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小米被傳建廠火地島,華為、聯想、O/V打響南美市場争奪戰

小米被傳建廠火地島,華為、聯想、O/V打響南美市場争奪戰

文/孫鵬越

編輯/大風

國産手機廠商在相繼完成對美國、歐洲市場、印度、東南亞市場的攻略後,把目光看向了距離中國最遙遠的大陸:南美洲。

今年2月,據阿根廷媒體《十二頁報》(Página12)報道:小米将在阿根廷開設第一家小米之家,并将在阿根廷南部火地島建廠生産手機,預計小米總投資額将達到數百萬美元。

南美市場一直是小米全球市場中增長最快的區域之一,根據Canalys資料顯示:2021年全年,小米在南美智能手機市場排名第三,市場佔有率為12%,同比增長94%;其中在哥倫比亞排名第一,秘魯排名第二。

在秘魯,小米已經擊敗蘋果,成為秘魯最大智能手機廠商;在哥倫比亞也占據了30%左右的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二;而在南美洲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的巴西,目前小米手機每天的激活量達到了1萬台。

小米被傳建廠火地島,華為、聯想、O/V打響南美市場争奪戰

(巴西聖保羅,小米之家)

小米公司相關從業人員告訴鋅财經:南美洲的總人口超過6億,在小米全球市場戰略中,一直具有極高戰略地位。一方面,小米在南美市場保持着非常高的年增速,另一方面,南美市場本身也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市場。

其中有兩個非常有利于手機銷售的特點:第一是人口結構年輕化,消費者對數位産品的興趣和需求旺盛;第二是很多南美國家還處于4G和5G網絡快速擴充的過程中,手機使用者人數、上網人數也在持續的增長之中。這都為包括小米在内的全世界手機品牌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除小米之外,華為、聯想、OPPO、vivo都在積極部署南美各國市場,從線上電商平台到線下品牌直營店,國産手機品牌的LOGO遍布南美各國的街頭巷尾。

在打完歐洲、東南亞市場的關鍵戰役之後,眼下的南美,成了全球手機廠商争奪的焦點位置。

阿根廷鐘愛“聯想”

阿根廷是南美洲第二大國家,總人口數4500萬,GDP在南美洲位居第三,群眾的消費潛力較大。人口多,消費水準高,這些都完美契合了手機市場發展的土壤。

阿根廷手機市場,有一個非常“難以了解”的硬性規定:“為了扶持本國制造業,所有在阿根廷售賣的手機廠商,必須要把零部件運到阿根廷本土進行組裝。”

這也意味着想要在阿根廷賣手機,必須把智能手機零配件,從中國、印度、東南亞飛躍兩萬公裡,經阿根廷海關審批放行之後再通過陸路運輸,穿越巴塔哥尼亞荒原,經過海峽,最終送到阿根廷本土工廠進行組裝。

如此苛刻的條件,讓蘋果直接放棄了阿根廷市場。

小米被傳建廠火地島,華為、聯想、O/V打響南美市場争奪戰

(聯想moto x30)

蘋果撤離阿根廷之後,就迎來了安卓陣營的狂歡。目前,阿根廷手機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一的是聯想旗下的摩托羅拉。這個在中國市場近乎消聲滅迹的品牌,在阿根廷卻成了占領40%以上市場佔有率的巨無霸。

據了解,摩托羅拉在阿根廷成為行業龍頭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聯想的供應鍊能力。早在2011年,聯想就和阿根廷Newsan集團展開合作,斥資1400萬美元在阿根廷火地島建設工廠。而Newsan集團則是阿根廷消費電子領域最大的公司,是徹頭徹尾的“地頭蛇”。

摩托羅拉在被聯想收購之前,就已經是阿根廷本土知名通信營運商,擁有從2G、CDMA、TDMA,到3G、iDEN等多項通訊專利技術。

2014年,摩托羅拉被聯想收購以後,聯想迅速将它“本土化”,提出了“垂直整合”戰略,放棄将産能外包給如富士康、仁寶等代工工廠的做法,與阿根廷本土制造商Newsan集團合作,成立子公司,建立專屬工廠。

就當其他手機品牌還在不遠萬裡,跨越海峽來到阿根廷組裝手機時,摩托羅拉已經實作了100%本土化生産,完成産地優勢與生産模式優勢雙重領先。

憑借聯想供應鍊的支援,原本占據阿根廷市場60%的三星節節敗退,讓摩托羅拉成為了阿根廷市場的絕對霸主。

為什麼選擇阿根廷?

