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比雞屎髒!雞蛋上的惡心東西,被2歲娃吃進去,可能引發敗血症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局長~用娘心調查育兒知識問題,為寶媽們撥開育兒道路上的迷霧,真相隻有一個!一定要持續關注局長哦~

雞蛋,因其蛋白質含量高、價格親民,而成為了廚房中必不可少的營養标配食材。

雖然雞蛋物美價廉,可是“蛋紅是非多”,人們對于它的争議真的不少,比如:

土雞蛋比一般雞蛋營養更高!

雞蛋千萬不能跟豆漿一起吃!

孩子感冒發燒,就不能吃雞蛋!

那麼,這些到底是謠言還是真相呢?局長今天想用這篇文章來為大家解答一下~

1

吃雞蛋

請注意這“六不要”

一、不要攝入過量雞蛋

根據《中國居民膳食指南 2016》的建議,在保證其他食物(乳制品、肉類、海鮮類)正常攝入,即保證其他來源的蛋白質提供比較充足的前提下,每周吃的雞蛋不應該超過7個,也就是每天一個。

當然,偶爾多吃幾個一般不會有大問題。但如果在某段時間内,每天攝入好幾個雞蛋,再另外補充蛋白質豐富的食物,很容易造成營養過剩的情況。

具體月齡的雞蛋攝入量,可以參考以下吃法:

7~12個月:15~50g,優先保證1個蛋黃。

初次添加雞蛋的寶寶,注意先嘗試1/4蛋黃,如不過敏,可逐漸加至1個蛋黃。

1~2歲:25~50g,每天吃0.5~1個雞蛋。

2歲以上及成人:50g,每天吃1個雞蛋。

*如果是正在長身體的青少年,血脂正常的情況下,可以酌情增加到每天吃2~3個雞蛋。

二、不要生吃雞蛋,也别煮太久

有些人認為生吃雞蛋不會讓營養流失,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

因為生吃雞蛋很有可能會把雞蛋中所含的細菌,比如蛋清中所含的沙門氏菌。

這種細菌的肮髒程度,可是更甚于雞屎。吃進肚子裡,很容易造成腸胃不适、腹瀉、惡心、嘔吐和發熱等不良反應。

前幾年,中國台灣就曾出現雙胞胎因食用生雞蛋感染沙門氏菌,引發敗血症,連續4天高燒39°,用了14天抗生素才救回性命的新聞。

比雞屎髒!雞蛋上的惡心東西,被2歲娃吃進去,可能引發敗血症

圖源:網絡

生吃有細菌,但也切記,煮雞蛋時不要過火,一般涼水下鍋,水必須沒過蛋,用中等火候,冷水煮沸,水開後煮6~9分鐘即可。

一旦煮到蛋黃發黑、蛋白變青,口感不僅會變差,還會影響孩子吸收消化。

比雞屎髒!雞蛋上的惡心東西,被2歲娃吃進去,可能引發敗血症

三、不要扔蛋黃

長期以來,很多人認為吃蛋黃就是在吃膽固醇。

擔心吃蛋黃會使血脂升高而導緻發胖、動脈硬化等問題,于是吃雞蛋的時候常常把蛋黃剔除,這種做法其實是不對。

的确,蛋黃中确實膽固醇含量高,一個雞蛋黃大概可以提供185至200毫克的膽固醇。

但是,最新的研究已經替雞蛋黃平反了,飲食中的膽固醇并不是造成高血脂和心髒病的原因。

比雞屎髒!雞蛋上的惡心東西,被2歲娃吃進去,可能引發敗血症

我們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隻有15%來自于飲食,其餘都是肝髒自己合成,而且身體的自我調節機能,也能夠平衡肝髒合成的膽固醇量和通過食物攝入的膽固醇量。

而《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裡,也删掉每天吃膽固醇不超過300毫克的規定。

此外,蛋黃中還含有維生素A、鈣、磷等其他人體所需要的營養成分。

是以,不要再随意丢棄蛋黃啦~

四、不要相信雞蛋與豆漿相克

我們常常會被阻止雞蛋和豆漿一起吃。具體解釋的原因是這個:豆漿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會使雞蛋難以吸收。

