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俄烏沖突會加劇電動車漲價嗎?

俄烏沖突會加劇電動車漲價嗎?

文|尹路 鄭慧

俄羅斯和烏克蘭爆發沖突之後,全球大宗貨物價格都開啟了上漲通道,其中與電動車關系最為密切的是鎳金屬的價格波動。受俄烏沖突影響,倫敦金屬交易所鎳的現貨結算價2月25日突破2.6萬美元,是2011年5月以來的最高點。

俄羅斯是全球第三大鎳金屬生産國,2020年占全球産量的11%,排名前兩位的分别是印尼和菲律賓。但具體到動力電池需要的高純度鎳,俄羅斯是全球第一大生産國,僅俄羅斯諾瑞斯克(Norilsk)一家公司就占據全球電池級鎳市場15%以上的份額,是全球第一大電池級金屬鎳供應商。

由于俄羅斯在電池級金屬鎳市場的強勢地位,俄烏沖突爆發後,在心理、金融、貿易三重焦慮的影響下,動力電池供應鍊本就脆弱的神經再次承受巨大壓力。但《财經十一人》在綜合分析各方資訊後判斷,俄烏沖突短期内的确會刺激鎳價沖高,但電池級金屬鎳的市場基本盤不會發生大變化,作為電池級金屬鎳最大的生産國和消費國,俄羅斯與中國的交易不會受到大沖擊。

心理、金融兩大因素推高鎳現貨價格

目前鎳金屬的現貨結算價格雖然沖上十年高點,但倫敦金屬交易所鎳期貨價格在2月24日站上高點後,25日已經回落到了18日的價位。另外,國内滬鎳期貨價格也在24日沖高之後回落。鎳金屬呈現現貨漲勢兇猛,期貨大幅震蕩的情形。

推高現貨價格的首要原因是心理影響。據國泰君安期貨進階研究員邵婉嫕介紹,2022年1月份,全球鎳市場顯性庫存處于極低位置并且延續了下降态勢,全球精煉鎳庫存合計在11.09萬噸左右,其中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庫存9.48萬噸,國内庫存1.61萬噸。低庫存造成了市場對供應情況的擔憂,這種擔憂在俄烏沖突爆發後進一步加劇,進而快速推高了現貨價格。

除了心理因素,金融因素也是俄烏沖突爆發後市場擔憂鎳供應不足的重要原因。西方現在制裁俄羅斯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将俄羅斯踢出SWIFT金融轉賬系統。如果是兩國之間點對點的現貨交易,有多種手段可以繞過SWIFT,但金融市場卻無法繞開SWIFT。有色金屬的金融屬性極強,一旦俄羅斯與SWIFT的聯系被切斷,俄鎳的交易勢必困難重重,想從國際市場上自由擷取俄鎳産品幾乎不可能。

電動車供應鍊在俄烏沖突爆發後已經表現出對鎳價的焦慮,因為電池原料在過去一年多的不斷飛漲已經把整個新能源車産業鍊的成本消解能力消耗一空。現在任何原材料的價格波動都能馬上引起車企和電池企業的高度緊張。

鎳是三元锂電池正極的主要原料,高鎳三元锂電池是電池企業産品線中還可以創造利潤的少數高端産品。由于高鎳三元電池對碳酸锂等價格飛漲的原材料依賴度較低,而鎳金屬過去一年的漲幅和其他電池主材比起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是以過去一年雖然磷酸鐵锂電池的裝機量在大增,但三元锂電池才是電池企業的主要利潤來源。

鎳價如果繼續上漲,會侵吞電池企業最後的盈利空間。是以雖然鎳在整個新能源車産業鍊中占比不高,但鎳的價格波動卻造成了車企和電池企業的共同焦慮,為了緩解這種焦慮,提早鎖定鎳供應是最合理的操作,而這種做法勢必也會造成鎳價的進一步走高。

在心理和金融兩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市場對鎳的短期供應擔憂情緒大增,這是造成現貨價格突破十年高點的主要原因。但期貨價格并未一路高漲,特别是國内滬鎳價格2月24日晚盤沖高之後一路下行,截至2月25日下午三點,跌幅已達2%。對于鎳的遠期供應,市場并不像現貨如此焦慮。

鎳市場基本盤未變

鎳的主要用途有兩個,制造不鏽鋼和三元锂電池。第一個用途是成熟用途,近年來增長有限,甚至在環保壓力下還有縮減趨勢。而用于制造電池的鎳需求一直在快速增長。據彭博新能源财經(BloombergNEF)預測,2030年電池級金屬鎳的需求量将是2021年的5倍以上。世界主要鎳金屬供應商也都在向電池鎳轉向,比如必和必拓2017年電池鎳僅占供應總量的21%,而2021年這一比例已經高達85%。

中國是電池級金屬鎳的第一大消費國,中國廠商目前占據全球動力電池市場超過70%的份額,據美國锂電池國家藍圖檔案預測,到2025年,中國将在全球锂電池的生産中占據73%的份額。

最大的鎳需求來自中國,是以俄羅斯的電池級金屬鎳銷路不會有大問題。而中國這個最大的買家能夠從俄羅斯獲得足夠的鎳,那麼俄鎳交易困難對國際市場造成的沖擊就能得到充分緩解。對中國來說,鎳的供應将呈現外緊内松的局面。在俄烏沖突造成的短期焦慮得到釋放之後,鎳價會逐漸回歸基本面,雖然由于市場需求依然旺盛,供應依然偏緊,但不會出現價格跳漲的極端情況。

綜合看來,俄烏沖突的确在短期内造成了鎳價跳漲,進而造成電池原材料的進一步漲價,但鑒于這種漲價主要是市場擔憂情緒導緻,鎳供應的基本面并未受到俄烏沖突的不利影響,長期看價格并不會受大影響。

對于短期的價格波動,從鎳礦到正極再到動力電池,供應鍊這三個環節的企業可以基本消解,不會傳導至終端車企身上。

但鎳金屬的價格波動進一步加劇了新能源車供應鍊的價格敏感,不排除之後任何原材料的輕微異動就能穿透整條供應鍊,再次引發車企漲價潮。

作者為《财經》記者和研究員,編輯:馬克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