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爆雷兩年後,瑞幸如何上演教科書式的自救

時隔兩年,瑞幸已經走出财務造假的至暗時刻。近期又是蹭冬奧谷愛淩的熱點,又是傳出與美國 SEC 和解、計劃重返納斯達克,曾經站在萬丈懸崖邊的瑞幸勒馬回血,卷土重來。

近日,媒體披露了瑞幸現任董事長兼 CEO 郭謹一給兩萬名員工的内部信。信中透露,2021 年,瑞幸實作了業績穩健增長,門店擴充已經進入高品質精細化營運階段。瑞幸去年共推出了 113 款全新現制飲品,并于今年 1 月實作了新開門店總數約 360 家,重新整理單月新開店總數紀錄。剛剛過去的春節黃金周,瑞幸的門店交易額是去年同期的三倍。

瑞幸這條「起死回生」之路走得并不尋常。在外界推測和認知常識裡,崩盤退市後,「投機之王」瑞幸的結局,無外乎是巨額罰款、牢獄之災、破産倒閉,留下一段為人诟病或嘲諷的失敗案例。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頑強的瑞幸在新的管理團隊帶領下,不僅沒有退出曆史舞台,反而在競争激烈、對手林立的咖啡賽道上生生撕開了一道豁口,跑出了一場教科書式的自救。

01從中年人的文藝,到年輕人的話題

北京冬奧會開幕前,誰也想不到年紀不滿 20 歲的谷愛淩,能在自己的第一屆奧運會上斬獲兩金一銀,是以賭對谷愛淩的 20 多個品牌,多少有一點「運氣」的成分。

但對于瑞幸,除了運氣之外,2020 年風波後新管理層對産品和品牌政策的調整,也是瑞幸得以刮開「谷愛淩」這張彩票的前提。

成立至今隻有不到四年半的曆史,但瑞幸前後已經換了七名代言人。如下圖所示,從創業初期的湯唯、張震,到上市後主推小鹿茶時期的劉昊然、肖戰,再到 2021 上半年簽下的譚松韻、利路修,最後是九月簽下的滑雪公主谷愛淩。

爆雷兩年後,瑞幸如何上演教科書式的自救

瑞幸代言人曆史 | 極客公園制圖

2020 年是一個明顯的分水嶺,在此之前瑞幸的四位代言人,都是相對傳統的影視明星。

2017 年 11 月,瑞幸在北京銀河 soho 的第一家門店開業後,邀請湯唯、張震出任品牌代言人。彼時的管理層核心——瑞幸前 CEO 錢治亞曾在公開場合表示,瑞幸的目标就是要打敗星巴克。她将瑞幸定位于高品質商業化咖啡,目标是職場人士和年輕消費者。

但在這一階段,瑞幸的市場定位、營銷政策和品牌理念又有自相沖突的地方。一方面,比對的市場競品和自家代言人選擇了「中高端」路線,另一方面,錢治亞又不止一次宣稱品牌願景是「要讓每個中國人都能喝到更好的咖啡」,實作咖啡「平民化」。

上市後,瑞幸調整了原本模糊的定位,進一步聚焦年輕消費者。但當時的瑞幸拓展年輕市場不是靠咖啡,而是進軍新茶飲賽道,做「年輕人的下午茶」,并請來劉昊然與肖戰,這兩位粉絲群體更年輕,也更具備流量屬性的明星擔任小鹿茶的品牌代言人。

陷入造假風波之後,加上疫情的影響,瑞幸在營銷上沉寂了将近一年的時間。2021 年 3 月,瑞幸開始尋找新的代言人,眼光也更趨向年輕人關注的話題屬性,配合當季主推飲品在社交媒體上傳播。

譚松韻清新甜美的形象,與瑞幸在春季主打的櫻花系列新品共同指向了網紅「少女心」。生椰拿鐵大火的時候,代言人是利路修。他在選秀節目中「隻想快點下班回家」的形象,切中了時下年輕打勞工的共鳴。

去年 9 月,随着北京冬奧會的臨近,瑞幸找到了滑雪冠軍谷愛淩,搭配「瓦爾登滑雪拿鐵」和「藍絲絨飒雪拿鐵」這兩個「奧運限定」,把今年開年的成敗,壓在了北京冬奧會這個十幾年一遇的話題之上。

