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救救故城縣倉上村的這兩棵百年白楊

作者:家在河北
救救故城縣倉上村的這兩棵百年白楊

作者為郭俊軒先生

9月27日下午。離開鄭口縣城,沿東大縣道(X809)向南約15公裡,到達五寨鎮。在鎮街的一個路口,右轉向西行駛近2公裡,來到吳尚寨鎮的蒼谷村。據資料介紹,村裡正在種植兩棵百年楊樹,"兩棵樹相距四米,相隔百年,同樣的生命在一起長,枝繁葉茂。為此,我特意去村裡參觀。

據《舊城縣志》記載,明代以來,大運河盆地兩岸開始向屯田、君屯(一邊駐防,一邊耕種農田)的軍隊衆多。明洪武年間(1368-1398),一名武官在這裡設立營地,負責該鎮從山西定居到這裡移民,武官的小屋被命名。1958年,成立軍官公社,隸屬于山東省武成縣。1964年,他被調到家鄉,1983年,1995年他換了鎮子。現在轄44個行政村,人口4.1萬,在全區,明永樂兩年(1404年),一李從山西洪東縣遷到這裡定居,然後組成了一個村莊,是以這片土地曾經是叛軍儲存糧食的地方,是以村名是"在倉庫上"。全村有1500畝耕地,村民900人。

救救故城縣倉上村的這兩棵百年白楊

當我走進蒼古村,向古樹要東西時,村裡大多的人都不知道,"我不知道。"我從來沒聽說過村裡的古樹!"周圍幾個地方,問了幾個村裡的人,最後來到村子前面就是學校的街道,在村子裡一個水坑旁的街道入口,終于看到了縣城裡相關的宣傳材料介紹在兩百年老楊樹上。這是一個很大的不同,悲傷和快樂。

走在衡水的土地上,我親眼目睹了那麼多的桉樹變成古樹,從來沒聽說過,更别提看到楊樹長成古樹了。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如此宏偉的楊樹,它又大又高又高又粗壯。樹高22米,胸徑70厘米,樹冠9米。挂在樹上,"古城縣人民政府古樹"的牌子要知道,它們已經有120多年的曆史了,是真正的高壽楊樹。但令人心碎的是,樹的西側大部分已經爆裂,内腹部光秃秃的,尤其是主樹幹部已經基本暴露,高高的枝葉幹部幹涸,但零星地長了幾片枝葉,說明它沒有完全死亡;

救救故城縣倉上村的這兩棵百年白楊
救救故城縣倉上村的這兩棵百年白楊
救救故城縣倉上村的這兩棵百年白楊
救救故城縣倉上村的這兩棵百年白楊

街道靜靜地,沒有行人經過,沒有交通,我看着兩棵白楊樹的命運,思考着古樹的命運,不停地移動位置,從多個角度,離開這個悲傷的場面,我想大喊,"拯救古樹,加強保護,采取必要的措施!"死樹不會重生,遺骸消失也不會重生,這是我們村裡的記憶,我們的農耕文化,我們應該愛,我的鄉親們,我們的相關職能部門,用實際行動迅速保護它!"

終于有兩個村民從街道南邊來了,看着我不停地看着楊樹,驚訝地來和我說話,我也從他們那裡了解了前世的兩棵楊樹。身穿綠夾克的農夫叫張仁清,70歲,他好客、善良,是一個有思想的新型農民。"這不是兩棵普通的楊樹,也不是我們在平日看到的白楊。它是一種白楊樹,現在是一種稀有物種。"這兩棵楊樹是民國時期村上幹部李超雲在這裡種下的。當時,它是村莊的校舍。一年春天,村幹部李超雲去縣城追趕,從吳城縣城上大雲河上買了幾棵楊樹苗,帶回村裡,來到學校院子裡,手挖坑澆水,在校門兩邊種樹苗,他釘住村裡的孩子讀文化, 像這棵小樹一樣,茁壯成長,未來要成為活生生的人,為家鄉的榮耀。"然後老學校就不見了。它是新社會學校的所在地,也是我上國小的地方。老人指着楊樹北側的院子說道:"現在,李超雲老人早已古,學校變了,但作為這些楊樹的集體财産不斷生長,曆經風雨,毀壞了,經過多年的苦惱,終于離開了這兩株植物, 也成為今天的外表。"

救救故城縣倉上村的這兩棵百年白楊
救救故城縣倉上村的這兩棵百年白楊
救救故城縣倉上村的這兩棵百年白楊

其實,兩棵楊樹在村民眼中,就是普通的兩棵樹,就像自我毀滅一樣,出生在村裡的街道上,長在校門前,無人在意,無人特意避難。"原來,植物西側的兩棵楊樹長得很肥,植物東側長得很遲鈍;為什麼?"老人給我分析,原來這兩棵樹的西側是村裡的一個坑池,經常出水,西側的楊樹更近,它的根最近才能被吸收,相對于東側的楊樹養分充足,長期趨勢也很強。近年來,村裡不注意垃圾分類,一些被污染的東西被倒入坑池,雖然填埋了,但有害垃圾也埋在下面,而楊樹西側會直接吸收有害元素,污染中毒,影響生長,甚至危及生命。

老人的話裡有一個道理。趕快對待這棵白楊樹,希望明年能看到它的活力,真正的"共生,枝繁葉茂"。

救救故城縣倉上村的這兩棵百年白楊
救救故城縣倉上村的這兩棵百年白楊
救救故城縣倉上村的這兩棵百年白楊
救救故城縣倉上村的這兩棵百年白楊

(最後一個是網絡圖)

十月 3, 2021

本文摘自郭俊軒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