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早春花信風之李花六首:自明無月夜,猶自玉為钿

早春花信風之李花六首:誰将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

通常我們都說桃李春風,當代人看過桃花,但是未必很多人看見過李花。李花和桃花開花的确很接近,都是雨水或者驚蟄節氣開始開花的春花,通常在農曆的元月底和二月。

二十四番花信風中早春雨水節氣的第三位花候,定為李花,這是因為宋朝和明朝,桃李的種植相當普遍,幾乎同時開,某些地方李花開得較早些,是以将李花略略早于桃花。李花白,桃花紅,它們的盛花期是在農曆二月,和最秾麗的春天互相擁抱感染共振。

是以形容二月美春有個最絢爛的詞,叫作桃李春風。

李樹被人們發現利用的曆史,和桃花梅花一樣古老而悠久。

早春花信風之李花六首:自明無月夜,猶自玉為钿

甲骨文中就有李。從李字的字形就可以看到這是上古重要的果樹,木樹上累累綴滿了果實,簡直要垂到地面上來。

李樹在周朝,就是重要的果樹,“北山有李”“投我以桃,報之以李”“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李果,酸甜,利于消化,解渴。比起梅樹來,李樹在北方生長良好,且有優良的品種,不像梅果,最好的梅果産自南越,雖然有更強的調味酸性,但是因為古代種植技術有限,不如李樹和桃樹更容易種植。

那麼談到李,就涉及李姓的來曆。東夷是以上古黃河流域為中心靠東邊的部落,東夷族的首領曾是舜帝時代司掌刑法的大官,以官為姓,這個族就叫“理”氏,而本身這裡是淮中下遊地區,盛産李樹,就兼李樹為部落圖騰,後來,這裡的人就姓“李”。

當然李姓也會遷徙。

周朝有老子李耳,漢朝有隴西人李陵。到了唐朝,隴西人李淵建立大唐,他拉上道學先祖李耳做自己的祖先,那是後話。

轉來談李樹。

漢朝已經廣泛人工種植李樹,魏晉時代就流行早春看桃李花,到了唐朝,國家統一,生産力更為提升,桃李不但是重要農業樹種,也是重要的觀賞花木。皇家園林,農村,處處都種植了桃李,且形成規模。李花盛花期在正月底或者二月,正是人們遊春踏青,賞春的最美好時候。

唐朝有大量關于李花的詩。

早春花信風之李花六首:自明無月夜,猶自玉為钿

“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見桃惟見李。

風揉雨練雪羞比,波濤翻空杳無涘。

君知此處花何似,白花倒燭天夜明。

照耀萬樹繁如堆,念昔少年著遊燕。" 中唐 · 韓愈《李有花》節錄

35歲的韓愈在監察禦史的職位上彈劾地方官員不作為,謊報災情,造成人們流離困苦,結果被權貴擠壓,先是貶谪到小縣城當縣令,38歲又降了一級,外放到江陵做縣官的副手。

他懷着郁悶的心情到任,早春時節,去看這裡郊外的桃李花開。

盛開如雪的李花讓他震撼,流連忘返,直到深夜。

這是巨大的李花林,雖然裡面也有桃花,但是李花絢爛潔白的那種壯觀完全壓過了桃花。

而且他是夜晚看到的,此時紅色的桃花沒入在夜色裡,而絢爛雪一樣的李花,盛開在夜晚的月光下,花叢從波浪,無風自有翻滾的壯美。

春風寒雨後的李花比雪還要白淨,反射着月光,讓夜色皎潔如晝。

是以他不厭其煩的說,你知道這樣的花開像什麼?我告訴你,就像是白色的蠟燭一樣在夜晚成片燃燒,萬樹李花,繁花似雪,讓我回到了少年青年時代,在長安那種清苦而浪漫的歲月。

那麼他眼中的李花,純淨,絢爛,帶着少年的青春春寒,無所畏懼地開放在這裡。

隻是花如少年,而他也有重回少年之感,隻是現實殘酷,他已經38歲,壯氣壓抑,且貶谪到這無望的小地方,心被李花觸動,如同暗夜明花,浩然自賞。

早春花信風之李花六首:自明無月夜,猶自玉為钿

”平旦入西園,梨花數株若矜誇。

旁有一株李,顔色慘慘似含嗟。

問之不肯道是以,獨繞百匝至日斜。

忽憶前時經此樹,正見芳意初萌牙。

奈何趁酒不省錄,不見玉枝攢霜葩。

東風來吹不解顔,蒼茫夜氣生相遮。“ 中唐 · 韓愈李花二首 其一 (811年2月)節錄

壯麗如雪的李花是出現在韓愈低谷時期,給了他巨大心靈的共振。是以後來當他境遇改善,重新仕途順風時,他仍舊不會忘記李花。比如在長安的西園,已經貴為尚書的他看到一棵李花,明明沒有梨花開得繁茂,他反而不去看梨花,反而去圍着李花打轉。

說,你今年怎麼開得這麼慘淡?我前些時候還看見你打着花蕾,怎麼這個時候還看不見繁花盛開呢?後來他就想,這是李花沒有足夠的春風和太陽,茫茫一棵守在凄涼的春夜裡,被梨花和夜氣遮住了生長的活力。

