要堅持“一題到底”,帶動社會各界人士,積極建言獻策,助推氫能源産業快速發展。

記者:楊韻

監制:陸佩蘭

通訊員:麥盛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