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和歐盟于2022年2月26日發表聲明:決定将部分俄羅斯銀行排除在SWIFT系統之外。不少人都把這個操作稱之為丢下了“金融核彈”,在他們眼裡,仿佛隻要美歐動用了這個“殺手锏”,就會讓俄羅斯損失慘重讓美歐獲得勝利,更有不少親美的網友幸災樂禍,稱俄羅斯将因為被排除在SWIFT系統,未來很快會衰落,在這些人眼裡,美國或将撈取最大的利益再次滿血複活。這群滿嘴正義道德的人,目的不過是希望美國快速恢複實力,假如美國恢複實力俄羅斯衰落了會怎樣?美國當然是把目光再次投向東方了,這才是這些人幸災樂禍的真正用意。但我想說的是,這些人幸災樂禍過頭了,美歐用美元和SWIFT當武器,對俄羅斯發起金融打擊,自以為掌握了主動權,但我想說的是,俄羅斯才掌握了真正的“殺手锏”,俄羅斯會讓美歐認清現實的,甚至會動搖美國的根基。為何這麼說呢?本期内容就跟大家仔細聊聊。
許多人都走入了一個誤區,都以為美元是全球的硬通貨,而建立在美元基礎上的SWIFT系統,作為全球使用規模最廣、最大的支付系統,就被許多人稱之為“金融核彈”,在許多人眼裡,仿佛這就是金融界的“殺手锏”,隻要扔出了它,就可以把任何一個國家給打趴下,但這是錯誤的了解。因為他們隻看到了表象而沒有看到事情的本質。美元為何能成為硬通貨?那是因為能在全球絕大部分地區買到想要的商品,假如買不到了那美元就不是硬通貨了,對應的SWIFT系統也就沒有那麼多人使用了,這也是美國的霸權根基。

貿易的核心不是貨币更不是美元,也不是SWIFT為代表的國際支付系統,而是貨物流通,再濃縮一點貿易的核心就是貨物,是先有貨物才有了交易,然後才有了金融,金融隻是為了貨物交換的便利誕生的一個工具,它離開了貨物什麼都不是。
俄羅斯手裡的石油、天然氣為代表的自然資源,就是國際市場上非常重要的貨物,而且是硬通貨。歐盟約50%的石油進口量,和62%的天然氣進口量來自俄羅斯。具體到某個國家為例,2016年的資料為例,德國超一半的天然氣來自俄羅斯,高峰時期超62%,30%的煤炭來自俄羅斯,40%的石油來自俄羅斯,德國之是以能成為歐洲經濟強國,就是因為有俄羅斯提供大量相對廉價的能源作為支撐。又比如意大利40%的天然氣進口來自俄羅斯,法國約30%的天然氣進口來自俄羅斯,芬蘭、保加利亞等國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更高,除了天然氣和石油外,煤炭、鐵礦石等各種自然資源都是如此,歐盟都離不開俄羅斯供應大量自然資源。
問各位一個問題,是歐盟離不開俄羅斯的資源?還是俄羅斯更離不開美元或SWIFT系統?我的答案是歐盟離不開俄羅斯的自然資源,禁止俄羅斯使用美元或SWIFT系統,根本不能對俄羅斯傷筋動骨,畢竟俄羅斯手裡的自然資源才是硬通貨,他讓你拿什麼貨币買,你就得拿什麼貨币買,各位看澳洲出口鐵礦石,他想要美元就得用美元,他想要人民币就用人民币,同樣的還有沙特的石油,也是由他說了算,又比如伊朗的石油也是如此。許多人都以為美元是硬通貨,是以SWIFT才是金融界的主導,這就錯了,本質上貨物才是真正的硬通貨,假如未來俄羅斯要歐盟用歐元支付,歐盟敢拒絕嗎?拒絕可以,以後要麼不賣要麼以貨易貨就行了,難住的可是歐盟而已。
俄羅斯跟歐盟的貿易占了俄羅斯對外貿易的53%,表面看數量很大,歐盟這樣制裁對俄羅斯不利,但是恰恰相反,對歐盟反而更不利,因為俄歐貿易中一半以上是能源貿易,也就是俄羅斯出口能源,美歐自己都表态了,從未考慮制裁俄羅斯能源,因為他們需要且找不到替代國是以不敢,而另一少部分貿易中,主要是歐盟出口商品給俄羅斯,不允許俄羅斯使用SWIFT系統後,對歐盟企業來說,向俄羅斯出口商品更困難了,影響最大的範圍是歐盟,各位看網上意大利部分企業已經發愁了,因為不允許使用SWIFT,俄羅斯已經無法向這些企業采購了,未來不排除俄羅斯轉向印度、中國和越南采購,這對我們是好機會哦,各位要清楚一點,是歐盟更多企業離不開SWIFT系統,因為他們要向俄羅斯出口商品,而對于俄羅斯來說,大不了拿資源跟歐盟直接以貨易貨就是了,何況美歐還不敢這樣做,這就會降低美元和SWIFT的份額。逼急了俄羅斯所有的能源貿易走東方管道,在中國建立人民币能源體系,各位要清楚一點,俄羅斯在全球能源市場的分類非常重要,是石油出口三巨頭之一,是天然氣出口的絕對巨頭,煤炭等礦産資源市場也非常重要。如果俄羅斯真要這樣操作,那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就要變天了,這就會威脅美元的地位,進而影響到美國的霸權根基。
俄羅斯在能源市場有多牛呢?美歐都離不開它,前面說了歐盟,再來說一下美國,比如美國钯元素進口量的35%來自俄羅斯,钯元素是晶片的關鍵材料之一,哪怕美國也得妥協,各位要清楚一點,俄羅斯需要的商品中,基本都可以從中印等亞洲國家采購到,而美歐需要的許多自然資源中,都不得不向俄羅斯采購,即使能找到替代國,短期内也無法替代。
以2019年為例,俄羅斯出口歐盟的天然氣為1926億立方米,每年能出口這麼多,是俄羅斯和蘇聯用了幾十年的時間,修建了許多條輸氣管道才能做到的結果,有人說美歐制裁俄羅斯,可以不采購俄羅斯天然氣,把俄羅斯拖垮,這根本不現實。先不談能不能找到每年能出口這麼多天然氣的國家,找到了儲量也不夠支撐幾年,還得回頭找俄羅斯,最關鍵是修建這麼多天然氣管道需要很長的時間,起碼5-10年,一條管道動不動幾百億美元,歐盟沒有這麼多錢來搞這麼大的項目。那麼用船運可以嗎?船的運費高不說,關鍵是運量根本沒辦法和管道比,而且運送天然氣的船根本不夠,2020年為例,全球最大的LNG船能運送26萬立方米的液化天然氣,如果滿足新增運輸1926億立方米的天然氣,意味着至少需要新增超1100艘LNG船,這麼大的量全球LNG船開工的情況下,10年内造不完,歐盟能等這麼多年嗎?最關鍵的是,歐盟不買俄羅斯天然氣了,那其他國家肯定抓住機會漲價賣,這還是隻是天然氣,石油呢?所有自然資源價格暴漲的情況下,歐盟能堅持多久呢?一年時間歐盟所有工業大國會全趴下。為何這麼說呢?
