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家族團聚說“湖廣填四川”:我的祖先從哪裡入川?

作者:桐歌一曲
家族團聚說“湖廣填四川”:我的祖先從哪裡入川?

在我老家鄉下,整個農曆正月都是年,即便到了公曆二月底,年的餘味仍然悠長。

川西壩上,曆來有着重親情,重倫常,重習俗,重禮儀的濃郁鄉風,其最明顯的載體就是——走人戶,我們小時候叫做“吃油大”。一句“吃油大”,蘊藏着川西壩子曆史文化和時代變遷的密碼。現在即便你走在熙熙攘攘的成都春熙路街頭,隻要張口一聲“吃油大”,包管會有人聽出你的身份資訊。

昨日周六,川西壩氣溫回升,有花花太陽。我從城裡回老家走人戶(吃油大)——給二舅祝壽。

我母親有兄弟姐妹六人,其中大舅大舅母和小舅已經作古,大嬢現在卧床不能出門。從他們這一輩起算,各自開枝散葉的子輩、孫輩、曾孫輩到齊的話,不下百人。這天隻來了一半不到。大約六桌人。

迎客、接客、請安、問好、寒暄、收禮信、端凳子、拿水果、抽煙、喝茶、打牌、擺龍門陣、逗小孩、放鞭炮……

中午,太陽漸漸擺正位置,天空漸漸熱烈起來。

大家把席桌從屋檐下擡到院壩裡,避開樹蔭,擺在陽光下。

二舅緻辭畢,酒席開始。

我與幾位表兄弟坐一桌。這一桌人人喝酒,唯有我以水代酒。

表兄弟們平素大都淡定而客氣,一旦開始走上酒場,卻是另一番氣象。雖然不會有曲水流觞這樣的雅意,但酒上勁後,桌間也是千姿百态:文化人撸起袖子,打工者反倒咬文嚼字……

陽光曬着,鳥雀鳴着,酒杯碰着。

杯子裡的酒一漾一漾,閃射着親切的光。

大舅家的長房安表哥端起杯子走向我,我起身禮敬。他把我拉到酒圈外,我們站在陽光下說話。

他說,從湖廣填四川算起,我們家族已曆幾代,到現在卻是最沒有凝聚力的時期。我今年7月份就退休了。退休後我想重走一次當年祖先來川之路,重修家譜,重理族脈,重張族綱……

成表弟剛好在旁邊聽到了,立馬表态投了贊成票,并補充說:先從簡單可行的事情做起如何?我建議今年清明節就舉行一次清明會,現在鄉裡很多家族都在舉行清明會,很多失散的族人都重新聯系上了。這次我願意當召集人,先把散居在本鄉的族人聚集起來,然後發動大家分頭尋找線索……

好好好,喝酒喝酒。酒杯與茶杯碰出溫熱的聲音。

四表姐的兒子是學古漢語的大學生,見我們說得起勁,從臨桌過來,提出一個建議:可以從稱呼、祭祖、生活習慣、家庭習俗、傳統工具、家傳技藝等方面做一些記錄和整理,為什麼祖先來川已經兩三百年,我們還能感受到湖廣人留在我們身上的影子呢?考證這些尚存的東西,或許也能從外圍觸碰到家族的一些脈息。比如我們稱呼父親不叫爸爸而叫巴巴,稱呼父親的大哥,不叫大伯、大爸或者叔父,而稱伢伢,稱呼父親的堂兄為秋伢,我們稱呼爺爺奶奶為阿公阿婆,稱呼爺爺的弟弟弟媳叫曼公曼婆,稱呼爺爺的堂弟堂弟媳叫伯公伯婆。還有,春節、清明節祭祀時,在堂屋做完家祭以後,總要深夜到野外“賞孤”,這是不是祭祀當年結伴來川時死在路途的親人的孤魂呢……

80歲的二舅不知何時站在我們的外圍,笑眯眯地聽我們說話。我們把他請到上席,再次敬酒。

他接着剛才我們的話題,思路很清晰地說:小時候我親自看到神龛盒裡有一本泛黃發黴的手抄書,你們祖祖說那就是我們這個家族的宗支譜,上面記錄了整個家族的來龍去脈以及各個支系名單,我還記得那時你們的祖祖經常拿出宗支譜在太陽下曬。可惜那本宗支譜在破四舊時期被本家一個堂哥燒毀了。

榮表弟接茬說,他去年在縣城西門外宋公橋一戶人家裡做木工活,恰好那戶人家也與我們一個姓氏,當時兩人理了一下,居然是本家,那家60多歲的主人,當即改口稱呼40多歲的榮表哥為老輩子,并自稱老侄老侄。我知道他已經在進行族譜的整理工作,好像已在網上建立了一個尋根平台。

……

不知道誰的酒杯一舉,這個話題很快就被切換了:俄烏局勢,美國制裁,防疫,冬奧會、大運會、南下廣州,炒股,做生意,打工,開網店,承包魚塘……圍繞在我們身邊的天下大事,身邊瑣事,畢竟太多。

一杯又一杯,大家喝着太平盛世,喝着天地日月,也喝着雞毛蒜皮。

我雖然沒有喝酒,卻也似醉了。

我醉倒在祖先的來路上。

家族團聚說“湖廣填四川”:我的祖先從哪裡入川?

後記:

在四川人心裡,“湖廣填四川”是每一個人從出生起就将伴随終身的話題,無論怎麼也繞不過去。它對于每一個家庭,對于四川來說,都是實在沉重的曆史。

以下文字根據有關資料彙編:

四川曆史上曾經發生過三次移民事件,其中第三次大移民震驚世界,并影響着四川的人口結構。這次大移民事件發生在清朝初年,史稱“湖廣填四川”,我們應該都是這次移民的後代。

這次移民的背景,主要是明末清初發生在四川的一系列戰争導緻四川人口的毀滅性下降。一是明末農民領袖張獻忠入川,與清軍、地主武裝和當地人民作戰,曆史上稱為“張獻忠剿四川”,這次戰争緻使四川人口僅剩200萬。1644年,張獻忠二次入川,并在四川建立了大西政權。張獻忠死後,餘部孫可望,劉文秀繼續在川與清軍作戰。從1660年到1664年,清軍開始鎮壓義軍殘部。1673年至1680年,平西王吳三桂叛亂,又從雲南攻入四川,曆時七年……以上一系列的戰争,長達30多年,到1668年統計,成都人口隻剩7萬,四川總人口隻剩40萬。此後應該還有瘟疫流行,還有饑寒等自然災害發生,因為在戰亂徹底平定,整個社會走上正軌後,康熙23年有過一次官方的人口普查統計,也即1684年,距今不過330年,四川全川人口僅剩9萬人。

康熙三十三年,康熙皇帝親自下達诏書,名為《康熙三十三年招民填川诏書》,下令從湖北、湖南、廣東等十多個省大舉向四川移民。于是,一場波及大半個中國,影響後世,尤其是改變四川人口結構的移民入川運動開始了。前後達一百萬之多。這一百多萬人,便是我們的祖先。這是四川曆史上的第三次移民。

三次大移民,促成了獨特的四川文化,這便是多種文化的大融合。是以今天談到四川人,有說開放包容的,有說精明能幹的,有說懶散拖沓的,就源于四川人其實是來自全國各地的人。

我300年前的祖上,屬于哪個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