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科技早新聞來了丨2022-3-1

科技早新聞來了丨2022-3-1

【今日封面】

近日,在雲南昭通大山包越冬栖息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黑頸鶴經受連日霧雪等極端天氣的困擾後,迎來了久違的美好時光。吳太平 攝,來源:中國新聞網

消息站

科技早新聞來了丨2022-3-1

圖檔來源:國家統計局網站

●2月2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其中,經濟規模突破110萬億元創新高。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27864億元,比上年增長14.2%。(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早新聞來了丨2022-3-1

人工澱粉合成途徑。科技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供圖

●2月28日,科學技術部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基礎研究管理中心)釋出2021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号探測器成功着陸火星;中國空間站天和核心艙成功發射,神舟十二号、十三号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并與天和核心艙成功完成對接;從二氧化碳到澱粉的人工合成;嫦娥五号月球樣品揭示月球演化奧秘;揭示SARS-CoV-2逃逸抗病毒藥物機制;FAST捕獲世界最大快速射電暴樣本;實作高性能纖維锂離子電池規模化制備;可程式設計二維62比特超導處理器“祖沖之号”的量子行走;自供電軟機器人成功挑戰馬裡亞納海溝;揭示鳥類遷徙路線成因和長距離遷徙關鍵基因等10項重大科學進展入選。(來源:科技日報)

純科技

科技早新聞來了丨2022-3-1

視訊截圖

●英國杜倫大學的天文學家與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合作,使用泛歐射電望遠鏡低頻陣列 (LOFAR) 繪制了超過四分之一的北方天空,該地圖于近日首次公開,顯示了大約440萬個數十億光年外的空間物體,其中包括100萬個以前沒有被發現的空間物體。相關研究已發表于《天文學與天體實體學》雜志。(來源:科技日報)

科技早新聞來了丨2022-3-1

左: 南非射電天文台的MeerKAT拍攝的銀河系中心區域。右: 東亞VLBI網(EAVN)在1.3厘米(上)和7毫米(下)波段的觀測結果。左側是觀測到的SgrA*(受星際媒體散射影響)結構圖像,右側是消除了散射效應後的SgrA*内禀結構圖像。圖檔來源:央視新聞用戶端

●近日,由西班牙安達盧西亞天體實體研究所博士後Ilje Cho和研究人員趙光耀牽頭的科研團隊通過分析觀測資料,發現銀河系中心的超大品質黑洞——人馬座A*(Sgr A*)的内禀結構近乎是圓形的。測得的輻射區大小表明圍繞Sgr A*的吸積流中有非熱電子,輻射區的形狀則顯示吸積流的旋轉軸是直接指向地球的。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天體實體學雜志》上。(來源:央視新聞用戶端)

科技早新聞來了丨2022-3-1

不同多基因風險評分個體的冠心病發病風險軌迹。課題組供圖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心血管病中心教授顧東風和該中心教授魯向鋒團隊建立了大陸首個冠心病多基因風險評分模型,并系統評價了其在冠心病精準預防中的應用價值。該評分可提升冠心病發病風險預測和臨床風險分層能力,有助于冠心病的早期預測預警和指導精準防治。研究成果線上發表在《歐洲心髒病雜志》。(來源:中國科學報)

看天下

科技早新聞來了丨2022-3-1

1月25日,醫務人員在意大利博洛尼亞一家醫院的新冠重症監護室工作。新華社發,賈尼·斯基基 攝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協會日前發表新聞公報說,一些人感染新冠病毒後更易出現重症,這不僅與年齡、慢性疾病等因素有關,還與遺傳因素有關。該機構研究人員發現,現代人中常見的一種遺傳自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突變是導緻新冠重症的遺傳風險因素。不過進一步研究發現,與未攜有該基因突變的人相比,攜有這種基因突變的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風險要低27%。相關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學報》雜志上。(來源:參考消息)

科技早新聞來了丨2022-3-1

2017年澳洲新南威爾士大學研究人員在澳洲昆士蘭州海域拍攝的一頭座頭鲸。新華社發,新南威爾士大學供圖

●澳洲環境部日前宣布,鑒于澳洲海域中座頭鲸數量已經大幅恢複,座頭鲸不再是澳洲受威脅物種。(來源:新華社)

大觀園

科技早新聞來了丨2022-3-1

中國海油供圖

●中國海油2月28日釋出消息,大陸自主設計建造的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海基一号”在廣東珠海順利完工,這标志着大陸在超大型海洋油氣平台導管架設計建造技術上取得新突破,開創了大陸中深海油氣資源開發的新模式,對保障國家能源安全、提升深海資源開發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張琦琪

稽核:王小龍

終審:王郁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