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界報道:
近日,俄羅斯與烏克蘭的熱戰在國際上都引起了巨大的關注,這一次的戰争雖然隻有兩個國家,但是背後牽扯到的卻是很多個國家的利益和恩怨。
最典型的就是支援烏克蘭加入北約的美國,就在這一次烏俄對戰中側面出擊,長期制裁俄羅斯半導體。

據有關新聞稱,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 CEO于2月24日釋出了應對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而特殊制定的管理規則聲明,并宣布從今日起将嚴格遵守新出口管理規定,以應對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俄羅斯與烏克蘭打仗和美國制裁俄羅斯的半導體,看似八竿子打不着,實則有很大的聯系。
美國對于制裁俄羅斯半導體一事給出的解釋是:俄羅斯本身就不是半導體的重要消費國,采購晶片量極少,即使對它制裁,影響也不會很大。況且,半導體行業不是美國特有的,在世界各地還有許多其他的供應商,俄羅斯完全可以依靠他們進口。那麼,美國對俄羅斯這一次的制裁會對俄有影響嗎?
其實,從各方面來看,影響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首先,俄羅斯本身進口半導體就不多,據相關資料,估計還不到全世界半導體消耗量的0.1%,美國如果做到100%不出口半導體給俄羅斯,俄羅斯也完全可以尋求他國的幫助。其次,俄羅斯軍事用半導體基本上自給自足的,畢竟這些東西隻有用自己的才是最放心的。而像一些輕工業智能企業,完全可以進口中國産品,也沒有多少後顧之憂。但也不是說完全沒有影響,雖然美國的實力增長速度沒有原來那麼快,但是美國在全球的地位還是“王中王”。這一次,美國的制裁就是在向全世界宣布:我和俄羅斯“翻臉了”。像一些趨美的國家就需要看着美國的臉色行事,他們也很有可能不會再出口相關的産品在俄羅斯,是以俄羅斯的經濟發展也勢必會遭到沖擊。如果說戰争是直搗黃龍的話,那麼經濟戰就是蟻穴潰堤,慢慢腐蝕。效果不會立竿見影,但是假以時日,必定會造成不可逆轉的影響。
是以俄羅斯這一次要做的還有很多,不僅是與各個國家保持友好互助的态度,還要發展自己的科技,并且保持與各國的經濟往來,想讓其他霸權主義國家不趁虛而入,就必須要将“科技是第一生産力”,這句話融入接下來發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