但事實上,隻要豆漿是充分煮開的,這種抑制物就會被破壞,雞蛋吃進去了蛋白質還是照常吸收。

是以,早餐時一杯豆漿喝一個水煮蛋,你可以大膽放心的吃。但把生雞蛋打進熱豆漿中,就不提倡了。

比雞屎髒!雞蛋上的惡心東西,被2歲娃吃進去,可能引發敗血症

五、不要迷信土雞蛋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願意多花上幾塊錢來購買土雞蛋,認為土雞蛋比洋雞蛋更天然、更營養。

但事實上,相對洋雞蛋,土雞蛋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膽固醇、鈣、鋅、銅、錳含量略多一些;而脂肪、維生素A、維生素B2、煙酸、硒等則略少一些。

這種營養上的差異其實是非常小的,土雞蛋的營養比洋雞蛋高很多其實是一種僞科學。

六、不要被蛋殼的顔色誤導

在超市常常能看到很多人買雞蛋時,專挑蛋殼顔色深的買,認為蛋殼顔色深的,肯定比蛋殼顔色淺的營養價值高。

其實我們都被這種說法誤導了,蛋殼的顔色主要是由一種叫“卵殼卟啉”的物質決定的,而這種物質并不是雞蛋營養價值決定因素。

雞蛋的營養價值與雞的品種還有雞的飲食結構有關。

是以,你喜歡什麼顔色的蛋殼,就挑哪一種,不用顧慮太多。

比雞屎髒!雞蛋上的惡心東西,被2歲娃吃進去,可能引發敗血症

2

用雞蛋做輔食

千萬别陷入這些誤區

雞蛋稱得上是寶寶輔食裡面的全能選手了,特别是雞蛋液,很多寶媽都會用雞蛋液做成各種形狀各異的美味輔食。

但是,對于用雞蛋來給寶寶做輔食,很多媽媽卻陷入了下面幾個誤區:

誤區一:把雞蛋作為“第一口輔食”的首選

很多媽媽覺得雞蛋無害,是以給寶寶吃第一口輔食的時候,就會選擇雞蛋。

這樣做其實是不推薦的。

寶寶第一口輔食,應首先添加強化鐵的嬰兒米粉、肉泥等富鐵的泥糊狀食物,過一段時間再添加雞蛋,先吃蛋黃再試蛋白,排除不過敏。

誤區二:吃雞蛋補鐵

和上面的“誤區一”同理,蛋黃的鐵元素其實不是滿足寶寶該營養補充的首選。

蛋黃雖然高含鐵元素,但是蛋黃中有一種叫做卵黃高磷蛋白的物質卻在抑制鐵的吸收,蛋黃中隻有3%的鐵能夠被吸收。

是以,寶媽們切忌把蛋黃當成寶寶補鐵的神物。

比雞屎髒!雞蛋上的惡心東西,被2歲娃吃進去,可能引發敗血症

誤區三:發燒時不能吃雞蛋

我們常常會聽老一輩的人說:“雞蛋是發物,感冒、發燒的時候不能吃雞蛋!”

解釋的原因是這麼說的:“雞蛋蛋白質含量高,發燒時食用,會增加人體新陳代謝的負擔,不但不能使體溫降低,反而會增加身體熱量,不利于病情的恢複。”

但實際上,并沒有任何文獻和實驗證明,吃雞蛋會影響孩子發燒時健康的恢複。

如果寶寶平時對雞蛋不過敏,不管是發燒、感冒、咳嗽還是腹瀉,都可以食用雞蛋。

相反的,發燒時,體内蛋白質分解速度會加快,這時候人體是需要補充蛋白質的,如果寶寶發燒後食欲仍然不錯,雞蛋實際上是生病期間很好的蛋白質來源。

好啦,這期的媽媽調查局就到這裡,我們下期再見了~

本文由媽媽網獨家專欄「媽媽調查局」特約供稿,版權歸媽媽網所有,如果想轉載,請聯系我們取得授權。

本期編輯:Y.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