02從專注咖啡,到産品「奶茶化」

除了換代言人,新管理層上任後的另一項舉動,是改變瑞幸的産品政策。

首先是産品定位和主打品類的不同。

以錢治亞為首的第一代管理層,将産品定位放在「高品質商業咖啡」,主打「品質專業」和「口感新鮮」,品類相對單一;新掌舵者則是将咖啡「奶茶化」,主打特色咖啡,符合年輕群體喜愛的網紅屬性。

瑞幸早期主推的品類是包括傳統美式和經典拿鐵在内的「大師咖啡」系列,産品賣點放在咖啡制作工藝、咖啡師團隊、機器裝置和咖啡豆品質上。

上市後,瑞幸為了打開下沉市場,轉向擴充産品品類,相繼推出了 NFC 果汁和小鹿茶,後者更是被寄予厚望,自帶「戰略級新品」的光環亮相。

但整體來看,從咖啡這個在國内相對小衆的飲品賽道切入茶飲,競争對手從外來的星巴克、Costa,變成了國内的喜茶、奈雪,小鹿茶并沒能複制瑞幸的速度。

除了果汁和茶飲,瑞幸另一個産品年輕化的嘗試是「奶咖」。造假風波之前,瑞幸打造出了最早一波出圈的隕石拿鐵、珞珈櫻花拿鐵,都是傳統咖啡與奶茶的混搭,奶咖的口味更适合尚未形成咖啡飲用習慣的年輕消費者。

緩過疫情和造假風波的沖擊,2021 年瑞幸将「咖啡+奶茶」的品類進一步擴充。據不完全統計,在瑞幸 2021 年新品中,超三分之一是奶咖類飲品。根據官方資料,生椰拿鐵在 2021 年 6 月單月售出超 1000 萬杯,重新整理了瑞幸新品銷量紀錄。

瑞幸在财報中表示,成功推出新産品是瑞幸财務資料「表現強勁」的核心原因之一。據瑞幸釋出未經審計的财報顯示,在 2021 年前三季度的淨收入總額為 55.3 億元,其中,産品銷售收入為 46.8 億元,占比 85%。

從「高端」轉向「網紅」,在産品研發機制上,瑞幸的核心研發團隊,也由聘請「外部專家」,轉向内部「賽馬機制」。

早期瑞幸的産品研發主要依靠外部聘請專業咖啡大師。根據早年媒體報道,瑞幸組建了由三位世界咖啡大師構成的團隊,分别來自意大利、日本和中國,全面負責産品研發和品質管控。

後來的瑞幸不再依賴咖啡大師專業研發團隊,更新了産品研發機制。綜合多家媒體報道,瑞幸現今的産品研發實行「賽馬機制」。

在「賽馬機制」下,一款新品從設計規劃到正式上市,通常需要經過以下流程:由研發團隊的幾個小組同時提案,經過反複多輪的内部品鑒,層層篩選、測試、淘汰,由内部員工們投票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一款,最後優勝劣汰,獲得最高分的産品憑借綜合實力被投入市場,放到消費者面前接受檢驗。

據 Tech 星球報道,瑞幸在橫跨醜聞的 2020 年共推出了 77 款全新現制飲品。2021 年,瑞幸的上新數量提至 113 款,超過了奈雪的 105 款。

新的産品政策下,瑞幸逐漸削弱補貼力度,客單價也有所提升。據第一财經雜志報道,瑞幸的産品單價已經從 2019 年第四季度的 9.97 元,提升至 15.24 元。瑞幸也在财報中承認,2021 年第三季度實作了更高的平均售價。

普通消費者也不難感受到這種變化。瑞幸早年的優惠券,「1.8 折」、「3.8 折」屢見不鮮,而現在更多是「4.5 折」、「5 折」。

03救命的加盟

說完了産品和代言,最後來聊聊瑞幸商業模式中最重要的一塊——門店。

瑞幸從成立到上市隻用了短短 18 個月的時間,遠超同侪的擴張速度是瑞幸緻勝的法寶。财報顯示,截至 2020 年 3 月 31 日,瑞幸有 4511 家自營門店和 501 家加盟店,2 年時間走完了星巴克在華 20 多年的布局。

在爆出财務造假進而引發資本市場危機之前,瑞幸前 CEO 錢治亞曾在 2019 年中表示,計劃在 2021 年底前将門店總數提高至 1 萬家。但由于疫情、造假風波等因素,這樣的計劃顯然難以為繼。事實上,在瑞幸自曝造假後不久,外界一度認為瑞幸将迎來一波關店潮。