假如歐盟不買俄羅斯自然資源了,那隻能高價進口其它國家的自然資源,這就會導緻工業成本增加,進而帶動歐盟地區所有領域的價格暴漲,除了通脹會飙升外,歐盟所有商品的競争力都将下降,相反俄羅斯為了生存,隻能适當低價出口能源都亞洲,這麼時候中國、印度、越南等國的制造業成本就會降低,商品價格就會驟降,競争力就更強了,一年時間足夠讓歐盟哭着回去找俄羅斯和談。
有人說隻用SWIFT系統限制部分俄羅斯經濟發展,我想說這太天真了,你以為俄羅斯是案闆上的魚肉,随你這麼宰殺嗎?俄羅斯完全可以讨價還價,假如俄羅斯需要歐元,直接對歐盟說,你要麼解除對部分銀行的限制,否則我一點能源都不出口了,歐盟敢跟俄羅斯這樣耗嗎?當然不敢。美國還有一點底氣,必須石油天然氣等都不缺,最慘的就是歐盟,自然資源要什麼缺什麼,什麼都要受制于人。
俄羅斯糧食能自給自足,軍事工業也能自給自足,極端情況下能源還能出口歐美外的市場賺錢,或者說換取其它商品,這樣的俄羅斯還怕什麼呢?反觀歐盟就慘了,他們的好日子全部建立在工業生産的優勢上,而工業生産恰恰離不開俄羅斯的自然資源,離開了優勢就不在了,那經濟就會出大問題,歐盟老百姓不會為了烏克蘭做出這麼大的犧牲。
俄羅斯從蘇聯解體後就過窮日子,他們已經習慣了,而歐盟如果失去了俄羅斯廉價的自然資源,他們經濟倒退生活指數驟降,各位覺得老百姓能忍受嗎?回顧一下一戰為何爆發就知道了,歐盟根本耗不起。是以美歐發起的這次金融打擊行動中,許多人以為是美歐占了優勢占了主導,其實在我看來,美歐是沒有其它手段了,才用了殺敵一千自損一萬的手段,不過是做樣子哄騙烏克蘭,哄騙那些還想加入歐盟或北約的國家而已,說更直白一點,隻是美歐為了維護自己的聲望,不得不采取這種手段,而且還不敢用力使用,隻能小心地吓唬一下俄羅斯,這也是為何美歐表态隻是禁止部分俄羅斯銀行不使用,說到底隻是給雙方一個台階下。
許多人都以為美歐會利用SWIFT打趴俄羅斯時,我反而看到另一個結局,那就是SWIFT反而會被俄羅斯給揍一頓,開始走向衰落的局面。前面已經說了,不管是美元還是SWIFT系統,離開了俄羅斯這個能源大戶,國際份額至少要掉20%,當然這是美歐逼急了俄羅斯,俄羅斯全面報複的情況下。這種情況下俄羅斯隻能和其他國家、其它貨币合作,那全球能源市場、全球貨币市場都将迎來巨變,這對美國來說,才是最大的變數。
我甚至有個大膽的猜測,歐盟不排除再演苦肉計(這個機率有點低,畢竟歐盟内部已經沒有戰略家了),為的就是打垮美元和SWIFT系統,為歐元和歐盟的支付系統崛起做鋪墊,各位應該記得,當年美國制裁伊朗,結果歐盟和伊朗單獨搞了支付系統,其實歐盟一直有自己的支付系統,如果歐盟這次配合美國,把俄羅斯逼出美元市場和SWIFT系統,轉身歐盟就和俄羅斯合作,讓俄羅斯使用歐元和歐盟内部的支付系統呢?那可以确定一點,美元在國際貨币市場的主導地位,将被徹底改寫了。而且俄羅斯還有備份選擇,比如中國以及人民币呢?我們不是早就成立了上海國際能源中心嗎?如果走投無路的俄羅斯加入,那美國主導全球大宗商品價格的曆史就要被瓦解了。
是以各位還覺得是美歐占優勢嗎?俄羅斯用自然資源這個硬通貨,會讓歐盟認清現實,到底誰才能扛到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