實際上這首李花詩是帶入了韓愈個人的人生艱辛甘苦之感。

他愛着李花,因為在絢爛清涼如雪的李花上,看到了自己的沉默艱辛。

早春花信風之李花六首:自明無月夜,猶自玉為钿

”當春天地争奢華,洛陽園苑尤紛拿。

誰将平地萬堆雪,剪刻作此連天花。

日光赤色照未好,明月暫入都交加。

清寒瑩骨肝膽醒,一生思慮無由邪。“韓愈《李花二首其二 》節錄

他願意等李花開,那是他自己的生命花,幸運花。

當春天天地是花草都開放,奢華絢爛之時,洛陽園林裡到處是紅色的桃花,絢爛的牡丹。

而我就獨愛這李花盛開,是誰将這地方一夜之間,堆起萬堆的雪,那李花連綿,仿佛是天花盛開,如雪如銀。

李花未必是在太陽的紅光下最好看,它最好看的就是夜晚,明月李花,絢爛成銀白的海洋。

那種清寒瑩白的花連成一片,那冷香撲鼻,讓人在春天裡有一種肝膽冰雪的清醒,我就是喜歡李花,面對李花花海,我純粹如少年,充滿了那種年輕無邪的靜氣和大氣。

這是他38歲荊州的李花深入了他的靈魂,帶給了他一生那種不斷回味的美好,讓他永遠激勵自己,不忘初心,像李花絢爛成就自己。

早春花信風之李花六首:自明無月夜,猶自玉為钿

”夜疑關山月,曉似沙場雪。

曾使西域來,幽情望超越。

将念浩無際,欲言忘所說。

豈是花感人,自憐抱孤節。 “中唐 · 呂溫《道州城北樓觀李花》

李花。呂溫在60多歲,貶谪去湖南,在湖南道州城北,看到了春天的李花。

李花在夜晚如同關關山月色,早上的花海像沙場的白雪。我曾經從西域歸來,看到了這樣的似曾相識的美,忽然忘記了現實的不如意。

我在這李花絢爛的白色裡,思緒萬端,卻又無法言語,一種洞徹相知,浩然無言。

我想了想,這不是花感動了我,這是我自己有像李花這樣的堅貞壯氣和寂寞,獨自堅守自己的情懷啊。

這是第二位重量級的唐朝高官,愛着這白色的李花,而且是那種入心的打動和身世共振。

李花代表絢爛大氣,更代表忠貞,純粹,堅守。

當然堅守的是自己的精神價值。韓愈如此,呂溫如此,李商隐也是如此。

早春花信風之李花六首:自明無月夜,猶自玉為钿

”李徑獨來數,愁情相與懸。

自明無月夜,強笑欲風天。

減粉與園箨,分香沾渚蓮。

徐妃久已嫁,猶自玉為钿。“ 唐 · 李商隐《李花》

為什麼我開始強調李花和李氏的關系呢,因為李商隐姓李,這是他的姓氏之花。作為王室後裔的李商隐,對于李花,别有一種尊重和感懷。當他落魄和需要精神支撐時,他會去主動看李花。

在開滿李花的路上,獨自徘徊,且獨立數次而來。我和李花兩兩相對,互相無言對看。

李花自己盛開在沒有月光的夜晚,獨自明麗成照天的香雪,李花在春寒春風中笑着,等待一場又一場風雨。

李花将潔白的落花灑在新生的竹筍上頭,祝福它們的成長,李花将香氣散入池塘,轉給了蓮花,而它自己卻老去了。

明明李花是嫁給了春風,然而它卻依然保持着一貫的慈悲高潔,用素淨的花朵裝飾自己,不喧嚣在春天啊。

對于家族沒落的李商隐,祖父和父親早已經亡故,他漫長的人生路,靠的是自己的奮鬥,還有内心家族的榮光作信仰,支撐着他。

李花是他的家族之花,也是他的花,現實的寂寞和打壓,讓他堅定了自我,就像李花一樣,保持着品質和心靈的高潔吧。

早春花信風之李花六首:自明無月夜,猶自玉為钿

”嘉李繁相倚,園林淡泊春。

齊纨剪衣薄,吳纻下機新。

色與晴光亂,香和露氣勻。

望中皆玉樹,環堵不為貧。“北宋 · 司馬光《李花 》

北宋的高官司馬光同樣愛着李花。愛着李花的繁茂,愛着這潔白繁茂中的淡泊之美。

他說,李花就用最新鮮的白色的絹紗,剪出的花朵和花雲一樣,純潔素美,一片春雪裝點在春天的繁華裡。

那李花的顔色如同明麗陽光的光芒,而香氣淡雅清潤,帶着春寒春露。

我這小小的陋室,因為四周都是李花盛開,宛如玉樹,我也就覺得自己不窮,反而飽滿如隐如仙啊。

寫到這裡,我才蓦然發現,雖然我們總是桃李春風的連用,其實并沒有像古人一樣,認真看過李花,欣賞李花那種獨特大氣的美。比如李花潔白繁茂,夜晚更好看,那種雪色的花海打動人内心和靈魂獨特的魅力。

它使劉禹錫記得自己青春少年的豪情,它使呂溫回到邊塞從軍的慷慨歲月,它讓李商隐堅定一種高潔的精神追求,它讓司馬光忘記了貧寒。

早春花信風之李花六首:自明無月夜,猶自玉為钿

或者,我們該重新審美李花,這開在雨水節氣,絢爛在二月的春風花朵,它并不是我們認為的普通平凡和俗氣。

你見過李花開花嗎?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詩詞中的愛和美。圖檔來自網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