事态最初的發展符合外界的預期。醜聞發生 3 個月後,如下圖所示,截至 2020 年 6 月 30 日,瑞幸的自營門店數量降至 4267 家,比 2020 年 Q1 結束時減少了 244 家。接下來的 3 個月,瑞幸再次關閉了一批門店,門店總數淨減少 315 家。

爆雷兩年後,瑞幸如何上演教科書式的自救

瑞幸近兩年門店數量 極客公園制圖

但從 2020 年四季度開始,瑞幸逐漸穩住頹勢。财報顯示,2020 年年底,瑞幸自營門店總數比 Q3 結束時減少 23 家,并在 2021 年的第一季度由減轉增。到最近一次披露的 2021 年三季度,瑞幸自營門店單季淨增 188 家,基本回歸正常軌道。

值得一提的是,瑞幸自營門店數量開始增長,或許也是因為補充了新的「彈藥」。2021 年 4 月中旬,瑞幸釋出公告,宣布與公司股東大钲資本和愉悅資本達成了總額為 2.5 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協定。

除了穩住自營店的頹勢,瑞幸門店政策更大的轉變,在于對加盟店的态度。

高速擴張與不做加盟,是上市前的瑞幸最顯著的标簽。錢治亞早年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為了保障産品品質與服務的标準化,瑞幸咖啡門店全部為直營,不接受加盟。

而在 2019 年切入茶飲賽道後,加上把門店開入下線城市,瑞幸開始調整政策,接受加盟店。同時為了和瑞幸主品牌進行區分,加盟門店由「小鹿茶」品牌承接。

相比于大部分采取加盟模式的連鎖品牌,瑞幸的加盟模式對加盟商的控制更加嚴格。根據瑞幸在财報中披露的資訊,對于加盟店,瑞幸為加盟商提供店面設計、營銷材料,以確定一緻的品牌形象。同時還提供物流網絡、原材料和裝置,甚至提供員工教育訓練,來保證品控,并定期對加盟店的營運情況進行審查。

造假風波之後,瑞幸在關閉自營門店的同時,開始加快加盟店的擴張速度。2019 年底時,瑞幸共有 282 家加盟店,2020 年 Q2 時已經增至 824 家,截至 2021 年 Q3,加盟店總數已經達到 1465 家,約占瑞幸門店總數的 1/4。

同時在 2021 年三季度,瑞幸停止使用小鹿茶品牌。根據當時媒體報道,多家小鹿茶門店直接更名為瑞幸咖啡,直營和加盟,不再通過品牌名進行區分。

對于爆雷後在資本市場近乎「斷奶」的瑞幸,新管理層想要繼續擴張,開放加盟不是一個令人意外的選擇。根據财報,瑞幸平均每個門店僅裝修和裝置兩塊就需要一次性投入近 30 萬元,再加上人員、租金、水電、原材料等營運投入,對于 2020 年虧損 50 億元,2021 年前三季度總虧損依然有近 4.2 億元的瑞幸來說,讓加盟商承擔開店費用是最好的選擇。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瑞幸的說法,其不對加盟商收取加盟費,隻有在加盟店達到一定的盈利門檻時,才會抽取利潤分成。

2020 年,總計 500-880 家瑞幸加盟店(約占門店總數的 10%-16%),全年總收入為 3.16 億元,隻占瑞幸全年收入(約 40.33 億元)的 8%。

爆雷兩年後,瑞幸如何上演教科書式的自救

瑞幸咖啡 2021 年 Q3 季報

但值得注意的是,與直營不同,瑞幸加盟店闆塊确認的收入,除了分享來自加盟店的利潤分成,還包括開店時加盟商一次性買入裝置、裝修材料時支付的費用,以及日常營運時從瑞幸采購原材料支付的費用。

相比于 2020 年隻增加了約 300 家加盟店,2020 年前三季度瑞幸加盟店總數增加近 600 家,是以很難說收入的增長到底是因為加盟店營運狀況有所改善,還是隻單純因為向加盟商賣裝置的收入有所增加。

而根據 2020 年年報,當年 4.16 億元來自加盟店的收入中,銷售原材料的收入為 2.27 億元;銷售裝置的收入為 4300 萬元;而利潤分成的收入僅有 1280 萬元,此外還有 3330 萬元來自裝修、配送等其他服務的收入。

考慮到裝置、裝修隻是開店時的一錘子買賣,而給加盟商賣原材料基本是 0 毛利。數百家門店一年隻有不到 1300 萬的利潤分成,隻看 2020 年的收入模型,瑞幸要靠加盟店翻身,可能還要更多時間。

本文為極客公園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系極客君微信 geekparkGO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