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91年,蘇聯解體前夕,車臣看到形勢變化,9月,在阿富汗戰争中曾被授予蘇聯英雄稱号的退役将軍“杜達耶夫”,依靠武力推翻了當地的前蘇聯政權。10月份車臣舉行共和國總統選舉,杜達耶夫當選總統。11月,杜達耶夫宣布車臣共和國獨立。
1991年的俄羅斯是個多事之秋,關系着俄羅斯的存亡,車臣在這時候選擇獨立其實是看準了時機的。車臣能夠獨立,更為關鍵的是車臣的獨立還得到了歐美的支援。
1992年,美國國務卿貝克通路車臣地區,美國為了支援車臣,給車臣提供了超過60億美元的援助。同時土耳其和沙特上司人也先後通路車臣,他們給車臣武裝分子提供了曲解的伊斯蘭教教義和較為現代化的武器。
1992年,杜達耶夫與俄聯邦簽署了《關于撤軍和車臣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配置設定财産條約》,條約規定俄羅斯聯邦一切行政機構全部撤出車臣。這一條約的簽訂,使得俄羅斯除了在名義上沒有認可,實際上已經完全承認了車臣獨立。同時車臣為了加強自己的控制,杜達耶夫下令進行種族大清洗,對境内所有的非車臣俄羅斯人進行了清除行動,這場清除行動一共屠殺了2萬多俄羅斯人,并且杜達耶夫還奉行奴隸制度,很多俄羅斯人都淪為奴隸。
1994年,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經過一系統的改革和政策調整之後,俄羅斯終于獲得了短暫的喘息機會。為了國家的完整,葉利欽在1994年12月3日釋出《告車臣人民書》下令攻打車臣。俄羅斯先采用空軍攻擊車臣,幾個小時後,車臣空車就被殲滅,然後俄羅斯派遣地面部隊從東、西、北分三路進攻車臣首都格羅茲尼,原本計劃通過快速戰迅速結束戰鬥,但是因為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經濟困難,士兵普遍士氣低落,加上俄羅斯戰前準備不足,上司層也極為混亂,這種局面使得俄羅斯被車臣拖入的巷戰,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格羅茲尼巷戰”。巷戰的難度在于,俄軍根本無法準确辨識路上的行人究竟是車臣武裝力量還是平民,當俄羅斯軍隊一來,車臣武裝力量就裝扮成平民,俄羅斯軍人一轉身,車臣就拿起槍從背後攻擊。
更為讓俄羅斯頭疼的還要數車臣武裝進行的劫持人質行動。1995年,著名車臣叛軍首領巴薩耶夫率領150名亡命之徒神不知鬼不覺潛入俄羅斯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的布瓊諾夫斯克市,劫持了1500名人質;6月17日,俄軍特種部隊展開試探性強攻,經過激烈戰鬥,他們攻占了醫院底層,救出100多名人質,但有30多名人質死于交火和叛軍的屠殺。6月18日,俄羅斯政府做出了重大讓步,俄總理切爾諾梅爾金與巴薩耶夫達成協定,人質危機出現曙光。此次人質事件中有105名人質死亡,25名俄羅斯軍警陣亡。
面對前方不斷失利的軍事行動,加上錯誤的人質解救行為,第一次車臣戰争最終以俄羅斯慘敗而告終。根據官方數字,俄軍死亡人數為3826人,傷者17892人,另有1906人失蹤。此外,此次戰争也導緻超過10萬平民死亡,大量設施遭嚴重破壞。俄羅斯軍官雖然損失慘重,最終卻未能鎮壓車臣武裝。1996年新一屆政府選舉臨近,基于多方的考量,葉利欽宣布從車臣撤軍,車臣雖然仍為俄羅斯共同體的其中一員,但實質上卻享有獨立。
2.1999年8月7日,車臣武裝頭目巴薩耶夫率領幾千名武裝分子潛入達吉斯坦南部村莊,并于8月10日成立“達吉斯坦穆斯林國家”。葉利欽下令俄軍以北高加索軍區為基礎建立聯合軍隊集團鎮壓,第二次車臣戰争正式打響。普京開始進入政治舞台的最中央。1999年8月9日,普京被任命為俄羅斯代總理,他面對車臣武裝分子,展現出極為強硬的态度和行動,在一次會議中,普京對車臣發表了非常強硬講話:原諒他們是上帝的事,我們的任務就是送他們見上帝,在機場抓住就在機場槍斃,在廁所抓住就把他淹死在馬桶裡,所有問題最終都将得以解決。
戰争打響之後,普京采用高科技高精度武器,利用空中優勢對車臣非法武裝的基地、通訊、交通等設施進行連番轟炸。然後派出特種部隊,對車臣進行獵殺行動進行定點清除,進而避免進行巷戰。這種作戰方式簡單點說,就是先用空中優勢對重點區域設施進行定點轟炸,然後派遣特種部隊做定點清除。同時在資訊化作戰方面,俄軍還加強了電子戰,迫使車臣連電台都不敢使用。
由于普京在第二次車臣戰争中表示出了上司人該有的果敢堅毅的硬漢形象,是以葉利欽主動辭職,讓普京出任總統。第二次車臣戰争與第一次俄羅斯匆忙上陣不同,此次俄軍部隊進行了準備充分,戰略戰術使用也非常得當,戰争從開始起俄軍就連戰連勝,打得叛軍傷亡累累,難以招架。俄軍總參謀部宣布,從車臣戰争打響到2000年2月初,俄軍以陣亡官兵1730人的代價,擊斃叛軍約一萬人,取得了戰争的全面勝利。2001年1月22日,俄總統普京宣布俄軍全面從車臣撤軍,第二次車臣戰争以俄羅斯勝利告終。