除了勞動力便宜的印度工廠以外,小米還沒有在海外建立第二個生産基地。小米方面告訴鋅财經,南美市場一直是小米的重要市場,小米在2017年進入第一站墨西哥,2018年進入哥倫比亞,2019年進入秘魯。從時間上看,相較于歐洲和東南亞市場,并沒有那麼長。

但據小米官方透露給鋅财經,目前小米在這些國家,除了自己的小米之家外,均已經和主流經銷商取得合作。比如在秘魯,小米已經和美洲電信的子公司Claro建立合作關系,通過電信營運商管道出貨,同時在電商管道也有MercadoLibre、Linio等本地電商平台為小米提供出貨管道。

在墨西哥,TekMovil是小米重要的官方代理商;在智利,營運商Entel是小米的主要合作夥伴;在中美洲,小米和營運商Tigo、Claro以及代理商Intcomex都有合作。

而縱觀整個南美洲,阿根廷必然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市場。

除了上文我們提到的阿根廷關于手機廠商的“硬性要求”以外,阿根廷的免稅政策也是引發手機品牌關注的重要原因之一。

從2017年開始,阿根廷就開始集中性降低進口商品關稅,意圖開放市場用來引進國外投資。降稅品類也逐漸擴大,不光是消費電子産品,不少農作物也有相對應的降稅措施。甚至到2018年10月,阿根廷減少了100多種消費電子産品的關稅。

除了降低消費電子産品關稅以外,阿根廷市場的穩定性、安全性也是整個南美最好的選擇。

南美洲多個國家政局不明,暴力事件頻出,既相對穩定還有能力支撐起手機廠商工業鍊建設的國家隻有巴西和阿根廷。而巴西雖然沒有阿根廷那樣的“強制性要求”,但也并不是個“好相處”的對象。

比如巴西市場對制造業的保護和生産運輸成本,以進口電子裝置的高稅率促使廠商實作本地生産,會導緻當地勞動力和配件成本過于高昂。

除此以外,巴西稅收更為可怕,據了解,巴西聯邦、州和市三級政府所征收的稅種目前有104種。

即便是手機廠商選擇組裝好手機運過去,中間還有運輸費用、海關審查、層層申請。不僅會對成本造成巨大負擔,還會影響新機的釋出時間。在智能手機硬體性能對拼如此激烈的當下,旗艦機型晚幾個月上市,對任何一家手機廠商來說是難以承擔的。

是以,在南美地區建廠,是解決上述問題最好的方法。

小米被傳建廠火地島,華為、聯想、O/V打響南美市場争奪戰

(阿根廷,火地島)

這次阿根廷媒體報道稱,小米選擇建廠的地方名叫“火地島”,這裡是阿根廷特設的免稅區,與中國的海南島相同,和南極洲隔海相望。

選擇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天涯海角”,當然是不利于制造和運輸成本。但阿根廷因工業基礎薄弱,是以阿根廷政府想将制造公司聚集到一起,把火地島打造成制造業重地,目前,火地島已經有多家手機廠家入駐,包括中興、聯想。

立足阿根廷,再來輻射巴西、哥倫比亞等其他國家,從生産和運輸的角度來看,都對手機廠商是極大的利好。

南美手機市場

南美手機市場持續升溫,任何手機廠商都不願放棄這個超6億人口的蛋糕。

蘋果三星作為智能機早期的市場巨鳄,一直壟斷着南美手機市場80%以上的份額。但随着國産手機廠商的逐漸發力,目前市場前八的手機品牌,中國廠商占據了5個。

最早進軍南美市場的先行軍,是2013年的華為。華為為了避免巴西稅收的層層剝削,宣布将阿根廷分公司設立為南美洲總部,截止2021年,華為阿根廷公司員工超過500名。

從2015年開始,華為與阿根廷本土的New San、BGH和Brightstar等企業進行合作合作,生産了65萬台智能手機;在2016年産量提升到200萬台。華為借助阿根廷的生産線,一度成為南美洲市場銷量第三的品牌。

但随着美國對華為的制裁逐年收緊,華為市場佔有率不斷下跌,截止2021年底,華為已經跌出市場前八的位置。而去年和華為分家的榮耀,為了彌補華為留下的市場空白,也将進軍南美市場。

據Counterpoint Research的報告顯示:南美洲智能手機市場逐漸升溫,2021年至少有五個新品牌進場;其中市場占有率第一的是三星,第二至七名分别是:摩托羅拉、小米、中興、oppo、蘋果、VIVO。

小米被傳建廠火地島,華為、聯想、O/V打響南美市場争奪戰

(來源:Counterpoint Research)

随着國産手機廠商完成對亞洲、歐洲的攻略後,南美洲将成為下一個爆發點。

面對南美洲各個國家對本國電子産品的保護,生産的運輸都是阻礙國産手機廠商的攔路虎。與當地代工工廠合作成立子公司、建立合資工廠成了最好的選擇。

華為、聯想、小米都已經邁出第一步,而OPPO、vivo、榮耀等品牌也将會謹慎考量在南美建廠的可能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