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深圳“2.15”疫情發生以來,福田區教育系統第一時間征集1233名教師作為志願者後備力量。截至2月24日,福田區教育系統90餘所學校(含附屬幼稚園)共派出1000餘人支援防疫工作。
據悉,此次抽調的防疫志願者優先篩選幼稚園、以及1-3年級沒有線上教學任務的老師,以保證線上教學工作的順利進行。從三尺講台到戰“疫”一線,從教書育人到志願服務,無論是被抽調到福田疾控中心參與流調工作,深入社群協助完成核酸檢測采樣,還是深入封控區、管控區開展志願服務,福田這些可愛的老師在哪個位置就能做好哪件事,用行動為學生們做榜樣。

學子驚喜點贊:社群防疫志願者是我們老師!
近日,上步中學學生QQ群有人發帖,在社群核酸檢測點看到自己的老師身穿紅馬甲的身影。“原來我們居家學習的時候,老師們也沒閑着,在為更多人服務呀,緻敬。” 越來越多的學生跟帖打卡“核酸檢測偶遇老師”的照片,在網上引起一陣讨論。
在接到召集志願者支援防疫工作的通知後,僅2小時,上步中學十餘名教師主動請纓,下沉到錦龍、赤尾、濱河、南華、南園社群參加第一輪志願服務工作,而該校大部分學生正好住在這些片區。
“在排隊等待核酸檢測的時候,孩子激動地告訴我,那個穿着紅色馬甲的志願者是她的老師。”上步中學一位家長說道,這就是教室之外的“課堂”呀,老師們用行動為孩子示範臨危不懼的擔當責任。
這樣的例子每天都在上演。有人戲稱,老師是個會72變的魔術師,總在需要的地方出現。回訪登記、挨家挨戶敲門、檢視健康碼資訊、告知三天兩檢……在處于封控區的沙頭街道,上沙中學近30位教師志願者們勇敢“逆”行,不畏天寒風雨上門做防疫宣傳。目前該校第四批教師志願者又白衣執甲,奮戰在核酸檢測第一線。
時間長、氣溫低、排長隊,困惑、質疑、不耐煩等焦躁情緒籠罩在核酸檢測點的上空。志願者互相鼓勵交流經驗,拿出平時在學校對待學生們的耐心,疏導群衆、安撫情緒,保證防疫工作有條不紊開展。
面對疫情,精準防控是重點也是難點。荔園教育集團玮鵬校區教師志願者負責的福崗園小區有次密接人員,按照政策,整棟樓所有人員均需一人一證進行核酸檢測,做好登記工作。“該樓住戶以合租房為主,人員複雜,不會寫字不會說國語的比比皆是,老人和兒童不熟悉檢測流程,小區域外人員試圖就近核酸檢測……”面對紛繁複雜的人員狀況,志願者練就出一雙“火眼金睛”,巧妙提問,密切配合,順利完成了整個小區的摸排工作。
複雜多變的疫情形勢讓志願者的工作時間越來越長,早九晚十二成了常态。由于防疫緊迫性,園嶺國小19名教師志願者前往的沙頭街道實行全封閉式管理,志願者隻能住在臨時搭的帳篷裡,而此時深圳夜裡溫度隻有6度。
變身防“疫”一線“偵查員”,一條資訊也不能漏
“您好,打擾一下,我是南園街道的從業人員,請問您做完三次核酸檢測了麼....” “不不不,我不是騙子,大資料推送了您的資料,需要核查一些資訊。”南園街道疫情防控指揮部的電話聲此起彼伏。戴上耳麥,一部電話,一支筆,一本摸排人員詳細登記台賬,成了上步中學教師志願者此刻的“标配”。打電話做資訊登記,追蹤密切接觸者、排查高危人群及提醒其做好防疫檢測與自身監測。“有方法,效率高”是社群工作者對老師們流調工作的評價。
“每當大資料推送過來一批需要核查的社群居民名單,我們就開始了緊張的工作,每個人忙得像高速旋轉的陀螺,要在有限時間内把手頭上幾百個電話打完。”荔園外國語國小教師萬志慧正在農園社群負責流調工作。據她介紹,流調工作遠比想象的複雜繁瑣,在按照大資料比對結果時,拿到的資料不一定準确,有人填寫的号碼并不是本人,有人又不住在所填寫的位址……有時要挖出無數個電話和關系人才能聯系上。“被當成騙子直接挂掉電話,面對居民不了解也是常有的事,我們還得硬着頭皮不厭其煩打過去,直到所有資訊都真實比對,才能算核實完畢。”
早九晚十二,有時工作到淩晨三點,夜以繼日使用耳麥讓志願者的耳朵隐隐作痛。下沙國小青年教師楊登輝表示,疫情防控是一場無聲的戰役,作為流調志願者,我們願意用一通通流調電話承擔起青年的責任,築牢社群防疫的銅牆鐵壁,帶給城市一份堅實的守護。
在這批志願防疫隊伍裡,不隻有年輕的90後,許多老教師也積極參與其中。梅山國小教師彭海燕把孩子寄養在親戚家,與丈夫一同支援一線;53歲教師潘婉玲也帶頭前往一線支援防疫工作……有一份力發一點光,在疫情面前,福田教育人逆行沖鋒卻有着最美姿态。
“作為黨員,要用實際行動給孩子做表率,為這次抗疫做出微薄貢獻”“因為參加志願工作走近了他們(醫護工作者),更想稱他們一聲‘英雄’”“通過參加這次防疫工作,深刻認識到國内疫情得到控制背後從業人員付出的艱苦”“有幸參與此次義工活動,更深感抗疫一線的責任重大。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奉獻之中,方能實作人生的意義”……福田教師志願者在感言說道。
文 朱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